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转载】入菩萨行论(白话版)上》,欢迎阅读!
【转载】入菩萨行论(白话版)上
【转载】入菩萨行论(白话版)上
2014-11-27 14:53:39| 分类: 佛教人生 |举报 |字号 订阅
本文转载自为爱痴狂《入菩萨行论(白话版)上》
入菩萨行论(白话版)下
http://wack201031.blog.163.com/blog/static/144010457201301775727593/
入菩萨行论(白话版)上
寂天菩萨 著 达瓦次仁 译 译 序
《入菩萨行论》即《入行论》,是古印度高僧寂天(梵音鲜德太瓦,藏语喜瓦拉)所作。他是公元7至8世纪的佛学家,被称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入行论》最早是在公元8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由大译师嘎瓦白泽和印度高僧萨伯扎聂德瓦从迦湿弥罗文译成藏文。其后在藏传佛教后弘期之初即公元11世纪,大译师仁钦桑布同印度高僧达摩西拨扎和大译师释迦洛追一道参照印度中土释文进行了修改校订。最后校订藏译本的是大译师洛丹希绕和印
度高僧苏玛底给蒂。
《入行论》收入在大藏经《丹珠尔》。德格版《丹珠尔》中收入中观类。《入行论》有多种版本的单行本,并有许多注释本。
《入行论》共有十章,其核心是阐述六波罗蜜多,即何谓彻底的布施、彻底的精进努力、彻底的守戒自律、彻底的禅定、彻底的忍辱和彻底的大智。六波罗蜜多概括了大乘佛教的基本内容。因此,千余年来,佛教僧人以及信众把《入行论》作为佛法必读课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把《入行论》列为必修教材,是该院系列教材第八部。
本书的梵文书名为“菩提萨埵则热亚阿瓦达热”,意思是如何实践菩萨的行为准则,也就是如何才能成为菩提心者。 目 录
第一章 菩提心的功德, 第二章 忏罪, 第三章 树立彻底的菩提心
第四章 不放逸即谨慎自律, 第五章 严守戒律, 第六章 忍辱
第七章 精进努力, 第八章 禅定, 第九章 智慧, 第十章 善根转为菩提因
第一章 树立菩提心的功德
向所有的佛和菩萨顶礼叩头,向所有善逝的佛、法、僧顶礼叩头。关于如何实践善逝弟即菩萨的戒律即行为准则,我将引经据典地、扼要地加以说明。不过,我在这里所讲的没有什么(释迦佛以及龙树和无著所没有讲过的)新东西。再者我也不善言谈,不谙笔法。我写这篇东西的目的不是为了他人,而只是用于自我修养。当然,由于我一心行善即实践菩提行,至诚笃信菩提心,必然会增长菩提心。同时,那些同我一样实践菩提戒律的人们如能读到我的这篇东西的话,就会起到一些有益的作用,也就是说必定会促使他们去实践菩提行。
获得暇满①的人生是非常不容易的。当今生已经获得修行成三士②的机会时,如果不把人生花在有价值的从佛事佛上的话,那么来生很难再次获得这样的机会。比如,在漆黑的夜空中偶尔闪耀出瞬间的雷电光一样,由于佛的恩惠,加之我们自己前世修的德,使得我们在万难③的轮回中,今生产生了一线行善的念头。由此看来,行善的愿望是如此之脆弱而短暂,而作恶造孽的念头又如此之强大而长久,并且又很难去掉。这种作恶的念头除了立志成佛的菩提心之外,是别的行善行为所不能去掉的。因此,在无数劫④漫长的时间中一心为众生谋福的佛陀们把
树立菩提心视为最有意义的东西。菩提心是数不胜数的人,即一切人获得最大幸福即顺顺当当地成佛的保证。要想消除世间一切苦难,从而获得此生和来世的永恒的幸福的话,就永远不能放弃发菩提心。当一个人一旦树立起菩提心便会立刻受到处在轮回牢笼中的可怜人们的称赞,称他是菩萨,人和天神都会向他顶礼。
菩提心好比是点铁成金的点金剂。一个人一旦树立起菩提心便会使你的不干净的身躯也会立刻变成至贵无价的佛的身体。因此,一定要牢牢地树立起菩提心。 众生惟一的舵手佛陀以其无上的智慧深入而全面地考察时发现,菩提心比任何东西还要珍贵。因此,一切想使众生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人必须牢牢地树立起菩提心。 在没有发菩提心即在没有树立菩提心之前,你所做的一切善事如同芭蕉树一样结一次果便会枯死。而出于菩提心所做的善事则像常青的果树一样不停地结出果实,并且越摘越多。
正像一个人虽然作了极大的罪孽,但是只要他有勇气就能去掉恐惧心理一样,只要他发菩提心就能在顷刻间从罪孽的报应中解脱出来。因此,一切害怕造孽的安分的人们怎么可能不去树立菩提心呢?
