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阅读复习题(含答案)

2022-03-29 08:58: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州园林》阅读复习题(含答案)》,欢迎阅读!
苏州园林,复习题,答案,阅读


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7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这几句话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选文第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不好?请说明理由。

3、、选文第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4分)

4、第三段画线句子中“艺术”和“技术”两个词语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5中的“绝大部分”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6、⑤段中的“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7、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








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阁画。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作用:这处排比的运用,具体地强调了“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2不好。“往往”表示通常情况下是这样,但也有特殊情况,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 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如果删去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举例子、打比方 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突出其图画美的特征。

4、不可以。“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调换后“艺术”变为次要地位,而“技术”则变为主要地位;本末倒置,说明不准确。

5、不能。“绝大多数”只表示多数而不是“全部”,因为我国建筑也有不对称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尽管猛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

7、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介绍苏州园林。体现了作者对苏州同林的喜爱、赞美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ff9cd20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2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