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分析

2023-01-14 13:59: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本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分析》,欢迎阅读!
跨文化,日本,交际,分析,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日本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分析

作者:刘萍 左娜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6

摘要:由于日本语言当中采用了很多汉语的成分,因此许多中国人都会认为与日本人的交流只需要熟悉对方的语言即可,殊不知日语这一与汉语相似的语言背后,却蕴含着和中华文化颇为迥异的另一种文化内涵。如果与日本的跨文化交流只停留在语言交互的层面,那么必然会造成诸多的误解。只有站在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理解,才能够真正使语言的交流超越语言的限制,使我们与日本人的跨文化交际上升到一个更具有深度的水平。 关键词:日本文化;日语;文化;交际

日本的人际交流文化和我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然而这种差距长期以来却由于日语和汉语相似的外表而被忽略了。一旦忽略语言背后的文化差距,跨文化交际就会受到障碍,词不达的现象也会频繁出现。因此,只有充分地理解日本文化背后的含义,才能够在跨文化的交流中扫清真正的障碍。 一、日本文化的三大特征

研究日本文化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但是如果要从便利与日本的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人际关系心理的角度则更加能够透视日本文化和其他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下文尝试利用这一角度,讨论日本文化的三大特征。

第一,日本文化具有相对自我的特点。有人把日本人的自我成为无我。的确,相对于西方人我思故我在的高度强烈的自我意识,日本人的自我由于集体主义的影响而变得相对较弱。在西方,人们把自我的独立性看得尤为重要,人与人之间不存在超过了契约之外的相互束缚的关系,哪怕是亲人之间的依赖也是不被认可的。而在日本,人与人相互依存,因此日本人自我也就成了相对的,他们的自我,常常介于和他我之间,并且会随着所身处的环境的情况变化而转变。日本人的相对自我和西方人的自我中心不只是自我水平上的差异,而是基本上处于两个相反的极端。

而日本人之所以会拥有这种相对自我的特质,和他们祖先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不容忽视的关系。在弥生时代,日本的水稻耕作常常会被突然来袭的台风和地震等灾害所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日本人不行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共同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形成一种无私忘我的价值观,必然会使这个民族遭受灭顶之灾。因此,如果日本人拥有像西方人那样独立的自我,在弥生时代他们将无法生存。这样的个性也体现在他们的衣食住行当中。比如宽大的和服,可以给任何人穿,比如薄薄的纸拉门,根本无法保护任何人的隐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日本文化具有相互补充的特点。对于日本人而言,语言在沟通中所起的作用也许没有非语言信息的作用那么的大。因为日本人往往能够通过对方的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来体会对方的需求,从而洞察对方的内心,并且根据他们观察所获得信息,来决定自己接下来所要说的话。这就使得日本人的沟通往往更加注重意会而非言传。在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之前,必须先对对方的内心有所领会。

第三,内外有别的文化。这一特征和相互补充的特征也是相互依存的。也就是说,日本人并不会期待和自己认识的所有人都能够达成相互补充的默契,而是只有对自己信任的人而言。对于除了自己能够信任的人之外的其他人,他们一般不会有这样的期待。 二、理解日本文化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许多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事先对日本人的交流特点及其背后的心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那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认识的日本人。但是同样地,刻板化的理解也会造成思维的僵化,进而影响我们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变通能力。如果我们将研究所得的日本文化的特点笼统地应用到实际的交流中去,认为每一个日本人都是用模子刻出来,那么必然会影响我们了解每一个日本人的个性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在认同文化会塑造人的共性的前提下,去更加真实地领会每一个日本人的个性。除此之外,在初次见面的时候,我们也必须先向对方介绍我们自己的文化特征,这样能够更好地让双方对彼此的文化有一定的概念上的熟悉,促使双方站在一个更加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最后,在和日本人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也必须抛开评价日本的态度,而是抱着一种理解日本文化的态度去和他们进行交际。适当地理解日本文化的交流特征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但是超越文化的束缚,打破语言的桎梏,以更加尊重和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对方,进而获得对方的理解,才是跨文化交流真正的意义所在。 三、结语

理解日本文化是我们打开和日本的跨文化交际大门的一把钥匙。在日本文化当中,集体主义的影响使得他们注重集体大过自我,而在与亲近之人的交流过程中,他们也更注重意会不是言传。但是这些文化之间的差异只要我们多加理解,并且打破定势思维的桎梏,就能够更好地利用,从而在与日本的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红.日本文化特性与中日跨文化交际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84):421-425.

[2]王连娣.文化交际理论下的日本十大现象解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13-11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王俊红.文化交际视域下日本文化教材中文化能力培养知识构造化特性研究[J].江苏外教学研究20172):65-68. 作者简介:

刘萍(1984),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咸阳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商务日语、日本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f1e3d1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