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国内外现状

2022-05-05 06:4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质量管理国内外现状》,欢迎阅读!
质量管理,现状,国内外
2 国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2. 1 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现状与趋势

( 1)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Whetten 认为理论构建过程中逻辑取代数据成为评价的基础 这个过程需要解释构成是什( whats) 和为什么( hows) 的背后机理( whys)质量管理方面的理论构建长期备受责备研究者建议先解决理论构建的相关问题然后才能构建出有效的质量管理理论结合Wacker ( 1998 ) Handfield Melnyk研究研究遵循质量管理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演进规将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的演进过程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集中于质量管理驱早期对质量管理方法与实践的探索这个阶段处于观察实践和描述简单关系阶段质量先驱们根据实践观察和经验进行著书立说以描述变量间关系和发现问题JuranDeming Crosby 研究对解释特定质量管理现象发生的过程和原因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后人假设提出或构思形成的原型为实证检验提供理论基础第二阶段主要集中于形成理论并用实证分析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此阶段是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的关键阶段Saraph Flynn 等和Ahire 等对质量管理实践进行了早期的实证探索提出了实践与绩效关系的理论假设开发科学测量的量表并运用规范管理实证方法验证了质量管理实践与绩效关系的理论为此后的理论拓展与提炼奠定了基础该阶段提出的理论假设是变量操作化和实证的基无论最终实证结果的真伪都对理论构建起着验证作用第三阶段主要集中于理论的提炼与拓展理论拓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整合这种整合又包含两个层次: 实证数据的内部整合和实证结果与其他研究的整合整合通过突破现有理论限定促进新理论产生AndersonSitkinSpencerFlynn 等人对质量管理理论的拓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人早在1994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的专刊中讨论了质量管理实践与理论的整合跨越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界面强化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倡将质量管理置于一般管理理论情境下进行讨论Lim ( 1999 ) Babakus ( 2001 ) Stanley Wisner ( 2001 ) Linderman ( 2004 ) Prajogo Sohal ( 2004) Flynn Saladin ( 2006) Lakhal ( 2006) Sila ( 2007) 研究将质量管理理论拓展到更为一般化情境突破行国家文化等限制拓展质量管理方法与理念提高理论的通用性和实用性 ( 2) 质量控制理论构建研究趋势

基于对质量管理理论构建的分析与探讨质量控制理论构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质量管理理论构建中由阐释变量之间的简单线性关系到验证复杂因果关系与非线性关系即解释怎么样的问题( how) 在质量管理领域学者们最先关注质量管理实践活动对企业绩效是否有影响然后发展到搜集不同企业与行业的数据验证两者之间的因果关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发现了各种质量实践之间存在复杂关系建议使用纵向数据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并使用系统动力学等仿真模拟方法预测未来的影响14其次由揭示变量之间的数理关系到深入发掘与阐述现象背后的经济社会文化或心理原因即解释为什么的问( why) 陈晓萍等15强调阐述现象背后的原因不仅要检验主效应而且要厘清调节作甚至中介作用本研究所搜集三大杂志的58 篇实证文献中其中37 篇运用了路径分析或结构方程方法检验变量之间的主效应和中介效应对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的只有10 其中部分文献只停留在检验变量之间的简单相关关系有些研究的样本在100 200 个之间加之个别研究的样本数据取样随机性与代表性存在问题这样得出的实证研究结果与相关推理的统计结论效度难以保证最后质量管理学者在用实证方法构建理论过程中需要考虑理论的情境性16理论拓展很大部分来自于对边界条件和情景性的突破提升理论的外__化能力( generalizability) 加强实证结果的解释力因此质量管理理论构建中需要辨别控制变量变量的观察和操作化过程要严密和准确并且不遗漏重要自变量以质量管理实践


研究为例有些研究者考虑了相关的情境变量7管理知识任务结构企业规模外部质量需求和产品复杂性组织不确定性制造环境行业国别文化等对质量管理践绩效的影响有些考虑了TQM 实践的文化差异性与普遍性9但是针对这些情境变量的通用性与情境性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



二、国内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在新中国成立后至20 世纪70 年代末,我国质量管理基本上是处于质量检验阶段, 沿用的是前苏联20 世纪40 年代至60 年代使用的百分比抽样方法。直到20 世纪80 年代初,我国技术抽样检查标准制定贯彻后,才逐步跨入第三个质量管理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1985 年,随着原国家经委颁布了《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在全国被普遍推广。虽然我国对质量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但很多学者对一些具体的质量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苏方新认为在技术管理比较落后的企业,特别是一些典型的国有企业适合采用BPR 模式,引进新设备或改造旧设备,裁减人员,建立新的管制度等;在人员素质较低,管理落后,但是技术差距不太大的企业,比较适合采用ISO 9000 模式,ISO 9000 采用标准条款,便于强制执行,即使人员素质较低,也能够实施;而对于员工素质较高的企业,可以实施TQM,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严格遵守程序的同时,积极发现改进机会;对于那些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的企业可以采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改进以巩固和增市场竞争力。姚玉玲等认为ISO 9000 创建了最基本的质量管理架构与外部认同效应;六西格玛则体现实实在在的内外部改进绩效。在ISO 9000 基础上实与六西格玛的整合, 将成为我国企业一种较好的质量管理模式。虞立箴指出,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了组织追求卓越的经营管理模式,它兼容了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组织在贯彻管理体系标准或取得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 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整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要求来提高自己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从而 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efec489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7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