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化学课堂笔记》,欢迎阅读!
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课时)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阅读第1页最后一段) 二、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过程。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与化学四大发明有关的有造纸,和火药。还制造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例如;酒,醋,染料、烧瓷器等 三、为什么要学习化学?(阅读课本第1、2页内容) 四.如何学好化学?
1.预习指导: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问题。
2.听讲: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向课堂要质量。 3.作业:认真-独立-质量的完成作业。
4.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遗忘规律)。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课前提问、听讲-做好笔记、作业、复习、作业五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其次,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要在勤复习、勤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
一、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加以区别。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
淀等(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或分子生成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食物腐烂,动植、电灯发光,工业制氧气,吸附色物呼吸,光合作用,缓慢氧化,燃烧,乳化作用。
实例
素,分馏石油,汽油去油污,冰雪(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融化
(发生化学变化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相互关系
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加以区别。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
概念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
实质
的性质。 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
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
实例 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
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注释:描述物质的性质时用“易”“能”“会”“可以”。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课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本第12页) (一)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二)实验现象
1: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做的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的外观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特殊用途的蜡烛因加入配料而显各种颜色,(如生日蜡烛),形状也因需要做成各种形式(如螺旋状、数字形等),不管何种蜡烛都是手感滑腻,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逐渐变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石蜡燃烧不充分,温度比焰心高,因有部分碳粒,火焰最明亮,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温度最高,因此,当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 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火柴梗接触外烙部分首先变黑。
3:.蜡烛燃烧时,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坏内壁有小水珠生成,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4.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由蜡烛蒸气形成的白烟,点燃这白烟,可以燃烧并再次点燃蜡烛。 综上所述,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水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本第14页)
要点: 二氧化碳、氧气特性及其应用,排水集气法 (1):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的特性,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所有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 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步骤1:如第14页图1-13至15,收集二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2:用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装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观察现象。 空气 二氧化碳
现象 结论
无明显现象(有一点点浑浊)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不明显。证明空气中CO2含量
少。
步骤3: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二个集气瓶,观察现象。 空气 二氧化碳 现象 结论
燃着的木条慢慢地熄灭
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步骤4:取二块干燥的玻璃片,在其中的一张上呼气,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呼气的玻璃片 有水蒸气
呼出时有较多水蒸气
没有呼气的玻璃片 无现象
三、能简单叙述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一)实验探究步骤
1、提出假设 2、设计实验 3、完成实验 4、分析试验结果 5、得出结论 (二)实验探究应关注
1、物质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2、物质的变化
3、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3课时)
一、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操作方法:
分图形 主要用途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名称 类
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①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先预热后加热,加热后不
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能骤冷;②加热时,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的器;②用于少量物质的1/3处;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④加
试管
溶解或收集少量气体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管口应或作简易气体发生装与桌面成45o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用 置 于 ①可耐高温,能直接用火加热;②热的蒸发皿应避免
加 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骤冷及被溅上水,以防炸裂;③用完之后立即清洗干
蒸发皿 热 浓缩和结晶 净;④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注意的 及时搅拌 仪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①加热时,应擦干试管外壁并放在石棉网上,以使其器 烧杯 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均匀受热;②溶解固体时,要轻轻搅拌
可用于间接加热 可以直接加热;硫磺等物燃烧实验应在匙底垫少许石
燃烧匙 少量固体燃烧反应器 棉或细砂
加 热
酒精灯 仪 器 盛
集气瓶 放 物 质 的 胶头滴仪 管(滴器 瓶)
①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②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
用于加热
灯;③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④不加热时,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①不能用于加热;②做物质在气体里燃烧的实验时,
①用作收集或贮存少
如有高温固体物质生成如Fe,S燃烧,应预先在瓶底
量气体;②用于有关气
铺一薄层细沙(防止炸裂瓶底)或装入少量的水(吸收
体的化学反应
SO2防止污染空气)
①滴液时,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上方,不要接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触容器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②胶头滴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管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③取液后体药品 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
试液倒流,腐蚀橡胶乳头
托盘 计 天平 量 仪 器
量筒
漏斗 漏 斗
长颈 漏斗
铁架台(含铁夹、铁夹 圈) 持 仪 器 试管夹
①称量前,将游码拨到标尺“0”处,调节螺母调节零点;②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不能称量热物质;③称量物需放在纸(一般)、表面皿或
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烧杯中(有腐蚀性的药品如NaOH) 质量,一般只能称准至0.1g
①不能加热;②不能用作反应容器;③根据量取液体
度量液体体积,一般能体积的多少,选择适合的量筒(最大刻度值大于量取
的液体体积但尽可能接近);④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准确至0.1ml
平,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
过滤时要放在三角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
