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彩描绘栩栩如生》,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精彩描绘栩栩如生
作者:罗小军
来源:《初中生·作文》2013年第01期
【失分点】
施耐庵笔下的鲁提辖,为何会在读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呢?还不是因为他那怒不可遏的动作、那直爽豪迈的性情……精彩的描写,令无数人物形象鲜活至今。
人物描写的缺失,是初中学生作文的通病,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描写不贴切。一些同学笔下的人物,不是红扑扑的脸蛋,便是大大的眼睛,不是花白的头发,便是浓黑的眉毛,根本不懂得扣住人物的年龄、身份或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刻画,以致千人一面;二是描写不深入,有时虽然描写了人物的肖像、动作或心理,可总是浅尝辄止,不懂得细腻刻画,不懂得多层次雕琢,以致人物形象单薄。 【病文批阅】 烈日下的那位老人 张家韵
老人虽然已经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却久久地站在街边,不想离去。
下午,阳光还是那么厉害。豆大的汗珠滚落到水泥地上,片刻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用手挡住阳光,急匆匆地朝家里跑去。突然,我发现前方的垃圾桶边上出现了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手里还拿着一只脏兮兮的大袋子。
老人朝四周看了看,似乎没有发现我。他猛地一溜小跑,来到了垃圾桶前。老人虽然年纪大,可动作是那么熟练。他急切地将手伸了进去,好像垃圾桶里藏着什么宝贝似的。没有多久,他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笑容。看样子,老人有收获了。
拿起那圆圆的易拉罐,老人好久没有放下。看着他那空空的袋子便清楚,也许他今天没有什么收获。是啊,我们这些人生活在锦衣玉食之中,老人却在烈日下为生活而奔波。看着他的样子,我不由生出几分同情。就在我思绪万千的时候,老人猛地一脚,将易拉罐踩成了一张薄片,扔进了袋子里。
太阳似乎越来越猛烈了,路上的气温越来越高。汗水浸透了老人的衬衣,可他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又把手伸进了垃圾桶里。不过,这次可没有那么幸运,他的手在垃圾桶里搜索了好几次,似乎没有一点收获。老人显然不甘心,休息片刻之后,他又侧着头,把手伸进了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圾桶。不过,依然是没有一点收获。最后,他很不甘心地朝垃圾桶里瞅了一眼。好像多看一眼,垃圾桶里就能生出一个宝贝似的。
就这样,老人静静地站在垃圾桶边上,一直不愿离去。他在关注着行人手中所持易拉罐与矿泉水瓶的去向。时间过去了很久,他仍在炎炎烈日下等待着。汗水浸湿了他的衣服,他竟然一点也没有发现。烈日下,终究没有一位路人扔下垃圾。老人拿起那只硕大的编织袋,悄悄走出了我的视野。 总批:
张家韵同学的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拾取垃圾的场景来展示一位老人值得同情的生活状况。从取材看,情节真实;从结构看,脉络清晰;从表达看,语言通畅。这些,均显示出较好的作文功底。但作为以刻画人物为主的作文,本文显然存在描写不够深入的不足。这种不足,导致文章出现了两大问题:一是人物形象不鲜明。文章不仅没有描写这位老人的外貌特点,也没有刻画他拾取垃圾时的动作及内心感受,形象单薄,无法给人以深刻印象。二是主体内容不突出。无论是老人第一次捡拾时的喜悦,还是第二次捡拾时的动作,笔墨均过于简单,导致中心不突出,无法让人物鲜活,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同情。综合上述因素,本文只能评为三类上等。建议修改升格。修改时若能针对捡拾时的两个细节,就人物的肖像、动作及心理作深入雕琢,效果自然会大不相同。 烈日下的那位老人 张家韵
老人蹒跚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却久久地站在街边不想离去。蓦然间,眼里涌起了一层湿湿的薄雾。
已经是放学时分,可阳光依然十分厉害。豆大的汗珠滚落到水泥地上,片刻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用手挡住阳光,急匆匆地朝家里跑去。突然,前方一个瘦小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位白发老人,他浑身晒得黝黑,额上沁满了汗水,看上去没有一点精神。他手上那只大袋子,恐怕装下两个他这样的人也不成问题。站在袋子边上,老人瘦得像根干枯的竹竿。 老人朝四周看了看,似乎没有发现我。他猛地一溜小跑,冲到垃圾桶前。袋子一丢,蹲下那瘦小的身子,熟练地将那双黑乎乎的手伸进了垃圾桶里。不一会儿,他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笑容。老人掏到了一个易拉罐。
拿起那圆圆的易拉罐,老人仔细地瞅了瞅,又轻轻地摇了摇,确定是空瓶之后,便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地上。抬起右脚,踩了下去,易拉罐滚动了一下。老人继而又踩了几下,可易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罐似乎偏偏与老人作对,没什么变化。老人像是有些生气了,再次提起右脚,猛地一脚!“咔”的一声,易拉罐顿时被踏成了薄片,被丢进了袋子。
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可他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又颤颤巍巍地把手伸进了垃圾桶。此时他额上的皱纹聚得更紧,嘴巴张大了一会儿,又缓缓闭上,我听到了一声轻轻的叹息。看样子,这次他什么也没得到。老人显然有点不甘心,他侧着头,整个身子都贴到了垃圾桶上,摸索了好一会儿,依然一无所获。他抽出双手,慢慢地站起来,费力地用衣袖抹了一下挂在眉梢的汗珠,很不甘心地朝垃圾桶里瞅了一眼,好像多看一眼,垃圾桶里就能生出一个宝贝似的。 老人静静地站在路边上,一直不愿离去。他在关注着行人手中所持易拉罐与矿泉水瓶的去向。时间过去了很久,他仍在炎炎烈日下等待着。汗珠爬满了他整张脸,并顺着他稀疏的胡须往下滴。他前胸、后背的衣服早已透湿,湿布紧贴着身子,使他更显瘦削和矮小。 烈日下,终究没有一位路人扔下瓶罐。
终于,老人失望地抓起那只硕大的编织袋,慢慢地走出了我的视野。 【终极借鉴】
前后两篇文章,内容变化不大,结构完全一致,效果却大相径庭——前文缺少亮点,后文则令人悄然动容。细细探究,升格文之美,主要表现在描写上。
一是外貌描写贴切传神。文章下笔便用“蹒跚的身影”,展示这位高龄老人的整体形象;继而从细节人手,或绘其“苍苍”白发,或绘其“黝黑”皮肤,或绘其“沁满汗水”的额头,描写很贴切。“瘦得像根干枯的竹竿”等句,让老人的形象顿时变得鲜活。更值得一说的是,文章没有满足于开篇的交代,而是在此基础上多层次刻画,如对老人流汗的多次描摹:从初见时的“额上沁满了汗水”,到第一次掏箱后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是第一层递进描写,再到老人站在“烈日下等待”时的“汗珠爬满……更显瘦削和矮小”,是第二层次的递进描写。至此,老人的形象、天气极热的环境及文章的内涵均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二是动作描写细腻入微。与前文相比,升格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大放光彩。如第四自然段中,老人一“拿”一“瞅”一“摇”之动作,形象逼真,宛如目睹;一“放”一“抬”一“踩”之动作,风趣中饱含辛酸。第五自然段的描写更为精彩,无论是“颤颤巍巍”的伸手,还是“整个身子都贴到了垃圾桶上”的情形,或是“费力地用衣袖抹了一下眉梢的汗珠”的动作,均泼墨如云,将老人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丰满。也正是因为这些细致入微的刻画,作者对老人的同情也显得更真切动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ff8a5d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