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员工关系理论的历史演变

2023-03-03 12:01: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外员工关系理论的历史演变》,欢迎阅读!
演变,员工,国外,理论,关系
国外员工关系理论历史演变

西方员工关系(劳动关系)管理理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由原则到详细、由重物质激励到重精神激励、由强调制度作用到强调文化价值,形成了一个体系较为完整的理论厦,对我国企业和谐员工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泰勒发展了科学管理原理,提出“经济人”假设和“胡萝卜加大棒”员工管理方法,并首次正式提出组织与员工是利益共同体。巴纳德强调企业与员工目标的共同性,相互间的协作性,协作的前提是企业和员工双方都必需为共同的目标付出努力,两者的协作建立在个人的贡献与企业所给的诱因相对等的基础上。

20世纪20年月末至30年月初,世界经济陷入空前的大萧条中。运用科学管理已不能解决此起彼伏的劳资纠纷和罢工,行为科学理论随之出现。这些理论从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动机、重视人的多层次需要、强调“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公正的激励作用以及士气和凝聚力的调动等方面探讨协调员工关系、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与措施,开拓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新领域。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XY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公正理论等。针对20世纪50年月以来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威廉·大内为代表的管理学家通过对日本企业的深入


考察,将其处理员工关系的理论进行了总结归纳为Z理论强调企业和员工是相互忠诚的利益共同体,即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并快速风靡于世界。

以舒尔茨(Schultz)为代表的早期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资本,由此引出企业与员工要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必需把人作为资本,对其进行维护。在以上不同管理思想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不同的员工关系管理模式: 1.交换理论

交换理论Barnard1938MarchSimon1958Tsui.et.al199720XX认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交换关系所打算的交换过程。当企业供应的工资等于或大于员工为企业做出的贡献时,员工就会感到满足;只有当员工的贡献与企业供应的工资相等时,企业才有偿付能力。因此,企业依据交换理论,利用各种可控因素来影响外部市场的不可控因素,从而形成了基于外部营销管理模式。 2.劳动力治理理论

劳动力治理理论:提出内部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营销观念,把员工视为内部顾客,研究员工的需求,进而满意员工的需求,最终使员工感到满足。基于内部营销管理模式从需求角度对企业与员工的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df1b65abd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7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