器里加液体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下,形成液封避免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用于注入液体
固定和放置各种仪器
铁圈、铁夹方向应与铁架台底盘同侧;铁夹夹在试管
中上部
夹在试管中上部;从试管底部套入、取出;拇指不要
夹持试管进行简单的
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加热实验
温度高时应放在石棉网上 夹持坩埚加热或夹持尖端向上平放在实验台上;热的蒸发皿等
排水集气
取用固体药品
搅拌液体、引流、蘸取搅拌时切勿撞击器壁,以免碰破容器。注意随时洗涤、液体 擦净
水不要加满,防止实验时有水溢出 每次用完及时用纸擦干净
坩埚钳 水槽 辅
助 药匙 仪 器
玻璃棒
二、基本实验操作
1、实验室中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即“不触”“不闻”“不尝”。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滿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取用广口瓶里的固体药品
取用块状固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
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紧贴。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
取用很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使用时要保持胶帽在上不能倒放或平放,不能伸入仪器内部,不能和仪器内壁接触,
4、物质的加热 间接加热可使用烧瓶、烧杯;
直接加热可使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点: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5;.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 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6.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7、溶液的配制
A:物质的溶解 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
B:浓硫酸的稀释 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8、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 计算、量取、溶解 用到的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9、过滤条件 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10、蒸发与结晶 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注意点: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11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
大,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②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12仪器的装配 装配时, 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1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
内形成一段水柱。
14玻璃仪器的洗涤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15粗盐(主要是NaCl次要MgCl2、CaCl2)提纯实验仪器: 药匙、 烧杯、 玻璃棒、 蒸发皿、 漏斗、 量筒、 酒精灯、铁架台、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6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 B: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了解)
C: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硼酸溶液冲洗。(了解)
D: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 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并涂上碳酸氢钠溶液;碱溶液沾在皮
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 涂上硼酸溶液。
E: 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
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 眼睛。 F: 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17、指示剂的使用 使用指示剂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或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或碱。
操作方法: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绝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更不能将试纸投入到待测溶液中去。
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 18、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的范围在0——14之间,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pH升高加碱(或水),pH降低加酸(或水)。 19、(1)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2)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3)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 (4)在洗涤试管时试管内的水为试管的1/2(半试管水);在洗气瓶内的液体为瓶的1/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少量,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0物质的称量
①托盘天平的使用程序
天平调零——托盘垫纸(或小烧杯)—左物右码(从大到小)—平衡读数—砝码回盒—游码回零 ②量筒的使用程序
量筒平放——倒入液体——平视刻度——准确读数——倒出液体——洗净量筒 21.物质的加热
<1> 加热前要将试管的外壁擦干,防止水滴附着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破裂;
<2>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回流引起试管炸裂; <3> 加热药品时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有药品的部位; <4> 加热液体,试管与桌面成45°角,管口不得对人。 22.仪器的装备实验装置顺序 :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制备气体时发生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气流方向从左到右。 23.仪器的洗涤 少量水注入仪器中,经振荡或毛刷轻轻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几次即可。如果内壁有油脂,可使用热纯碱或洗衣粉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4 加热 A: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B: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C: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2课时)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成分 O2 N2 CO2、稀有气体He 、 Ne 、Ar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或1/5 78%或4/5
注释: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式表示。例:液氧(O2 )、液氮(O2 )、蒸馏水、冰
水混合物、CO2、P2O5
混和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和而成。例:纯净的空气、食盐水、矿泉水、自来水、纯净水、食盐水、
河水、雨水、白酒。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原理: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d、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e、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f、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认识空气成分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思考:稀有气体和氮气为什么都能做保护气? 4、了解空气的污染、。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5、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6、来源及防治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7、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课题2 氧气(2课时)
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温度低能变成蓝色液体固体(颜色改变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氧化性),供给呼吸 (1)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碳 磷 硫 镁 铁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 + 氧气
点燃
化碳 C + O2 CO2
产生大量白烟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4P + 5O2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 + 氧气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二氧
点燃
2P2O5
点燃
二氧化硫 S + O2 SO2
点燃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3Fe +2O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 石蜡+氧气(02)二氧化碳(C02) + 水(H20) (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
Fe3O4
注释:a、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b、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c、硫、氧反应后生成气体
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特点:多变一,A+B→AB
