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教案

2022-10-26 00:19: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教案》,欢迎阅读!
陶渊明,二首,其二,教案


《杂诗十二首》(其二)教案

陶渊明



一、教学目的

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观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情感。 2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表现诗人“悲戚”的方法。 3. 吟咏诵读讨论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意象的选用,意境的营造。 2.难点:“悲戚”的深意。

三、教学方法:分组朗读,小组探究,小组合练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由“我最喜欢的陶渊明的一句诗”导入 (二) 知人论世

1.知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等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2. 论世

《杂诗》是在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前后,陶渊明50岁时所写,共12首,此首为其中之二。这是离他辞彭泽令归耕园田已10年之久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中,他感到获得了自由,心情舒畅,写下了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诸多名句。然而他终非“浑身静穆”,这首诗正透露出个中消息。

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我们强调了诗人的“境遇不同,诗情有别”,那么,隐居田园十年后,我们的陶渊明他的诗歌里又有什么情感在里边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陶渊明的《杂诗十二首》(其二)再次走进陶渊明的内心世界。 (三)诵读原文及译文,体会思想情感

本诗写于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第十年,杂诗共有十二首,今天学习的是其中的第二首。 1.全诗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诗人为什么“悲悽”?(用诗中原句回答) 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悽”的?(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2.请学生范读(其他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注意节奏和情感)




(四)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预习案完成的情况,展示并进行点评。

(译文)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五)合作探究

1.全诗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悲悽) 2.诗人为什么“悲悽”?(用诗中原句回答) 明确“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3.诗人是如何表现“悲悽”的?(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明确 这首诗先描写日沦月出,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写出了孤独文人常有的一种景象:对影独酌,倍显诗人之孤独。最后,直抒胸臆 ,抒发壮志难酬的悲凄。

4.阅读前四句,概括诗歌中的意象及环境特点。 明确:意象:白日 西河 素月 东岭 环境特点:空旷(荡荡)

起笔四句,展现开一幅无限廓大光明之境界。日落月出,昼去夜来,正是光阴流逝。西阿东岭,万里空中,极写四方上下。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此一幅境界,即为一宇宙。日落月出,并为下文“日月掷人去”之悲慨,设下一伏笔。 5.阅读五到八句,概括诗歌中的意象及环境特点。 明确:意象:风 房户 枕席 不眠(诗人) 环境特点:清冷

这四句,乃是从昼去夜来之一特定时分,来暗示“日月掷人去”之意,此四句,则是从夏去秋来之一特定时节,暗示此意,深化此意。夜半凉风吹进窗户,枕席已是寒意可感。因气候之变易,遂领悟到季节之改移。以不能够成眠,才体会到黑夜之漫长。种种敏锐感觉,皆暗示着诗人之一种深深悲怀。

6. 诗歌的“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在诗中起何作用?

明确: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7.诗歌的后面三句抒发了作者何种感情 明确“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表达内心的孤独,无人理解,只好借酒浇愁。“日月掷人,有志不获骋”年华易逝,壮志难酬!人生的好戏还未正式开场,时间的舞台已匆匆撤走了。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悲愤凄凉,彻夜难眠!

8.有人说隐居后的陶渊明已经找到他心中的桃花源,不复苦恼和忧愁,这首诗中却流露出痛苦和矛盾,这是为什么?

明确:陶渊明为官十三年,看穿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决心归隐田园,不再出仕。但隐居后的陶渊明,表面上过得安逸、恬淡,但是,对腐朽社会的不满与壮志未酬的苦恼时时困扰着他,使得他的诗作看似悠然平淡,却包含焦灼与悲愤之情。这首诗就展示了他的这种矛盾痛苦,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矛盾不安的心境。 (六)能力提升

从意象、构思和意境、情感的角度比较此诗与《咏怀八十二首》的区别 意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e128a6a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