菩提心如同劫火⑤一样瞬间就能烧掉一切罪孽。关于菩提心具有如此无量的作用正是智慧的慈氏佛告诉给了
具有菩提心的巨商罗布桑布的。
简要地说,菩提心分为两大类,即产生发菩提心的愿望和真正实行菩提准则。这两者的区别如同某个人产生去某地的想法和正式动身去那个地方一样。智者应把这两者加以区别。虽然只要“生发菩提心的愿望就能获得较好的结果,但是不可能获得像真正实践菩提心即实行菩提准则那样的无限福分。当一个人为解脱众生的一切苦难而矢志不渝地坚持菩提心时,就从这一时刻起,这个人不管是睡觉或者玩耍,他的功德福分不停地增长,达到连天空都装不下的程度。关于这样做是否有价值的问题佛在对妙臂菩萨的回答中指出:“只要为劣业众生的解脱而努力就能使你们功德日夜不停地增长。”
既然仅仅产生消除某个生灵头痛的念头,并产生帮助这个生灵的想法就能获得无限的功德福气的话,那么产生解除所有众生的无尽痛苦,并为他们谋取无限利益的念头的话,就会获得更无量的功德福分,这是无须赘言的。除了怀有菩提心的人以外,就连父亲和母亲也没有这样利他(使众生解脱成佛)的心。就连天神、仙人和梵天也没有这种菩提心,父母双亲、天神、仙人和梵天等这些众生连为自己成佛的菩提心都未能在梦境中产生过,那么怎么可能为他人产生菩提心呢?
天神等不用说为他人,就为自己都没产生过发菩提
心的念头。为众生的这种菩提心是最最宝贵的。今生有幸产生这个前所未有的美妙的菩提心,而这个菩提心是一切众生的幸福的源泉,是解除一切众生的所有痛苦的灵丹。如此可贵的菩提心的功德福分是无法估量的。
既然仅仅产生为众生牟取(今生和来世的幸福即永恒的幸福——解脱成佛)幸福念头的功德远胜过供奉佛陀的功德的话,那么身体力行地努力为所有众生谋幸福的功德就更远胜过供奉佛陀的功德。
一切众生虽然都有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愿望,可是却偏偏往苦海里跳;一切众生虽然都有获取幸福的愿望,可是由于烦恼⑥所致却把真正的幸福视为仇敌加以征服消灭。
对于那些没有幸福、陷入无限痛苦的人,给以足够的幸福,帮助他们除去一切苦难并替他们消除烦恼,没有什么与之可比的善事,没有什么与之可比的善友,没有什么与之可比的功德福分。
既然把那些得到人家好处而回报的人都加以赞扬的话,那么赞扬那些不曾受人恩惠却施以他人好处的菩提心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人们把对少数生灵给以较长时间的食物或给以瞬息的食物甚至边打边给食物或让他吃饱半日等等都视为做善事加以称赞的话,那么称赞那些给无数众生以长久
的、成佛的、无上的幸福,给予一切如意的永恒恩惠的菩萨是毋庸置疑的。
释迦佛指出:“对于上述这些怀有菩提心的菩萨,如果谁产生坏心眼的话,那么他就会以他产生坏心眼的时间的长度为基数的劫数陷落地狱中。”同样,如果某个生灵以纯真的心和愉快的心情仰慕上述这些菩提心者的话,那么他就会获得成倍的善果。
佛子菩萨们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不仅不会造孽,相反地把善业加以扩展。
向一切具有至贵之心——菩提心的人叩头顶礼,向一切以德报怨的菩萨即一切幸福的源泉祈求保佑。
第二章 忏 罪
为了使自己树立菩提心,就要诚心供奉一切佛、至真的佛法、具有如大海一样广博知识的佛子菩萨。我以意念把世间的一切花朵、一切药材、一切珍宝、所有清洁的水、金银铜铁的山、幽静的、令人神往的森林景色、被树木花果装点的美景、天界等的香料及如意树、极乐世界的珍宝树和天成果、还有一切可以用来供奉的实物如被荷花装饰的湖泊和池子以及在它们上面的叫声悦耳的鸭鹅,总之,普天下所包容的无限的财富统统供奉给大雄释迦佛以及菩萨,望恩德无量的佛和菩萨即大德们开思恩笑纳之。
我是个没有福分的穷极的人,没有任何可以拿来供奉的东西,望一心为众生的佛和菩萨等怙主们,为我等众生福德智慧圆满,清除二障,用法力接纳上述这些我以意念所献的东西。
从今以后我把我的身体永远献给佛和菩萨们,望菩萨们把我彻底接纳,我愿虔诚地做你们的臣民。只要你们把我收为臣民,我将永世以无所畏惧、坚韧不拔地做有益于众生的事情,洗清前世的罪孽,从今以后不再造任何孽。