(2) 氧化反应 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氧气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3)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平静燃料
剧烈反应 在有限空间中
氧化反应 急速燃料——————→爆炸(后面学) 可能引起
缓慢氧化————→自燃
课题3制备氧气(2课时)
1、 催化剂(1)催化剂的定义:改变(加快减慢)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质量没有改变的物质 (2)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 即改变(加快减慢)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质量没有改变 2、实验室制氧气
二氧化锰MnO2
(1)原理 过氧化氢水+ 氧气 2H2O2 2H2O + O2↑ (固液不加热型) 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固固加热型)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KClO32KCl+3O2↑(固固加热型)b、
(2)发生装置选择(如左图)a、固固加热型, (倾斜的大试管)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
用制O2的发生装置。
b、固液不加热型(竖直的大试管)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
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a、 b、
→ → ← ← (3)收集装置选择:物质的密度、溶解性(如右图)
← ← → →
a、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 、O2 ) a、 b、 c、
← ← b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H2)
c、 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O2 、 H2)
注释:1、根据空气的分子量「29」比较气体密度的大小;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干燥而不纯净,排水法则反之。2、装药品-先固后液;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连接仪器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往上。 2、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易溶于水)
(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离—熄(实验结束时的注意事项)
加热
MnO2
加热
(5)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氧气的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 若木条复燃, 证明瓶内是氧气 操作 现象 结论 (7)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空气液态空气O2 4、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AB→A+B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1课时)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阳氧负氢)
A.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②与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约1:2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了解)
通电 2↑+ O2↑ D.化学反应 水通电氢气 + 氧气 2H2O=== 2H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③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氢气(H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B.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C、验纯方法: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
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2、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对物质进行分类。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氧气,氮气,铁,镁,碳,硫,磷,等等都是单质。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等,都是化合物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如:二氧化碳(CO2)、水(H2O)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
氢气(H2)氧气(O2) 水(H2O)、二氧化碳(CO2)
区别 同种元素组成 不同种元素组成
相同点 纯净物 纯净物
中考复习用(暂时不记) 混合物 洁净的空气 合金 石油 粗盐 水煤气 海水 纯净水
溶液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煤 天然气 自来水 河水 泉水 乳悬浊液
金属单质 Zn Fe Mg Al Fe
非金属单质
H2 C P O2 N2
酸 H2SO4 HCl HNO3
碱 NaOH KOH Ca(OH)2
FeCl3 Na2SO4 CuSO4 AlCl3
盐
Na2CO3 CaCO3 MgCl2 ZnCl2 CaCl2
氧化物 CO2 H2O CuO Fe2O3 P2O5
H2O Fe3O4 MgO CuO MnO2
CH3COOH NH3•H2O H2CO3
Ba(OH)2 Al2(SO4)3
课题2 分子和原子(2课时)
1、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实验3-2 活动与探究
(1)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 分子原子的特点及区别 原 子 概念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 似 性 异 关 系
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分 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或最小微粒
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化学变化中可再分为原子
备 注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否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分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 子、原子、离子 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2、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能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现象 (1) 分子的性质
a、分子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会晾干,糖放入水中会溶解等 c、分子之间有间隔 物质三态变化、水受热变成水蒸气、1+1≠2
(2) 化学变化的本质(微观)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破裂成原子,又重新组成新分子。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例如: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能解释水的沸腾和水的电解有什么不同;水的沸腾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的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新分子重新构成新物质
课题3 水的净化(1课时)
1、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①静置②过滤 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2、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①吸附②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3、净化水的方法:净化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硬水是指 的水:软水指 的水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是 硬水软化的方法有
课题4 爱护水资源(1课时)
1、 通过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知道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及净化水的方法。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3/4)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
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2、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1)防止水体污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1课时)
1、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及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核内质子数
原子核
质子
正
(带 电)
最外层上有2+12 2 8 2 原子核 中子 (不带电)原子 个电子
电 ) 电子 负 (带 电) 第一电子层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下一课学)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下一课学)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了解):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Ar)。
(2)公式:相对原子质量(Ar)=一个某原子的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课题2 元素(2课时)
1、理解元素的概念。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2)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元素符号的意义: a.表示一种元素.b.表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注释: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元素符号还表示该物质 (4)元素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
含义。
使用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范围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
