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下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适老问题与对策

2023-04-08 13:24: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龄社会下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适老问题与对策》,欢迎阅读!
老龄,居住区,规划建设,对策,社会


老龄社会下居住区规划建设的适老问题与对策

目前,居住区规划建设方面的适老问题十分严重,所以,已经引起社会关注。在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背景下,国内人口年龄结构也逐渐由成年转变成老年,因此,在开发建设并规划居住区方面,也同样需要将重点放在老年人方面,以保证能够满足其居住的具体需求。因为居住区主要以居住与养老为主,特别是在老龄化环境中,适老也将逐渐成为居住区规划与设计领域重点考虑的要素。为此,文章将老龄社会作为研究背景将居住区规划建设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阐述了适老问题和相关对策,以供参考。



标签:老龄社会;居住区规划建设;适老问题;对策

人口老龄化已不再是国家问题,世界各国都面临这一问题。因为我国人口的基础偏大,同时,在人口卫生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也随之下降,呈现出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然而,大部分老年人在住房与周边环境的时间更多,所以,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居住区规划设计问题研究十分重要。



1、居住区规划建设中的适老问题研究

1.1覆盖面积相对广泛

目前,我国居住区的覆盖面积十分广泛,而且内部空间也相对较大,所以,老年人在出行方面十分不方便,同时,大规模城市土地供给逐渐延伸至远郊地区,甚至是外围边缘区域。在这种形式之下,居住区设施也会选择在外沿范围建设,如果小区内部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那么老年人由居住地到周边设施的路途会随之增加,进而超出其本身年龄段步行的范围。因而,很多老年人需要骑车,而对于行走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将带来严重的出行困难。除此之外,居住区占地范围较大,不仅对老年人出行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增加居住区附近的主干道数量,如果道路相对宽阔就会增加车流量,间接影响了老年人出行的安全性。虽然当下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在社区内部居住人群老化以后,问题也将随之凸显出来,最终降低住户居住的质量与安全。



1.2规划建设的盲目性明显

政府对养老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加大了支持的力度,因此,养老市场随之形成。很多房地产项目在开发与规划方面,都将养老思想融入其中。针对与市区距离较远的外围区域,很难吸引青年人,而综合分析环境与资源,比较适合老年人居住,所以,会将重点放在养老居住配套产品方面。这种方式虽然利于养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会增加养老居住产品开发的力度,基于此,将面向的消费人群确定成高端且富有的老年群体。然而,并未对居住区中居住的老年人需求进行论证,在这种盲目追求养老市场背景下,严重缺乏需求调查研究而老年人在认知方面,对于居住的需求并不明确,因而居住区在规划形式机配套设施等方面都很难定位,进而提高了项目开发的难度。






1.3规范标准设计观念严重偏离老龄化发展方向

国内对于居住区空间环境以及设施配置的问题,都已经满足规范化与标准化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当中,根据人口的具体数量确定了规模划分的标准。然而,因为标准居住区的单元范围相对广泛,所以,使得内部空间的尺度也随之扩展,无法更好地达到老龄化居住的标准要求。



1.4设施配置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我国当前居住区内部的配置设置主要将成年型作为主体,而且使用的人群也通常都是青年人。但是,在老年型社会背景下,配置设施与老年人的需求并不匹配。其中,在居住区内部的配置设施中未考虑老龄化发展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或者是补充。另外,公共设施的建设类型和形式问题突出,对于人口构成及动态变化的考虑不到位。具体表现在老年型与青年型公共设施的建设不同,所以,配置级别方面以及功能方面也必然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从实际上来讲,老年公共设施需求量高于中年人,同时,设施配备位置应当与其居住位置距离不远,这样才能够更方便老年人出行。



2、老龄社会下解决居住区规划建设适老问题的具体对策

2.1对圈层式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运用

所谓的空间布局模式,具体指的就是不同类型居住产品规划用地方面的空间布局,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对居住区进行合理地设计以保证不断满足空间布局合理性。在老龄社会背景下,可以采用圈层式的空间布局模式,将医疗资源当作中心。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更需要医疗设施。同时,在年龄增长的基础上,医疗资源利用的情况也会随之增加,使得实际需求也更加明显。因而在居住区空间布局建设方面,医疗资源的位置选择也更关键。其中,在对大型居住区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居住产品空间分布的距离主要由医疗资源位置所决定。而养老居住产品的用地与医疗设置的位置相靠近,充分考虑客户对于医疗资源依赖的具体状况,最终构成以医疗设施为中心,向外部辐射的圈层式的布局结构。概括来讲,就是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基础的居住产品位置需要与医疗资源位置相靠近,这样可以提高老年人使用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2.2占地面积与空间尺度的适度缩小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居住区占地范围较大或者是空间尺度较大都会对老年人出行与运动带来不便。因此,在规划建设居住区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老年人活动的范围与出行的能力进行充分考虑,确保能够将其控制于科学合理的范围之内,使得支路网的密度得以增加。将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应尽可能对老年人居住区占地的范围与空间尺度进行合理调整,特别是养老产品范围,最好将其边长控制在200-300米的范围内,而单个的居住地块尽可能处于5-7公顷范围内。基于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居住团体的比例会不断提高。因此,一定要在所允许范围




之内,合理地缩小住宅区的占地面积和空间尺寸。



2.3增加对近距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力度

考虑到老年人出行的便利性,最好把有关老年人生活的设施合理地配置于靠近居住区的区域。其中,设施主要涉及到的是老年人的日托站與助餐点,另外还有老年人的活动站与社区卫生站等等。将上述设施合理地配置在距离老年人居住区域较近的地点,这样就可以为老年人的便利出行提供保障。而相比较于小区而言,也可以适当地减少相应设施建设的规模。上述规划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公共施配置建设层级,与此同时,也使得与老年人日常生活相关的设施空间分布的密度增加,最终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方便老年人出行,并且满足其使用设施的需求。



2.4合理配备复合型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

在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转变后,也同样实现了设置配置向复合型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之下,居住小区内部的服务人数也会在配置级别设施升级的影响之下,减少需求面积。根据实际调查结果表明,社区内部的老年人设施服务半径通常会控制在500米,符合老年人的步行范围需求,更便于其出行。为此,在对居住区进行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不同种类的设施集中并配建在一起,终形成社区服务的中心。



2.5弹性用地的预留要合理

在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老龄化现象也会更加明显,进而导致老年人的设施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要在规划建设居住区的过程中,合理地预留出空地,为后期老龄化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需要对不同设施可转化性进行综合考虑,其中,可以将部分中小学设施转变成供老年人使用的相关设施。在规划初期必须要全面考虑居住区内部的各项设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未来改造,以免出现重蹈覆辙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对居住区规划建设适老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可以发现,前居住区规划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空间以及设施安装,而是基于人口发展与居住者实际需求的种规划建设。因而,规划与谢十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居住者具体需求进行深入地了解,采用长远目光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合理性,不断满足老龄化的发展需求。文章主要针对老龄社会背景下的居住区规划与建设中的适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完善对策,希望为老龄社会居住区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fb784e5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c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