在一间充满香气的浴室里,我给佛和菩萨沐浴。这个浴室地上铺的是闪亮的水晶,柱子上镶有各种宝石,四壁和梁上挂有发亮的珍珠缨络。我用许多宝瓶盛满香料水,吟歌奏乐地给佛和菩萨沐浴。然后用无以伦比的、洁净的、芳香的浴巾来擦拭佛和菩萨的身子。然后奉上华丽、芳香的衣服。并用薄柔的多种衣物以及数百件最好的饰品来奉献装点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等。 我要像擦拭纯金一样用大千世界上的上乘香料水涂抹佛和菩萨的身体使其闪亮;要用天界的曼达热花、人间的莲花和睡莲等香花瓣和花环来敬献佛等至上的供奉对象;用焚烧香气四溢的香料形成的烟云来供奉佛等;用各种供品来敬献佛等;把排列整齐的金莲以及灯炬明烛都献给佛等;用香水喷洒大地并用花瓣撒满之,以此献给佛和
菩萨;把充满赞歌声的、用珍珠和宝器装点的、堪称天界的装饰华丽的无量宫奉献给大德的佛和菩萨;把用珍宝制做的并用黄金做柄的、形状非常好看的法幢 ⑦永远奉献给佛和菩萨们。
除上述这些供奉之外,我祈祷一切可以用于供奉的如乐声妙音等令人神往的、能除去众生痛苦的东西像云雾弥漫四方一样永远存在下去;我祝愿花雨不停地飘洒在佛经、佛塔和佛像上。
我要像文殊菩萨等供奉诸佛一样去供奉如来佛及其弟子菩萨们。
佛和菩萨们具有如海的功德,我要用如海的赞歌来赞颂他们,并祝愿美妙的颂歌像云团一样萦绕不散。 我愿使自己幻化成与整个宇宙中的极微粒尘⑧数一样多的身躯,以极其恭敬的态度向所有的三世佛⑨、佛法和僧众顶礼叩头;向一切菩提根基即佛教圣地、佛塔顶礼叩头;向教主、上师以及持戒者顶礼叩头。
我决心把一切拜托给佛直到获得菩提真谛。同样决心把一切拜托给佛法和菩提僧众。
我合掌向十方的佛和大慈大悲的菩提祈祷并忏悔:从无起点的轮回以来到今生以及其他转生中由于无知不明而造的孽和唆使他人造孽以及因痴愚而赞同他人造孽的罪恶都决心忏悔干净;特别是由于烦恼所致,我以行为、言
谈以及心思伤害了三宝⑩、父母以及上师的种种罪行、无穷的罪孽等都向导凡育俗的佛和菩萨坦白忏悔。没准我在洗清罪孽之前就死掉,因此,佛和菩萨赶快怙佑我,使我从这些罪孽中解脱出来。
谁都没有把握说得准阎王爷何时叫你去。阎王爷叫你去时,他不管你是不是已忏悔完或者还没有忏悔罪过,也不管有没有病,随时都有可能死去,因此不应该盲目自信长寿。由于我不懂得死去时一切都得抛弃这一道理,因而为帮扶亲人,击败仇人而干了许多罪恶的事情。然而,死亡使仇人没了影,亲人也已绝迹,就连自己也消失干净,甚至外部世界的一切众生、事物都将不复存在。这一切都像梦境一样,凡是在梦中享用的东西,仅仅成为记亿,已经过去的东西都不可能再复现于眼前。即令是今生活着时,许多亲人和仇人都已过世。但是为了他们的利益而犯的罪孽却一个不少地摆在你自己的眼前,一一会有报应。
总之,如前所述,由于我不懂得此生是如此无定而短暂这一道理,听任痴心、贪欲和瞋恚摆布作了许多罪孽。如不及时忏悔的话,那么光阴是日夜不停地消失,生命则时刻在消耗,并且无法得到任何补充。因此,我和像我一样的所有生灵没有一个能摆脱死亡。当死亡来临时,即令是亲友们围坐在你的床前,临死时的痛苦也只能由你
一个人来感受。阎王的使者来勾你走时亲人和朋友都无济于事。唯有功德才是你惟一的拯救者。只可惜我恰恰没有积德。佛和菩萨等怙主呀!放荡无羁的我这个人,由于不懂得将要承受如下这些恐惧,仅仅为了无常的此生的利益而造了许许多多孽。其结果是,一旦死亡降临时就像带往刑场的犯人一样惊恐万分,张大干渴的嘴巴,眼睛呆痴,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何况被可怕的阎王的捕快所逮住,遭受最可怕、最痛苦的惩罚时将会变成怎样可悲的模样那是不言自明的。这个时候才想到瞪大眼睛,嘴里呼喊着谁来把我从这个无限的可怕境地中拯救出去,四面张望,却发现没有一个出来拯救自己,于是感到彻底的失望。死亡来临时,除了生前行善积德这一拯救者外,没有别的任何拯救者。时至今日我们没有任何摆脱因作孽而受地狱惩罚的办法。
正因为如此,应该从今日起向众生的怙主、竭诚为拯救众生而不懈努力的、威力无穷的、能消除一切恐惧的佛加以拜托求救;同样,也应该向精通佛法的、消除了轮回恐惧的众菩萨加以拜托求救。
我十分害怕罪恶的报应,因此把我的一切奉献给普贤菩萨,奉献给文殊菩萨。我以悲惨的处境和心情向慈悲不已的怙主观世音菩萨呼救,恳求保佑我这个罪人。 我向虚空菩萨、地藏菩萨以及观世音菩萨等所有怙
佑者从内心里祈求保佑;我向密宗本尊金刚持祈求怙佑,阎王的鬼差等一切害人精只要见了金刚持就会吓得四处逃窜。