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看书,重点理解格式与要求。 (1)写法(一大二小)、读法(课本75页 ) 1—20号元素是按质子数1—20排列的。 (2)元素名称的一般规律::“钅”表示金属;“石”表示非金属固体;“氵”表示非金属液体; “气”表示非金属气体
3、知道地壳中前四种元素的含量及元素的分类,
地壳中前四种元素 氧 O2、硅Si、铝Al、铁Fe
元素 金属元素:如Mg、Al,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下一课学)
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如N、C,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下一课学)
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最外层电子数特点:2或8(下一课学)
4、、元素周期表
(1)周期: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说明:每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2)族:每一纵行叫一个族
(3)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课题3 离子(1课时)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排布特点(1)电子运动没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这个区域叫电子层)
(2)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3)电子排布时依据电子层能量由低到高,由里向外排布。 (4)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一个电子层不超过2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1)含义①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
(看课题1图) ②弧线表示电子层
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2)原子结构与元素种类及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金属元素:如Mg、Al,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下一课学)
①元素的分类
非金属元素:如N、C,最外层电子数特点:≥4(下一课学) 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最外层电子数特点:2或
8(下一课学)
②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ⅱ、稀有气体最外层都是8个电子(氦hai为2个)且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
ⅲ、金属元素如Mg、Al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如N、
C,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原子结构示意图: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二、离子的形成
1、离子①定义: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②分类:ⅰ、阳离子ⅱ、阴离子
③符号的含义:离子符号是用来表示离子的化学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
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④离子的写法:先写出元素符号,再在右上角标明该离子带的电荷数,注意“+、—”于数字后
面 例:3个硫酸根离子:3SO42-=;两个镁离子:2Mg2+
⑤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ⅰ、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Al3+
ⅱ、质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O2--
⑥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离 子
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显正电性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显负电性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粒子的种类 区 别
粒子结构 粒子电性 符 号
原 子 质子数=电子数 不显电性 用元素符号表示
2、氯化钠(NaCl)形成过程: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向氯原子的最外层上转移,从而使双方最外电子
+
层都达到稳定结构;Na、Cl原子失得电子后将带上不同性质的电荷,分别叫做钠离子(Na)
--+--和氯离子(Cl);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通过静电作用而结合 成氯化钠(NaCl)。 3、物质的构成(课本79页)(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①大部分金属Mg、Al、Fe②固态非金属③稀有气体
(2)大部分由分子构成如氢气H2、氧
气、水H2O、氮气N2
(3)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氯化钠NaCl,氯化镁MgCl2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课时)
一、会书写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1,化学式的意义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 化学式的意义有 ① ②
③ ④
2,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 化学式的书写根据。
(1)因为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因此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结果。 (2)还可以应用元素的化合价来推求。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①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的有
①金属;②稀有气体;③个别非金属;④碳,硫,磷。例如
名称 铁 镁 铝 钾 钙 钠 锌 铜 化学式 名称 汞 银 氦 氖 氩 硅 碳 硫 化学式 ②用元素符号和右下标的组合表示为Xm的有:
氮气,氧气,氢气,氯气,氟气,溴单质,碘单质,臭氧;
它们的元素符号只能表示① ,② 不能可以表示 这些单质的化学式分别为:氮气 ,氧气 ,氢气 ,碘单质 臭氧 ,
③由此可见元素符号的意义有① ② 个别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③ 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是: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的形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即:正前负后)(NH3,CH4除外)
(1)氧化物的化学式书写: 在右,例如,二氧化碳: ,氧化镁: , (2)一般化合物书写:金属元素的符号在 ,非金属元素的符号在 。
例如,氯化钠: ,氧化铁: ,硫酸铝: ,氯化锌 (3)用化合价原则书写:一般正价在 ,负价在 。
例如:氯化氢: ,氧化汞: ,碳酸镁: ,过氧化氢: 化学式的读法: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如CuO: , H2S 若含酸根的化合物,读作“某酸某”。如:CuSO4 ,KMnO4 (NH4)2CO3 , AgNO3 若含氢氧根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如:NaOH Ca(OH)2 ,Cu(OH)2 二、会确定化学式中未知元素的化合价。
1、化合价定义: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性质。 2、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区别:
化合价 离子
表示方法 用+1、+2、-1、-2……表示用+、2+、-、2-……表示标在元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1”不素符号右上角(“1”省去) 省)
实例 Cl- ,Na+
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电荷通常在数值上相等,位置不同,正、负号的写法不同。
3、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a.氧元素通常显 价; b.氢元素通常显 价; c.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 价,非金属元素显 价; d.一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②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据此可以计算元素化合价) ③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相互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④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化合价的数值 正价 负价 举例 失电子的原子得电子的原子Fe3+、Fe2+、Al3+、Na+、Ca2+
(阳离子)显正(阴离子)显负SO4+ 、NH3+ 、CO32- 价 价
注意:离子所带电荷数目和所带电荷的正负与化合价相同
4、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金正非负单质零,氢一氧二要记准 K、Na、H、Ag +1;F、Cl、 Br 、I -1; Ca、Mg、Ba、Zn、Hg +2;+3 Al ;+4 Si ;O-2(定价元素,求其它元素化合价的基础)
+1、+2 Cu ;+2、+3 Fe ;+2、+4 C ;+2 +4、+6 S 2相反;(变价元素)
5、默写常见原子团或根(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的符号和化合价: 化合价
得失电子的数目
名 称 符 号 化合价
铵 根
+NH4 +1
氢氧根
-OH -1
硝酸根
-NO3 -1
硫酸根
2-SO4 -2
碳酸根
2-CO3 -2
磷酸根
3-PO4 -3
联系与区别
6、默写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P162)(下册课本学)
元素符号: 元素名称: 7、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下册课本学)
K、Na、 NH4 、NO3 溶;Cl盐除Ag 、Hg;SO4 不溶有Ba、Pb;CO3 只溶K、Na、 NH4 溶碱不过只五种,即有K、Na、Ca、 NH4 ;Ca(OH)2微溶; 注释:酸全部溶于水 ; CaSO4微溶于水
三、根据化合价求化学式的步骤---十字交叉法(课本84页) 四、掌握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方法。 (一)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Ar):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类型:
(1)求(NH4)2SO4和Na2CO3•10H2O的分子质量。
(2)组成物质中的元素质量之比:
求:Na2CO3中C: Na:O的质量比为多少?
