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随笔|颍州南城“台头寺”

2023-05-07 19:39: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史随笔|颍州南城“台头寺”》,欢迎阅读!
南城,台头,颍州,文史,随笔
文史随笔|颍州南城“台头寺”

网络搜索,发现古代称为“台头寺”(抬头寺)的庙宇屈指可数。而进入眼帘的字眼总是位于徐州戏马台东侧的“台头寺”(又名陀头寺)。它由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始建,距今已有1500余年,是徐州八大古寺之一。刘裕是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有一年的重阳之日,他在“台头寺”宴酬群僚,登高赋诗,赏菊饮酒,一时传为佳话。

徐州、泰州台头寺(抬头寺)保护(介绍)牌

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二月,苏轼在任徐州太守期间,曾作《台头寺送宋希元》《台头寺步月得人字》等唱和诗作。时文学家李邦直(清臣)为提点京东路刑狱(提刑)。熙宁十年(1077)七月间,李邦直赴京城任国史馆编修,临行前苏轼在台头寺设宴为其饯行,赋诗《台头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馆,分韵得忆字人字,兼寄孙巨源二首》,其诗一有“红叶黄花秋正乱,白鱼紫蟹君须忆”句最为著名,乃被阜阳人引用最多,误以为是称赞颍州“白鱼”的名句,实际上与颍州无涉。即使是“白鱼”也非阜阳所独有,而是“江淮各内湖均产。”(清冯煦《皖政辑要》)淮河、颍河、泉河等大小河流亦产。

北宋时颍州也有一座“台头寺”。那么颍州的“台头寺”在什么位置呢?这首先要对颍州古城的形制有所了解。按照城建规制,古代的颍州城池,在唐代以前即由毗连的“子城”(小城、北城)与“罗城”(大城、南城、郭城)两部分构成了城市格局,宋代时依然沿革没有变化。“宋代颍州城郭有子城及罗城,暨(明)正德《颍州志》所记载之南城、北城。北城暨子城。”(李常生《苏轼行踪考》中华文史丛书,20198月初版)参加过南宋顺昌城邑保卫战全过程的随军文人杨汝翼,在《顺昌战胜破贼录》中给出了“台头寺”位置的答案:南宋绍兴十年(1140)五月,抗金名将、东京副留守刘锜率领的“八字军”(分前、后、左、右、中及游奕六军)主力部队,分别驻扎在顺昌府(今阜阳市)南城(罗城)的宗教建筑场所各处,如“罗


汉院驻左军,普惠寺(今一职高院内,前些年曾出土普惠禅寺大圣塔基址及石函舍利等文物,现藏阜阳博物馆)驻右军,前军驻旧衙(旧汝阴县衙,今军分区旧址),后军驻毗卢院,中军驻台头寺,而太尉刘锜迁维摩陀院(约在刘上台以南至贡院街地域),乃欧阳文忠公之故居。皆在子城(北城)外,与府治(顺昌府衙)及民家两不相干。”由此可知,刘锜的宿营安排既是针对南城(罗城)内宗教建筑群落较多,便于部队集中安营扎寨和管理的特点,也是为了秋毫无犯,避免驻军扰民引发百姓恐慌,体现了刘锜深厚的爱民情怀。

南宋文人杨汝翼对“中军”驻扎南城的位置写的非常明确:“中军驻台头寺”。“台头寺”与“台头”之名有关。阜阳旧志记载:“台头,今南城内,俗名'大隅首’。”(清道光《阜阳县志》卷二·舆地志)“大隅首”也称“大隅头”,在明代亦称“大十字街,在南城,四门相望。”(明正德《颍州志》卷之二·廓附,第35页)“大隅首,在南城。为南门、西门、东门、鼓楼各大街之交汇处。”(民国《阜阳县志续编》(卷二·建置志)。

阜阳一职高院内出土的宋代普惠寺石函(内盛有舍利子) 北宋皇祐二年(1050)七月,欧阳修由颍州知府改知应天府兼南京(今河南商丘市)留守司事。他在写给朋友张职方的信中记述了赴任沿途的所见所闻、心情感受和对颍州的眷恋:“道涂无阻,行已及陈(州)。时时得雨,舟中不热。自过界沟,地土卑薄,桑柘萧条,始知颍真乐土,益令人眷眷尔。小儿辈望见万寿塔,尚指以为台头,闻其语,不觉怆然尔。……”(《唐宋十大家书信全集》山东友谊出版19978月第1版)

宋代颍州普惠寺石函上的铭文(现藏市博物馆)

这里还有个背景皇祐元年(1049)二月,欧阳修任颍州太守,因衙舍狭窄,家眷较多,全家老小则安顿在了南城(罗城)宽敞的维摩佗院内。且四子(幼子)欧阳辩(10491100),字季默,因在维摩陀院内出生,乳名唤作“和尚”。信中“小儿辈望见万寿塔,尚指以为台头”一句,“小儿”当指欧阳修时年十岁的大儿欧阳发、五岁的二子欧阳奕、三岁的三子字欧阳棐。欧阳辩(和尚)此时尚小。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f8e82b1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