过去我总是违背佛和菩萨的教导,如今我意识到死后将要经历的可怕遭遇(如转生于恶趣等),因此我向佛和菩萨们祈求怙佑,希望快速消除这一切可怕的恶运。息上最普通常见的病也要遵照医嘱去治疗的话,那么被贪欲等上百个罪孽所缠绕而患上常年久治不愈的疾病时应遵照佛的教导弃恶从善,这是毋庸置疑的。贪欲等烦恼这个病魔能把世上所有的人断送。而医治这一疾病的良药除了佛法之外,别处无处可寻。因此,谁要是不听能解除一切疼痛的、遍知一切的医生的话,那是最愚蠢的遭人耻笑的对象。既然身处一般的悬崖时也要小心的话,那么长期身临万丈罪恶深渊时更应留神小心,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谁也不能打保票说今天我是不会死的,因而舒舒服服地过它一天。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终究要死亡,这是毫无疑问的。既然谁也不能为我消除死亡的恶运恐惧,那么怎么可能一定免于必死的命运呢?既然人都要终有一死而消失得无踪无影的话,那么我怎么能有心思过舒心的日子呢?既然以往享受过的东西都已成过去,已经消散,没有留下任何痕迹,那么,我为什么还要贪恋那些享乐的东西去违背上师的教导呢?!既然一旦死去时正如前述,要丢下生前的所有
亲人和朋友,孤孤零零一个人走向那你该去的地方的话,那么不管是为了亲友的利益,还是为了征服仇人而所做的种种罪孽必将得到遭受苦难的报应,并且这是无法逃脱的。我应该日日夜夜思索上述这些问题。由于我被无知和痴心所驱使犯下了极大的罪孽,我决心向佛和菩萨合掌祈祷,不断叩头,以悔恨的心情把我所犯下的罪孽统统坦白并予以忏悔。希望导凡育俗的佛和菩萨们监督我悔过。造孽不是一件可取的事情,因此,今后我决心不再造孽。
第三章 树立彻底的菩提心
对于能使众生从恶趣⑾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获得幸福的善业以及痛苦的人获得善趣⑿的幸福,应该表现出高兴和予以称赞;对于菩提因缘的行善积德的事情也应该加以赞同;对于任何一个众生设法从轮回的苦难中解脱出来的事情应该加以称赞;对于怀有拯救众生出苦海决心的菩提以及菩提地道⒀也应赞扬;对于怀有把众生济渡到福地的如海的善誓愿、对于帮助众生从轮回中解脱出来的行为应该怀着高兴的心情表示称道。
合掌向四面八方的所有佛祈祷:祈求用佛法的光明照亮众生的昏暗的心;合掌向佛祈祷:您虽已立意要涅槃,但恳求您在世长寿无数劫,以便使众生不再处于黑暗之中。
希望我所积累的这一切善业功德能解除所有众生的所有痛苦。只要众生还没有从病魔缠身的痛苦解脱出来之前,我愿做良药、良医和侍候病人的人。愿天下食物充足如雨而下,解除一切饥饿。当饥荒的中劫⒁到来时,愿我变成食物;愿我变成无穷的宝藏以满足处于贫困的众生的需求,使他们具备所需要的一切东西。
我愿把我的身体、财富以及三时⒂中所积累的一切功德毫无吝啬地用于为众生牟利的事情上。由于奉献给了众生,因而获得涅槃的成就,从而使你的心也达到寂静。在所有的奉献中唯有为众生的利益奉献是最神圣的。 我已把我的身体奉献给了众生,因此任凭众生宰割它、谩骂它、打击它。既然我已把我的身体奉献给了众生,那么众生玩耍我的身体、咒骂我的身体时何必要劝阻呢?只要不是毁坏它,任凭众生去打骂我的身体。凡是有求于我的众生,一个也不使他们失望;凡是由于我而使某个众生生气或产生信仰的话,那么愿我的这个菩提心永远成为实现众生跟前和终极利益的因素。不论是哪个众生对我不管进行谩骂或者加以损害或者嘲讽,都能成为我获得菩提的有利因素。
愿我成为无依怙者的保佑者,成为远行者的领路人,成为过河者的舟船和桥梁;愿我成为远航者的歇船岛,成为需要光亮者的灯炬,成为睡眠者的寝室和床具,
成为需要侍候者的佣人;愿我成为如意的宝瓶,成为法力无穷的为众生者,成为解除病痛的灵丹,成为如意宝树,成为实现众生一切愿望的宝贝;愿我像大种土等一样,像天空一样永远成为满足无计数众生生存所需的基础;愿我成为普天下众生成佛之前的生活用品。
我决心像以往的如来佛发菩提心,依次实践菩提戒律一样为众生的利益而发那菩提心,并依次实践菩提戒律。
为了实践上述这些,有智者以十分纯洁的心发菩提心、严守戒律。并为使其越发强烈,对下列感到骄傲:今生我获得有益的人生。这人生又是极有价值的,即今生有幸成为佛一类,成为佛子菩提。因此,从今以后不论我作什么都依照大乘佛法一心为众生。严守戒律不使沾污清净佛徒之名声。产生菩提心是极为不容易的。
关于这一点有这样的比喻:如同瞎子从垃圾中拣到珍宝一样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如同上述比喻一样,因偶然的因素使我产生了菩提心。