(3)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求Ca(OH)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4)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真实质量
(5)求化合物中各原子个数之比
(6)计算元素种类(一种大写字母代表一种元素)
(7)计算原子总数
3、 能用化学符号正确表示分子、原子、离子、化合价,并能正确叙述各化学符号意义。 (1)化合物的化学式的意义:
例如H2SO4的意义有 ① ② ③ ④ 另外还可以表示
① ② ③
化学式H2O的意义: 宏观2点 微观2点 化学式 Fe的意义: 宏观2点 微观1点 化学式 N的意义: 宏观1点 微观1点 五、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Fe:Al:Mg、稀有气体He:Ne、碳C、硅Si等。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I2、。
+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空气、自来水、稀有气体
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
(多种元素) 氧化物 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 酸 HCl H2SO4 HNO3
碱 NaOH Ca(OH) 2 KOH
盐 NaCl CuSO4 Na2CO3 Ca2CO3
例题:微粒的意义:2O O2 2O2 H2O 2H2O H2O2 2H2O2 两个氢原子 两氮分子个 两钙离子个 两铁离子个 氯化铁 氧化铝 氧化铁 纯碱 锰酸钾
氯化钙 纯碱 氯化锌 氢氧化铝 氢氧化镁 熟石灰 乙醇 醋酸 天然气 苛性钠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课时)
一、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并能正确应用。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5个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2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1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点燃
以2H2+O2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2课时)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方程式配平方法:
⑴最小公倍数法: ①以两边各出现一次且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原子为起点:
②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该原子的个数为化学式的计量系数 ③再调整其它系数
⑵奇数变偶数:以复杂的化学式为起点,将奇数变为偶数 ⑶观察法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课本98页) 四、化学方程式的读法:(课本93页)
五、化学方程式的“易错点” ①臆造化学反应
②没有按化合价要求写化学式
③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或系数不是最简比 ④漏写、错写反应条件 ⑤漏写、错写“↑”“↓”
六、能正确书写初中常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㈠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点燃点燃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2P2O5
点燃点燃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CO2
点燃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点燃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2CO2 11. 甲烷燃烧:CH4 + 2O2 CO2 + 2H2O
点燃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2CO2 + 3H2O ㈡、几个分解反应:
MnO2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 O2 ↑
加热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2CuO + H2O + CO2↑(了解)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加热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高温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CaO + CO2↑ ㈢、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加热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高温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3Fe + 4CO2 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置换反应) 34.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3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36. 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了解) (3)碱性氧化物 +酸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37.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 CuCl2 + H2O 40.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 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盐 + 水(不是复分解反应)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碱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49. 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 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 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 硝酸和烧碱反应: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盐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8)盐 + 盐 ----- 两种新盐(复分解反应)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㈤、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 + H2O ====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加热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5H2O CuSO4 + 5H2O(化学变化)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 + 5H2O ==== CuSO4·5H2O
(有白色变成蓝色检验水的存在,化学变化)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2课时)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②写③找(找参加反应的纯净物质量)④列⑤算(保留一位小数)⑥答。
二、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理解如下公式: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2、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四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四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④带入的是参加反应的纯净物质量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C60(1课时)
一、掌握碳单质、氧化物的性质及用途。 1、金刚石(C)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晶体,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刀、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磷片状的固体,质软,有滑腻感,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C60,分子形似足球状。有金属光泽,用于制备新材料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用途 5、物质的组成结构
反映
反映
定定
①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②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6、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单质),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单质)。
如: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碳的化学性质
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阅读书上107页图6-6说明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2、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能反应:
点燃
⑴可燃性: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C + O2 CO2)
点燃
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时,则生成一氧化碳(2C+O22CO)
小结:碳(C)和氢气(H2)一氧化碳(CO)一样,都具有可燃性,但在不同的条件下,其生成的产物不同 ⑵还原性演示实验6-2(书上107页图6-7,注意观察现象) ①现象:黑色固体(CuO)变红色(Cu),并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产生
高温
②原理:C+2CuO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③结论(了解):a、在该反应中,碳得到氧、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碳是还原剂。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
成铜,是氧化剂。b、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焦炭可以把铁从它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
高温
来:2C+ Fe3O4 3Fe + 2CO2↑。
⑶讨论:在燃烧的很旺的煤炉里,添上新煤后,温度为什么会降低?且会有煤气产生?讲解:① 炽热的碳
点燃点燃
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为一氧化碳 C+CO22CO(吸收热量) ②C+O2CO2 (放出热量)
注意(了解):1、“碳”是元素的名称,常在书写碳元素的单质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名称时使用。如
碳元素、碳-60、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钙、碳氢化合物等。 2、“炭”仅在书写由碳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碳的名称时使用,如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2课时)
