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治国理政》中的古诗词英译

2022-08-26 16:16: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探讨《治国理政》中的古诗词英译》,欢迎阅读!
治国,古诗词,探讨,理政》,英译
探讨《治国理政》中的古诗词英译

作者:刘小凤

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8



刘小凤

内容摘要:《治国理政》中的古诗词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积淀,外宣文本的非文学特性与古诗词的文学特性在其中得到充分体现,对于传播中国文化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该文从生态翻译学适应选择论的“三维转换”视角,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结合外宣翻译的策略方法对《治国理政》中的古诗词英译文本进行分析,探讨生态翻译学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适应选择论 “三维转换” 《治国理政》 古诗词英译

发出中国声音、弘扬中国文化成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这无疑对外宣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治国理政》既属于外宣文本,其中引用的大量古诗词又属于文学范畴。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外宣文本中古诗词的翻译不仅是中英文语言转换的问题,更是不文化互相交流、沟通和融合的过程。

.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和视角

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为主导、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转换为宗旨,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1234]。简言之,翻译=适应+选择。[2:235]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是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集中在“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外宣文本的非文学性与古诗词的文学性对比

外宣翻译是用外文进行“再创造”,必须符合以下要求:严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7:10-14]《治国理政》显然属于非文学翻译,属于知识性、逻辑性信息,更偏重科学[4024]而书中的古诗词隶属于文学翻译的范畴,具有“音美”“形美”“意美”的特点。[3:130]文学翻译既要传达原文的精神风貌,要求忠实、准确,还需在保持原文“神韵”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3:78]

“三维转换”下的《治国理政》中古诗词文本翻译案例分析

在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框架下,外宣翻译的过程是以译者为中心,译者适应外宣翻译的生态环境以及适应外宣翻译生态环境的译者的选择过程。[4104]译者在诗词翻译中应忠于原作,尽可能在音、形、意三个角度上重新展现原诗之美,[3:130]进行适应性选择,让原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具有相同感受,译文与原文达到生态平衡。

外宣文本的非文学性与古诗词的文学性在《治国理政》中得到了有机统一,古诗词不仅作为传统意义上文学翻译审美的范畴,更具有非文学翻译的传播交流的功能。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应当具备审美特征的同时达到交际目的,充分考虑读者需求,这就要求译者做出适应性选择,从“三维”进行转换。

2.1语言维转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dd78749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