解除众生的生死轮回痛苦的最佳甘露就是菩提心; 解脱众生贫困的取之不尽的宝藏也是菩提心; 解除众生病痛的最佳药物也是这个菩提心。 这菩提心好比是饱经轮回游荡之苦者的歇脚的树阴地;是使众生从恶趣中爬出来的梯子;是除去众生烦恼燥
热内心的阴凉月光;是消除众生朦胧无知,使其心明眼亮的太阳。这菩提心是如奶汁般的佛法中提炼出来的酥油一样是最精华的东西。对于匆匆而过的过客一般的众生来说,这菩提心是他们所期望的幸福中最大的幸福,它能满足一切匆匆而过的众生过客的愿望。
今天,我当着一切佛和菩萨的面,把众生都请来,并向他们许下诺言:一定要使所有的众生都获得终极的幸福——成佛,在这之前保证它们享受天神和人的快乐。
第四章 不放逸即谨慎自律
佛子菩萨们正是像前面所讲的一样牢固树立菩提心,并且时刻专心专意地遵守菩提戒律,决不违反。仓促而随意开始的任何事情,由于它是没有经过认真策划的,因而即便是发了誓也保不准能否进行到底。佛和佛子菩萨则用最佳的大智进行分析考察,得出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发菩提心,对此我本人也进行了思考分析,因此,既然已经下了决心要实践菩提心,岂能容得退缩呢? 一旦立下了发菩提心的誓言,如果不兑现的话,那么就等于出卖了众生。
这样我将会有什么样的轮回转生呢?《佛说法集经》中指出:“即便是一件极小的东西,只要你在内心里想把它施舍给他人,而实际上并没有施舍给他人的话,那么你就
要转生为饿鬼。”既然如此,你以真诚的心向众生许下把他们都渡济到极乐世界的诺言,却不予兑现,把他们出卖了的话,你怎么可能会转生到善趣呢?也有这样的情况,某个人虽然此生放弃了菩提誓言,可是他仍旧获得解脱,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前世的业果⒄所致,这种现世看不见的业果⒄及其来龙去脉只有通知一切的、无所不知的佛才能看得见⒅。
对于菩提萨埵来说没有什么比放弃或违背菩提誓愿更严重的罪过。这是因为如果菩提萨埵们违背了自己所发的菩提誓约就会损害所有众生的利益。不管是谁只要你给那些发菩提心的人造成哪怕是一瞬间的障碍,从而损害了众生解脱成佛的利益的话,那么他就要在恶趣中无限地待下去。既然仅仅破坏一个生灵的福运也会使你堕入深渊,那么,损害普天下所有众生的解脱求极乐的事业就会有多大的恶报那是不用赘言的。如此这般时而犯下极大罪孽,时而发无量的菩提心,交替不停地待在轮回中的话,那么就会长久地延误获得解脱成佛的时机。
因此,我要完全按照自己所发的菩提誓愿,毕恭毕敬地去实践它。并且,如果不从今天起努力实践菩提誓愿的话,那么因罪孽的报应使你从恶趣转生到更糟糕的境地。虽然,过去出现了无数个一心为众生的佛,但是,由于我罪孽太重,因而并没能成为众佛渡济的对象。如果我
还继续照旧不行善,专干罪孽的话,那么,继续会在恶趣中不停地轮回,即令转生善趣也会病魔缠身,遭受被捆绑、被截肢、被劈成两半等等痛苦。
时逢如来佛出世,并对佛法产生信仰、获得人生、习惯于行善等这一切是极不容易获得的。除了今生之外,不可能再获得如此齐备的机缘。虽然此生健康无病,衣食齐备,没有人来加害于你,但是生命是极其短暂的,是极其靠不住的,瞬息会灭亡⒆。这躯体如同借来的东西一样只属于你一次。由于我一向行为不善,因而不可能再获得转生为人的机会。既然不可能转生为人,那么只能转生于恶趣,也就只会行恶,不可能有行善的机会⒇。因此,今生获得转生为人,获得行善的机会时,如果我不行善的话,那么一旦转生于恶趣,遭受无限痛苦,并且痴愚不堪时我怎么可能行善呢?如果我连一点善事都不做,尽做罪孽,那么几亿劫的长时期内连善趣的概念都不会听到。 因此,释迦如来佛指出,转生为人如同海底的瞎龟碰巧将头穿过漂浮在海面上的木板上的孔里一样非常不容易。既然瞬间作的孽都会导致承受一个劫苦难报应的话,那么从无始以来所作的孽怎么可能会转生善趣呢?这是无须赘言的。更有甚者,不会因为你承受了恶趣的苦难而使你获得解脱出轮回,因为你在承受恶趣的苦难的过程中又在造其它许多孽。所以说,今生获得如此暇满的人生时如
