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暴

2022-05-30 05:39: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然灾害暴》,欢迎阅读!
自然灾害
专家指出,自然灾害暴发之后,人力抵抗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只能通过事先避险,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侥幸心理不可取

从以往的灾情看,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的伤亡往往比风灾、水灾更为严重,而很多灾难的发生,主要原因就在于遇险者本身避险意识不强,或者心存侥幸。所以,要提升防范意识,充分理解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此次安溪剑斗山体滑坡中,有多位村民及外地民工遇难,其家属追悔莫及:其实以前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山体滑坡的危险,但总是以为那不会降临到自己或家人的头上。

侥幸心理有时会带来致命的伤害,本次安溪剑斗的灾难及以往的很多灾难都充分地说明了这个点。2000826日晚645分,永春县锦斗镇村民徐某屋后发生山体滑坡,导致其房屋倒塌,徐某觉察到山体即将滑坡,不但没有马上撤离,反而招呼家人及邻居、亲戚前来抢运东西,但房屋就在此时倒塌,徐某及亲友逃离不及,被埋入泥土中。

专家指出,发生山体滑坡时,不可留恋财物,应立即脱离现场,因为危险发生仅仅一瞬间的事。如永春县蓬壶镇仙岭村芒斗角落半天尾山发生的那起山体滑坡,事故的发生过程快得惊人,在不到10秒钟的时间内,高山上的泥石飞速下滑,压倒了7座民房。即便是在抢险过程中,这里也发生了3次滑坡,一名武警战士也被滑下来的泥石掩埋近30秒。

灾害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克服麻痹侥幸思想,要以“宁可准备十次空,不可麻痹一次松”的态度,严阵以待,高度警惕,降雨过程没有结束,抗灾工作就不能停止,争取实现“不死人、少损失”的目标。 危险地带不是安家之所

在我市一些山区,很多群众长期以来挖山填地、依山盖房,一旦出现山体滑坡,就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严重损失。专家郑重警告,必须吸取惨痛教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可在山体滑坡的危险地带建房、安家。

南安码头镇杏东村石鼓林自然村几十户民房分布在山坡上,在“碧利斯”台风来临的时候,大量的泥土往下滑,有的地方泥土已将墙体掩埋,致使民房墙体开裂,窗户大都变形、移位。省地质工程勘察学院专家对这个带的滑坡灾害作了调查之后建议,因为该处滑坡的规模较大,治理难度大,从长远考虑,民房应以搬迁撤离为佳。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村民还是不肯搬走。因为经济上的原因,他们宁愿冒这样的危险。大量实例表明,人居住在山间盆地,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回旋的余地不大。

灾害来临之时,相关部门要即时把居住在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低洼地带、危房和危险校舍及矿区作业人员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山区的河边、山边、矿区等处的住户应对房前屋后多加检查,该加固的要加固,注意排水通畅,必要时该转移的要即时转移,待确定安全后才搬回居住。 尽量消除人为因素

针对最近接连出现的山体滑坡,相关地质环境研究人士指出:“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避免自然滑坡灾害的发生。但是,有一点理应做到:人工开发资源及实行各种建设时,应杜绝诱发滑坡。”地质灾害不能避免,但并非不可理解,也并非完全不能防范。


这位人士指出,地震、旱涝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引发滑坡,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众多滑坡事件中,“人为因素”已日益凸显。人工蓄水、人工抽水、人工爆破、人工采矿、人工震动、工程荷载、人工开挖等等,都在事实上诱发过滑坡灾害。当前发生的滑坡灾害,很多就是这类“人工开发不当”造成的。 日益增多的人口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更增加了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虐待自然,自然就会报复于你”。

专家认为,从长远来看,对地质危险体的开挖要有严格的灾害评估、批复、监督、监测等程序。在地质危险体附近已经动工建设的项目,要对周边环境实行全面清查、评估和监测,发现险情要即时排除,从根本上把地质灾害的损害降低到最小水准。 让“应急”成为一种机制

如何增强滑坡灾害防治?相关专家认为,应该让“应急”成为一种机制,一切在灾害到来之前就已井然有序,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在灾害多发地段,特别是滑坡危险地段,要根据专家的意见,确定危险区,控制区和观察区,并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不同的紧急撤离方案。

其一,建立群众性灾害预报网络;其二,各级建立快速处理临灾信息及决策机制,以便能即时采取措施,减少及避免灾害损失;其三,建立责任制,增强工程建设中相关防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督检查;其四,筹集防治灾害基金,增加防治地质灾害的公益性投入。

据介绍,泉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总体目标是,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勘查、评价、监测、治理和有计划地实行灾害区居民的搬迁工作,使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地质灾害的威胁显著减轻,实现最大限度的防灾减灾效益,以保障地质灾害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当前,我市已编制了严密的防灾方案。泉州市“2002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不但圈定了今年度的6灾害易发点和18个危险小区,而且相对应制定了包括监测、报警、疏散以及应急抢险等详尽措施。 省国土资源厅一位负责人曾说,泉州市在防治地质灾害和管理等方面走在全省其他地市的前列。泉州市当前正在大力实行“治山、治水、治田、治路、治矿”活动,并以此与防治地质灾害结合起来,卓有成效。泉州市此前早已出台了专门的防治规划,泉州所属的各县(市、区)在防治地质灾害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例如2000年,安溪县就成功地预报了一起地质灾害,有效地防止了人员伤亡,避免了老百姓的财产损失。□本报记者张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f89832b31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