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深圳市应对2018第22号强台风山竹调查总结报告(节选)》,欢迎阅读!
深圳市应对2018第22号强台风山竹调查总结报告(节选)
2018年9月16日强台风“山竹”在广东台山海宴镇登陆,中心距离深圳仅125公里,“山竹”是继1983年“爱伦”台风之后影响深圳最严重的台风,具有“强度极强、范围极广、持续极长、破坏力极大”的特点,给深圳各行各业造成了严重损失。面对本次灾害,深圳市认真落实各项防台风的应对工作,做到了灾前周密部署、精准预测,灾中通力协作、保障安全,灾后有序救灾、积极复产,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取得了“零死亡”的防灾成绩,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山竹”的到来刷新了深圳市应对强台风的记录,其灾情特点和应对经验为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供了非常好的数据支撑和典型案例。
第一部分:灾害特点和灾情特征
1.“山竹”台风灾害特点分析
分别从“台风强度极强”“影响范围极广”“大风持续极长”“破坏力极大”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2.“山竹”灾害区域特性分析
分别从风灾区域特性、洪涝灾害区域特性、风暴潮灾害区域特性、地质灾害区域特性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3.“山竹”灾害影响分析
分别从建筑设施多处受损、垃圾处理设施受损严重、交通系统受到极大影响、生命线系统受重创、旅游业受到极大影响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深圳应对“山竹”亮点
分别从“坚持居安思危,夯实应急准备”“坚持科技引领,支撑监测预警”“坚持周密部署,补救薄弱环节”“坚持通力协作,保障应急救援”“坚持党管媒体,筑牢舆论阵地”五个方面总结了亮点。
第一个方面包括:一是开展台风灾害应急能力评估,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应急能力建设的意见,全方位评估台风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并提出了提升建议。二是及时更新防台风预案,下发台风暴雨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操作指令,三防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
化”“智慧化”“责任化”。三是台风前举行全市范围内强台风防御双盲应急演练,实战检验了应急保障和队伍协同能力。
第二个方面包括:一是新监测设施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多个台风监测预报警系统和平台全方位支持我市防御台风指挥中枢;三是基于智慧城市一体化的云平台有力保障了气象信息极大峰值的服务需求。
第三个方面包括:一是市委书记、市长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防台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二是针对防风、防汛、防潮、防次生灾害等薄弱环节,全市发动逾五十万人次开展隐患排查和灾前防护;三是按防御台风五个百分百的要求做好人员疏散与安置,确保零死亡。
第四个方面包括:一是坚持军民联动和区域合作,积极调动有生力量;二是提前风险研判,物资队伍下沉防风重点部位;三是综合救援队伍和专业队伍通力配合。
第五个方面包括:一是“联动响应+层层推进”双向结合,形成防御台风宣传的强大合力;二是“宣传系统+政府部门”群策群力,掀起宣传报道的热潮;三是“分门别类+依法依情”统筹谋划,消除防御台风的障碍。
第三部分城市典型领域防灾减灾救灾的问题和建议
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建议措施。
1.建筑及城市基础设施
从玻璃幕墙老化脱落问题亟待解决、超高层建筑抗摆动设计标准需深入研究、在建工程强风灾害应对措施需进一步完善、垃圾处理场站预警预防能力及设施抗风技术亟需加强、物业小区防台措施标准亟待出台、环境绿化工程建设及灾后处置水平滞后、亟需开展前海片区综合风险研究7个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25个建议措施。
2.城市生命线系统
从提升供电系统抗台风能力、提高供水系统的安全保证率、提高燃气系统应急保障能力、提升通信系统抗灾韧性水平、加强水路交通基础能力建设、提升轨道交通应急保障能力6个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20个建议措施。
3.应对能力建设
从规范各行业领域灾前隐患排查、推进应急法规制度建设、优化避难场所建设时序、加强灾中值班制度建设、协调灾后恢复重建5个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14个建议措施。
4.信息化系统建设
从继续加强水务气象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各行业全信息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应急信息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开发自然灾害评估信息系统精准决策、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提高灾害应对效率5个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16个建议措施。
5.宣教培训体系建设
从市民防灾减意识不足、救援人员灾害应对能力不足、市民信息甄别能力不足3个方面分析问题,并提出7个建议措施。
第四部分提升深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重点方向建议
从三个方面提出全面提升深圳市减灾救灾能力重点方向。
一是健全体制机制。主要包括:研究精细化“四停”(停工、停业、停市、停课)或“五停”(增加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停运)及相应恢复方案;建立灾害天气道路交通管制机制;健全完善三防应急预案体系;健全避难场所救助保障机制;完善巨灾保险保障机制;逐步健全灾害和监测预警信息公开机制;健全深汕特别合作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完善深港重大灾害及气象、水文、海洋信息通报联动机制;研究制定深圳市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管理办法。
二是完善规范标准。主要包括:提升地下空间防水浸保障能力;完善城市主干道和地铁高架线段、车辆段试车线及车站建筑周边区域行道树管理规范;研究制定(超)高层建筑物极端天气情况下疏散预案及指引;完善路灯、广告牌、交通护栏等户外设施管理规范;完善灾害威胁区域人员转移安置工作指引;制定台风、暴雨和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工作指引;编制各行业台风暴雨灾害应急救援操作手册;梳理修订自然灾害防御相关法规和制度;优化灾害预警标识;完善基于水利工程险情情景构建的应急救援处置指南。
三是提升工程建设。主要包括:提升城市防洪潮、排涝能力;提升电力系统应对极端天气能力;提升极端天气情况下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系统提升海上应急救助能力;提升垃圾填埋场配套设施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能力;提升灾后绿化垃圾、生活垃圾处置能力;提升避难场所安全可靠性;强化抢险救灾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新一代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建设广电应急广播系统;内涝积水点智能监测及标识系统建设;完善水文、气象、海洋等监测预警和基础站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化建设;开展基于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的台风风雨精细化预报预警技术及致灾关系研究;提升水库水源工程应对极端天气能力;提升台风暴雨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预判能力;建立防汛抢险训练场;编印市民防灾减灾手册;加强台风期间人员出行、车辆避险等交通安全宣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e03d601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