果我还不做善事成习的话,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损失,没有什么比这更愚蠢的事。即今我懂得了获得人生是极不易的道理,但是由于痴笨,本来已经延误了许多,可还糊涂地认为我不可能学成佛法因而懒惰下去的话,那么临到死亡时就会悔恨万分。并且,死后堕入地狱承受难以忍受的狱火的长时间烘烤时,你就因生前未行善而悔恨不已,悔恨的烈火会烘烤你的内心,痛苦万分。这是毫无疑问的。我获得了极为不容易获得的有用的人生,而且智力健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还去造孽使自己重新引入地狱的话,那就要好好地查一查是由于咒语迷住了心,还是由于自己的鉴别力衰退了,如果不是这两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我糊涂起来的呢?不得而知,我的身心中究竞有什么阻碍我学佛行善的东西,应反复地进行查寻。
瞋恚、贪欲(21)等敌人虽然没有长有手和脚,也不是英勇智慧者,却怎么有本事把我像奴隶一样使唤呢?瞋恚、贪欲等以我的内心为家,我一切顺着它,以使它高兴,可是它却陷害我,断送今生和来世的正道前程。容忍瞋恚、贪欲等就是无谓的容忍,这样的容忍就应该加以批评。即令天神和非天都与我作对也不能把我送入无间地狱的烈火中。然而,贪欲等烦恼是一个强大的敌人,它能在一瞬间把我打入那连须弥山都能一遇而烧成无踪无影的烈火中去。烦恼这个敌人从无始轮回起与我作对,其作对的
时间之长是任何别的敌人无法比的。对一般的仇敌只要施恩以迎合他们的话,那么他们总会知恩报恩。然而,对于烦恼这个敌人不管你怎样依从它,满足它的愿望,它只会给你此生和来世带来痛苦,只会伤害你。
既然烦恼这个你久远的宿敌,一切危害的惟一来源依旧住在你的内心里,那么怎么不感到轮回的恐惧呢?怎么可能获得幸福感呢?烦恼这个东西好比是轮回这个监狱的狱卒,不会让你从轮回中逃出去(解脱),烦恼是地狱的刽子手。如果让这样的烦恼住在我的内心中,不愿舍弃,如同被罗网罩住的一样的话,那么怎么可能有我的今生和来世的安乐呢?因此,我决心降服战胜烦恼这个敌人直至完全征服它,在这之前我决不放弃我的努力。对于偶尔小小地伤害你的人你怒火满腔地要报复他,不然连觉都睡不着,对于那些终归要死亡,并遭受痛苦的可怜的烦恼者,如果在战场上碰到时,你就想好好地收拾他,为此你不顾箭伤和枪伤的疼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既然能够如此,那么对于始终危害你,而且是你此生和来世一切痛苦根源的天生的敌人贪、瞋、痴,你为什么不能为了战胜它们而去克服眼前的所有困难,不被困难所吓倒呢?既然被仇人无端砍伤的伤疤被你炫耀成为好汉的标志的话,那么为了完成解脱成佛这样的大事而努力奋斗时,遇到一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渔夫、猎人和农夫等为了各自的生计能够忍受
冷热等各种生活中的痛苦的话,那么为了使所有众生获得永久安乐,我为什么不能忍受一切艰难困苦呢?当我发誓要把普天十方的众生从烦恼中解救出来时,的确我自已还没有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因此,当时我发这样的誓言时似乎有些不自量力,近乎于疯话。然而,既然你已发了菩提誓言,那么你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克服自己身上的烦恼。对于烦恼采取依恋的态度还是采取仇视的态度并加以驱逐,二者同样也都是一种烦恼。但是,在最初时这两种烦恼不属于克服之列(但这两者仍属于智障,因而终归要克服)。即令是遭到被烧死的威胁,或者遭到杀头的灾祸,我也永不向烦恼这个仇敌低头。即使是最无能的仇敌,当他遭到失败而被驱逐之后,他也会呆在某个地方,等到积蓄了一定力量之后就会来反攻你。烦恼这个敌人可不是与之一样,只要一旦被驱逐,烦恼就再也不会返回来。这个烦恼需要用智慧的眼睛看破它,并把它抛弃。只要把它从我的内心中赶出去,它就没有任何去处,因而它也不可能躲藏在某个地方俟机反攻来加害我。智力低下的我由于缺乏刻苦努力的精神因而被烦恼所降服了。这烦恼不在仇敌等人身上,也不在你的五官上,也不在外界和五官的空档中,也不在别的众生身上,那么它呆在什么地方来危害所有的众生呢?这烦恼如同幻觉。
因此,从内心里消除害怕烦恼的恐惧感,为搞懂烦恼在本质上是空的这一道理而精进努力,从而不让烦恼来使我遭受地狱等恶趣苦难。应该好好地思考上述这些问题,应该努力实践佛和菩萨所教导的那些戒律。这正如不听医嘱服药,怎可能治得好疾病呢?