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5)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高温
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生石灰)+H2O=Ca(OH)2(熟石灰)二、通过掌握二氧化碳的制法原理,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特点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固、夜、气)及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倾斜试管)倾斜试管。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竖直试管)。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的比较 反应物状态、条 型(如:制
型(如:制 ) 件 型(如:制
发
生 装 置
收 集 装 置
写方程式3个: 写方程式3个: ① ① ① ② ② ② ③ ③ ③
法
→ →
←
→ →
法
←
①若Mr(x) >Mr空气)则 ρx >ρ空气用向空气不反应,用向上排空气法 ②若Mr(x) < Mr空气) 则 ρx <ρ与 空气不反应,用向下排空气法
四、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1、选择反应原理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课时)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 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高温
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
特点条件
① 不 溶或 不易 溶于水 ②不与 水 不反应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点燃2CO(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2
2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了解) 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了解)
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了解)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高温
(水煤气:H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2O H2 + CO)
△
(2)还原性: CO+CuOCu+CO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
Fe2O3+3CO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下册课本学)
△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Cu+CO2
高温
CaO[CaCO3]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 CaCO3CaO+CO2↑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2- (CO3的检验(下册课本学):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三、了解“温室效应”及防治措施。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而形成了温室效应
原因是: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②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 措施是:①多植树造林 ②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2课时)
一、燃烧
1、燃烧的定义: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课本127页)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课题2 燃料和热量(1课时)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课时)
一、了解化石燃料,不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
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二、了解一些新能源(乙醇、氢气)的开发及应用。
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2O点燃CO+2HO (发出蓝色火焰)
4
2
2
2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氢气的性质和用途二、氢气 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 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 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①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点燃
====== 点燃前,要 (方法 )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②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 H2 + CuO ===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
③、氢能源 三大优点 、 、 、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收集的H2中含有 气体)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 性 。 4:氧气和氢气制法比较 名称 氢气 氧气 制法 实 原理 验 状态 室 条件 制 仪器 法
25
2
2
2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OH+ 3O点燃2CO+3HO
收集 法、 法
工业制法 5、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化 可燃性 学 还 性 原 质 性
法、 法
性 质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最小
用 途 填充探空气球 做高能燃料、 还原金属
6、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用 法(或 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 堵住试管口,(2)
管口向 移近火焰,移 开 点火。如果听到 声,说明氢气不纯,如果 ,说明氢气纯净
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⒈吸热①硝酸铵(NH4NO3)溶于水②冰溶于水③碳和 一氧化碳反应④条件为高温的反应⒉放热①金属和酸反应②燃烧③浓硫酸稀释④生石灰变为熟石灰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2课时)
一、了解常见金属材料的性质及用途。
金属物理性质的共同性:大多数金属是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金属物理性质的异性:汞常温下为液态,铜为紫红色固体,金呈黄色,金属的硬度、密度、熔点等差异较大,银的导电性最好,钨的熔点最高。
二、知道物质性质决定用途但不是唯一因素。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要考虑 价格、 资源 、是否美观 、是否便利、等多种因素。
三、合金:1、合金的定义:由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
属特性的物质。
2、合金的特性:合金比纯金属的颜色鲜艳、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能好。 3、钛和钛合金(课本6页)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1课时)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加热 点燃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2Al2O3 二、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正确应用。 1、金属 + 酸 → 盐 + H2↑(下册课本学) 2、(下册课本学)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3、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Ba)
3、置换反应:⑴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⑵特点:反应前后都有两种物质,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AB+C=CB+A
课题 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课时)
一、了解生铁、钢的主要区别
铁和钢都主要含Fe次含C,生铁的含碳量高、钢的含碳量低。 二、生铁冶炼原理。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高温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 )
原理:在高温下,利用还原剂( )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原料: 、 、 、 、 主要设备: 、 冶炼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1) (2) (3) (4)
冶炼过程中发生的化学现象:(1) (2) (3) 三、掌握含一定量杂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本18页例题)
1、几个公式:①纯净物质量=不纯物质量(混合物质量)ⅹ纯度(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②纯度=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
③混合物质量=纯净物质量÷纯度
2、关键:将混合物转化为纯净物质量 四、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②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③制成不锈钢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五、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
①防止金属腐蚀 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2、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2课时) 一、了解溶液的形成及特征。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形成: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可以是固、液、气)和溶剂(被溶解的物质,通常是水)组成。如:石灰水的溶质是 Ca(OH)2 ;碘酒的溶质是 碘 、溶剂是 酒精 ;稀盐酸的溶质是 HCl 。大多
3+2+2+
数溶液是无色,但 Fe 的溶液是黄色, Cu 的溶液是蓝色, Fe 的溶液是浅绿色, KMnO4 的溶液是紫色。物质溶解于水时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溶解于水温度升高的物质有 浓硫酸 、 氢氧化钠固体 、 氧化钙 ,溶解于水温度降低的物质有 硝酸铵 。请举1个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 洗洁精洗油脂。 3、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4、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课本30页)(了解)
⒈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⒉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⒊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课题2 溶解度(2课时)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
