【唐诗三百首】终南望余雪的诗意

2022-04-26 21:14: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三百首】终南望余雪的诗意》,欢迎阅读!
百首,南望,唐诗,诗意,余雪的
唐诗三百首】终南望余雪的诗意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勇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森林表明城市里越来越冷了。 译文

从长安出发,中南山以北的风景很美。从远处看,山脊上的雪似乎漂浮在云层中。 雨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 笔记

⑴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唐诗全集

》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2 阴岭:北面的山面向太阳,所以叫阴。 ⑶林表:林外,林梢。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欣赏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一。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究所所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据《唐诗编年史》第二十卷记载,这首诗是祖勇在长安参加考试时写的。按照规定,应该是六韵十二句五字,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了论文。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时,他说:“意思很完美。”它很短,没有文字。没有必要画蛇。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当然,“明”这个词是好的,但“吉”这个词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看南方残雪的场景。中南山在长安城南约60英里处。当你从长安城看它的时候,你在阴天看不清它。即使在晴朗的日子里,你也能看到笼罩在中南山上的薄雾;只有下雨、下雪、放晴,我们才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在贾岛的诗《望山》中,中南山的文字如下:“每天连绵不断地下雨,忧愁夺去了看山的人的生命。事情不可能长久,强风如流水般袭来。雾霾似乎要被冲走,大片的翡翠倾泻到乡间。长安有千家万户,家家户户都是张平信。”经过一场大雨和一个新的晴天,中南山的绿色即将流淌。长安有数百万户人家。一个新的屏幕在他们家前面打开,非常漂亮。这是唐代的情况,今天仍然如此。在西安生活了很长时间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因此,用长安城的“吉”字来形容南端银陵山的残雪是不客观、不真实的。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在前三句中,写下你在“王”中看到的内容;在最后一句话中,把你的感受写在“希望”中。俗话说:“下雪时不冷,下雪时冷。”“傍晚很冷,”他在一场暴风雪后说,只有中南银陵山还有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融化,吸收了大量的热量,自然更冷;黄昏时,天气比白天冷;看着南方残存的积雪,寒光照耀,让人感觉更加寒冷。《看南雨雪的尽头》的标题是,看剩下的雪会增加寒冷的感觉。意思真的很完美。你不必遵守规则和军事法规。多说几句。

王士?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0166b2104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