第五章 严守戒律
要想遵守菩提戒律就得头脑清醒地、竭尽全力地看住自己的心,使它不要产生邪念。如果不看住自已的心就不可能做到严守戒律。放纵如同大象一样的心就会招来来生堕入无间地狱的灾祸。用酒灌醉的疯象再凶猛也不能给人带来如此大的灾祸。行为、言谈及内心动机上全面地、头脑清醒地、牢牢地拴住内心的这头大象就能消除此生和来世的一切恐惧,就能顺顺当当地做一切善事。此生的威胁如老虎、狮子、大象、熊、毒蛇以及盗贼等等,来生的地狱的鬼头、恶魔、罗刹等,只要你把自己的内心好好拴住了就能控制和左右上述这一切危害者,只要降服你自己的心就能消除上述这一切威胁。正如上面所述,“一切灾祸及无数苦难都是由于放纵了自己的心而产生的”。这一真理正是佛所指出的。
同样佛也指出:“地狱的刑具如刀子、钜子、刃叶、磨子等等都不是谁特意制做的,那地狱中烧红的大地也不是由
谁制造的,那诱惑你的妖艳的众女人也不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这一切都是由于你的罪恶的心理所造成的。”如此看来在三世中没有什么比迷乱的心更可怕的东西。如果说只有使众生都获得施舍而脱离贫困才算菩提道所讲的彻底的布施的话,那么现在仍有贫困的众生,以前的佛是怎么实践了彻底的布施呢?关于这一点佛有如下教导:“只要养成了把自已所有的东西毫无吝啬地施舍给众生的习惯就是彻底的施舍。”由此可见,彻底的施舍不在于有多少东西,而在于内心里是否完全树立起一切都施舍的思想。就拿严守不杀生的戒律来说,你没有办法把所有的鱼弄到不被人捕杀的地方。但你只要树立了决不杀生的心就是严守不杀生的戒律。这也是佛所说的。又比如,凶恶的众生多得不计其数,你想把它们都加以降服,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只要你降服了瞋恚这个怒心就等于战胜了上述这一切凶恶的众生,又比如,要想用牛皮盖住所有的地面以免扎伤脚,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弄到这许多的牛皮。
可是,只须用脚掌大的牛皮做鞋穿在脚上就等于大地都用牛皮盖上了一样。同样你没有办法抵御外界的所有的伤害,但是只要你克服了发怒生气的心理又何须去抵御那些外界来的伤害呢?只要有一个非常清楚的慈悲之心,就能获得转生于梵天等善趣。用言行努力行善的好结果是不能由差劲的言行来达到。这入定也是完全取决于心。佛指出:
“即令长时间地念诵并承受所有苦难,但是,如果你的心不能专一,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这智慧也完全取决于心。如果你不懂得一切事物的本质即性空无我这一秘密就不可能实现消除痛苦获得幸福的目的,就会无意义地游离于轮回中。由此可见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内心使其懂得正确的扬弃。只要内心能严守戒律,何须别的许多戒律?处在神志不清、放逸的状况时应十分小心地使自己不被伤害。 处在歹人中间时更要时刻提防心灵被污染受伤。既然小小伤口的疼痛都觉得难以忍受而格外小心不使自己受伤的话,那么为了避免遭受众合地狱(22)的痛苦,为什么不小心地、理智地不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烦恼的伤害呢?只要心灵上做到严守戒律,不被诱惑的话,那么即令是身处坏人中间或身处色欲之中也不会违背菩提戒律。要我放弃名利地位、身家性命等等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放弃小小的善行也是可能的。然而,我永远不会改变严守菩提戒律的心,永远不会改变已立的菩提心。
总之,我合掌祈祷发誓:“严守所发的菩提心,严守菩提戒律,清醒地、理智地把住自己的心,即令有生命危险也决不放弃内心的戒律。”
身患疾病的人是无力做好任何一件事情。同样,被迷茫搅乱了心的人也做不成任何一件善事。
不清醒、不理智的人,即便是他听了佛法、思考了
佛法的道理并按佛法进行了修行,但是如同漏底的容器存不住水一样,在他身上不会留下任何印象。
即使是懂得善恶扬弃、坚信佛法并努力实践菩提道的人,有时由于不清醒的原因也会堕入罪孽的麻烦中去。 不清醒不理智的盗贼们,由于受糊涂意识的驱使导致了以往积的一切功德都被盗贼窃去一空一般的下场,从而堕入恶趣。