饱和溶液。
3、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⑴如果溶液里有未溶解的溶质则是饱和溶液;⑵如果溶液里没有未溶解的溶质时可以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如果能继续溶解则为不饱和溶液:否则为饱和溶液。 4、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换的方法。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升温、加溶剂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5、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了解)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
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溶解度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及涵义,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
克NaCl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因质:溶内、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
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例:(1)t1℃时A的溶解度为 (2)P点的的含义
(3)使接近饱和的C物质变为饱和的方法有① ② ③ (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5)从混合有少量B物质的A物质的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混合有少量A物质的B物质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
有 、无晶体析出的有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8)除去A中的泥沙用 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法 (9)t1℃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2℃会析出晶体的
有 、无晶体析出的有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10)t1℃将30克A加入到50水中得到的溶液是 溶液,溶液的质量为 克、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2课时)
四、 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溶液的质量
2、在饱和溶液中:
S
溶质质量分数a%= × 100%
100+S
3.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4)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a.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项目 溶解度(S) 概念 意义
溶质的质量分数(a%)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关系
溶液浓、稀程度的表示方法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与
溶液饱和与否无关)
条件 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 单位 克(g) 计算公式 联系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a%=
×100%
b.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c.主要计算依据:
与温度无关、溶剂量无限制,溶
液不一定要饱和 是比值,单位为1
×100g(饱和溶液) ×100%
(2)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4.常见题型及基本思路: (1)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可用以下计算式计算:m(浓)×a%(浓)=[m(浓)+m(水)] ×a%(稀) (2)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同溶质溶液混合问题: 一般可用下式计算:
m(浓)×a%(浓)+m(稀)×a%(稀)=m(混)×a%(混) (3)求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问题:
通过化学反应计算出溶质质量,再分析各量间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求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的一般方法: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m(反应物)-m↓-m↑ 二、知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2课时)
一、了解溶液的酸碱性,PH,酸碱指示剂的变色。
指示剂 本身颜色 遇酸 遇碱 石蕊试液 酚酞试液
注释: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二、 掌握常见酸、碱的性质,了解常见酸、碱的用途。 1、浓盐酸和浓硫酸⑴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纯净”:无色液体
颜色、状态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
挥发性 吸水性(干燥剂) 脱水性
特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强氧化性 腐蚀性
用途
①金属除锈 ②制造药物
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①金属除锈 ②浓硫酸作干燥剂 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注释:⑴稀释操作: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⑵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 眼睛。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
⑵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a、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b、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c、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d、碱 + 酸 → 盐 + 水 e、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⑴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途
①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干燥剂) ①工业:制漂白粉
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 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③建筑:
⑵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a、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b、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 c、酸+碱 → 盐+水
d、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了解)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白色) BaSO4↓(白色) Cu(OH)2↓(蓝色) F e(OH)3↓(红褐色) Mg(OH)2
↓(白色) BaCO3↓(白色) CaCO3↓(白色)
③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
反应才可以发生。
三、酸碱的定义:1、酸的定义:
由氢离子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即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2、碱的定义:
由氢氧根和金属离子或铵根组成的化合物,即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
3、盐的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即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下节课学习)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2课时)
一、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用Ca(OH)2(2)处理工厂的酸性废水用Ca(OH)2 处理工厂的碱性废水用废H2SO(用于医药例如用Mg(OH)2 43)
Al(OH)3 NaHCO3治疗胃酸过多:用氨水(NH3·H2O)消除蚊虫叮咬引起的疼痛 (4)用Na2CO3中和面团中的酸
二、了解酸碱度的意义及PH的简单测试方法。 1、溶液酸碱度的定义:指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 2、PH的范围: 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0 1 2 3 4 5 6 7 8 910 11 12 13 14
0
中性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
PH<7,溶液呈 性; PH=7,溶液呈 性; PH>7,溶液呈 性。 注意:在运用时应注意“酸”和“酸性”不同;PH=0,溶液呈强 性而不是中性。
3、PH的测定方法:使用PH试纸 注意:(1)应PH试纸放在 上.用 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2)用PH试纸测定的PH,只能是0---14的整数。
(3)测PH时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否则会使被测溶液稀释,如果先用水润湿PH试纸,测酸性溶液的PH偏 ,碱性溶液的PH偏 .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2课时)
一、了解常见盐的性质及用途。 物质 俗称 物理性质 用途 氯化钠 食盐 白色粉末, (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
水溶液有咸味, (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 溶解度受温度 (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影响不大 (5)制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
(6)重要的化工原料
碳酸钠 纯碱 白色粉末状固体,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 Na2CO3 苏打 易溶于水 碳酸氢小苏打 白色晶体,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 钠 易溶于水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NaHCO3
碳酸钙 石灰石、白色晶体或粉末状固①建筑材料②制二氢化碳,生石灰 CaCO3 大理石 体,难溶于水易溶于酸 备注 2Na H CO3 △ Na2CO3+ H2O+ CO2↑ NaHCO3+HCl===NaCl+ H2O+ CO2↑ (4)、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
K、Na、 NH4 、NO3 溶;Cl盐除Ag 、Hg;SO4 不溶有Ba、Pb;CO3 只溶K、Na、 NH4 溶碱不过只五种,即有K、Na、Ca、 NH4 ;Ca(OH)2微溶; 注释:酸全部溶于水 ; CaSO4微溶于水 二、掌握粗盐提纯的方法。
1、 粗盐:指含有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及不容性杂质泥沙等。 2、 粗盐提纯实验:
实验步骤 玻璃棒的作用 Ⅰ 溶解 加速溶解 Ⅱ 过滤 引流 Ⅲ 蒸发结晶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Ⅳ 计算产率 用玻璃棒将固体转移到滤纸上
注意:①过滤是 分离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将 和 分离
② 蒸发时,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防止液体沸腾飞溅; ③ 蒸发至 时停止加热;
④ 热的蒸发皿可用 取下,放在 上,不能放在 上。 三、理解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正确判断初中化学四种反应基本类型。
四种反应基本类型 定义 特点
分解反应 D= A+B+C 一变多 化合反应 A+B+C=D 多变一 置换反应 A+CD=AD+C 反应前后都有单质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双交换价不变等于两内项加两外项 注释:1、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气体、沉淀、水生成。
+-2- 3、能生成气体的反应:H+排在氢的金属/HCO3/CO3→气体(氢气或二氧化碳)
四、三种离子的鉴别方法(了解):
离子 Cl- SO4 CO32-
2-
试剂
AgNO3溶液和稀硝酸 BaCl2溶液和稀硝酸 稀盐酸与石灰水
现象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生成无色使石灰水变浑的气体
课题2 化学肥料(1课时) 一、知道常见的氮肥、磷肥、钾肥及复合肥科。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2、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 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 缺氮:叶黄 a、常用氮肥
尿素CO(NH2)2: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46.7% 含N量 NH4HCO3 17.7% NH4NO3 35% (NH4)2SO4 21.2% NH4Cl 26.2% NH3. H2O
使用注意事项
易分解,施用时深埋 易爆,结块不可用铁锤砸 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加水稀释后施用
+
铵态(含有NH4)氮肥防晒防潮,且均不能与碱性(含有OH-)物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
NaNO3 b、NH4+的检验
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 + NaOH=NaNO3 +NH3 ↑+H2O 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2)钾肥 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缺钾:叶尖发黄
常用钾肥 KCl
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 呈碱性
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磷肥 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 磷矿粉 Ca3(PO4)2 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
过磷酸钙 Ca(H2PO4)2和CaSO4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重过磷酸钙 Ca(H2PO4)2 如草木灰、熟石灰
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 NH4H2PO4 (NH4)2HPO4
5、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①、土壤污染:②、大气污染:③引起水体污染 :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 6、合理使用化肥
①、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②、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
二、化肥的简易监别(了解)
一看:液态化肥,有刺激性氨臭气味的是氨水;像鱼卵的白色固体,一般是尿素;灰色粉未或颗粒,一般是过磷酸钙;黄褐色或灰褐色粉未一般是磷矿粉;白色晶体可能是硫铵、碳铵、氯化钾等。 二闻:直接闻,有明显氨臭味的是碳铵(易分解放出氨气);用拇指和食指将石灰与白色晶体混合揉搓,有氨臭气味的是硫铵或硝铵。
三溶:灰色粉未部分溶于水,且溶液有酸味的是过磷酸钙;黄褐色或灰褐色粉未不溶于水的是磷矿粉。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1课时)
知道人类重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1课时)
了解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元素 对人体的作用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Ca 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 幼儿缺钙会引起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发生
骨质疏松
Fe 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缺铁会引起贫血
运输
Zn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
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Se 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
过高,会使人中毒
I(碘) 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
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F(氟) 能防治龋齿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
病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1课时)
一、了解有机物的共同特点。
无机化合物
根据是否含有碳元素 有机化合物(含碳但不包括C、CO、CO2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 1、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C2H5OH(乙醇,俗名:酒精)、 CH3COOH(乙酸,俗名:醋酸)、C6H12O6(葡萄糖)、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2、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物小分子 如:CH4、C2H5OH 、CH3COOH、C6H12O6等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如: 蛋白质、淀粉、塑料、纤维、橡胶等
二、知道常见的合成材料及天然合成材料, 1、 有机高分子材料
(1)分类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如: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 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塑料
(三大合成材料) 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晴纶 合成橡胶
(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 热塑性 如:聚乙烯塑料(聚合物) 网状结构 热固性 如:电木
(3)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
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4)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三、能看懂某些商品上标示的物质成分。(课本100页) 四、了解使用合成材料的利弊。 2、“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1)危害: ①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 ②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③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塑料的分类是回收和再利用的一大障碍 附表:一、物质之间的关系
二、物质的俗名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CH3COOH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物质的颜色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2+2+3+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三、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碳酸盐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四、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 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了解)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了解)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了解)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了解)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了解)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 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五、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见实验专题)
1、步骤:先取样,后操作;先现象,后结论。
2、常见气体的检验:O2 、CO2、等气体的检验 3、常见的酸碱盐的检验:
2--
加CO3→H2O+CO2↑
+
(1)酸(含H)
--
加OH→H2O(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加H→H2O(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碱(含OH)
++2+2+
加除K、Na、Ba(Ca微溶)外的金属阳离子均有沉淀。
(3)盐(含Cl、SO4、CO3)分别用Ag、Ba、H或Ca鉴别(检验)
☆思路小结:一酸一碱一盐时,就找石蕊;有酸就找Na2CO3;无酸无Na2CO3,就找CuSO4或AgNO3。 4、推断题的突破口: ...
根据特征反应及其反应条件、特殊的现象、物质特别的颜色和类别、沉淀、气体以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推理。
5、根据特征现象的推理方法总结:
(1)有色(变色)如:Cu(蓝色)、Fe(浅绿色)、Fe(黄色)、MnO4(紫红色) (2)无色(不变色)如:K、Na、Ba、Ca、NH3、Mg、Al等是无色离子。
+
+
2+
2+
+
2+
3+
2+
2+
3+
----2--2--+
2+
+
2+
+-
中考寄语
山登极顶,高处不胜寒。同寒学子,愿与我为伴。今朝牛刀小试,他日逐鹿中原。千淘万漉虽辛苦,吹进黄沙始到金。今番误且攀麟角,下回必得探骊珠。昨日曾落孙山泪,今朝便看长安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莫道以往谁优劣。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凝形聚,方能神驰九州。务实基础,苦练内功。小步快走,争创一流!祝你成功!
考前复习要点:1、 2、 3、 中 考 目 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e17962801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