贪、瞋、痴这个烦恼盗贼群随时都在寻找加害人的机会。一旦它要是得了手就会把功德善果盗去一空,断送善趣的前程。因此,要以明辨善恶扬弃的心态永远不放弃菩提心。如果万一出现心放逸的话,就要想到转生恶趣时所要遭受的苦难,从而恢复理智。为了达到理智地守戒,首先要拜一个上师,要依照上师的指导行事,并时刻想到违背戒律是可怕的,从而毕恭毕敬之,进而顺利地恢复善恶鉴别力。佛和菩萨是任何时候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没有什么他们所看不到的东西。你应该想到我是时时刻刻都处在佛和菩萨的视线下,从而做到懂得廉耻、礼敬和惧怕造孽。这样你就会感激佛并且总是体会到佛的恩德。一旦弃恶扬善的意念坚守不悔时就能形成自觉实践菩提行,并且恢复或回忆起以往行善而如今忘却的东西。 倘若经反省发现自己最初的想法是一个不善的话,就应意识到它对此生和来世都有害,从而像巨大的树木不受微
风吹动一样把住内心,不去从恶。永远不关注无意义的东西,必须时刻从弃恶向善的角度,眼睛只看鼻尖,不去看那些使你产生贪欲、瞋恚心的东西。为了放松或眼睛专注而休息时有意识地远望四周。如果路上碰到熟人的话,就应目视并致问好。当你穿过险要路段时,为了提防危险应不停地向四处张望。路途中歇息时应转过身来向后看一看有无盗贼追来。如此,前后左右认真进行搜视以便决定继续前进还是原路返回。总之,正如前述,对于自己的举止要认真进行审省,不做任何放任自流的言行。身体姿势也要讲究,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比如参加法会,应不断检查自己的坐姿是否始终保持了开始时的姿态。 被贪欲、瞋恚、痴愚所迷住的人心如同疯狂的大象一样,要把自己的心念牢牢地拴在佛法这个巨柱上,竭尽全力使其不脱缰。在进入禅定专一时,一定要使自己的心一刻也不走神,不要被其它东西所吸引走。倘若偶尔出现走神时也要自我检查及时回到原定专注点上来。如果遇到危机时或碰上大的供奉祈祷等事而不能继续入定的话,也就是需要中断入定时,可以采取灵活的态度,并适中地接受正当的布施。这也是佛所说的话。只要立下志实行菩提行之后,就要一门心思地去实践它,直至完全实现。如此不断善以为之便能从善至终,反之就两头落空。如果不能清醒而自觉地守戒,就会产生随惑(23)而使善业不得发
展。
在听到各种笑话,看到许多精彩的节目时,要克服被这些东西迷住的念头,从而严守菩提戒律;当出现无目的地、下意识地刨土、割断草、地上胡乱画画等情况时,就应立刻想到佛和菩萨们不会这样无端行事而惧怕违戒地加以停止;如果打算出门或想发表言谈时,首先要很好地审视你的动机,在牢牢树立起菩提心的前提下行事发言;倘若处于贪欲和盛怒时就暂停进行言谈和行为,像大树一样静止不动;当你的心处于放任自流即非常贪欲或处于玩物不止,处于傲慢不已,或总想揭人短,或旧怨重提或企图诱骗他人,或图谋荣誉,或想贬低他人,或想谩骂他人与人争斗等等时也要像大树一样暂停一切行为静止不动;贪图钱财、谋求地位、祈望名誉或想得到有人来侍候你或谋求眼前利益等等情形出现时也要像大树一样静止不动,停止这一切行为;当你根本不顾他人利益,只顾自己的私利或想发表一些毫无意义乃至误人伤人的言谈时也要像大树一样静止不动,停止这些言行;
当你产生缺乏忍耐、忍让,产生懒惰情绪,出现惧怕困难时,当你产生厚颜无耻、胡言乱语时,当你偏袒亲友等时,也要像大树一样静止不动,停止这些意念和言行。总之,要随时提防贪欲等的产生,时刻防止无谓的举动,并以菩提心为动力牢牢地把住实践菩提戒律的心。务必在事
佛时道理明白、信仰虔诚、坚持誓言、行为谦恭、敬重师尊、懂得廉耻、惧怕罪恶之举、稳重和善地努力使他人愉快。由于世俗的人们因为欲望上的不同,对于你实践菩提行必然会持不同的意见。有人会称赞,有人却会贬低乃至反对,对此你不应该悲观失望,并认识到由于贪欲等烦恼所致形成了这世俗人的不良心理,从而更加怜悯他们。任何时候只享用无罪孽的东西,引导众生学佛事佛,并且说法讲经时如同幻化一样忘我地坚持无我的观念。要反复地想到经过漫长轮回中行善积德的努力才获得了至贵的暇满人生,从而将此人生用于最有价值的事情上即事佛从佛上的决心和信念像须弥山一样巍然不动。
当你死了以后,秃鹫们争抢你的尸体时你的心不会表示一丝的不快,那么你今天为什么为了爱怜自己的身体而与人纷争呢?心和躯体各是各,那么这躯体对于心来说有何用处呢?糊涂的心为什么不寄身于一个干净的树身而偏偏要守住这肮脏的、虚幻的、腐臭的躯壳呢?不信的话你不妨用智慧去层层分解一下你的躯体,最外是一层皮,再里是肉和骨头构成的,再对骨头挨个儿进行分解,一直分解至骨髓。从里到外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如此仔细分析之后,你就会发现这躯体没有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以贪恋之心偏爱这躯体呢?既然你的这肮脏的躯体不能作为食品食用,这血也不能当饮料去喝,这肠
子也不能用来嘬吸,那么你的这躯体有何用处呢?也许你是为了给狐狸和秃鹫供食而偏爱你的躯体,那也许是值得的。
这人的躯体一用就消耗尽。即令你倍加爱惜,可阎王爷丝毫不讲情面,硬是从你手里夺去喂给鸟类和狗,这时你这个心有什么办法阻止呢?不顶用的奴仆,主人是不会给他衣物等的。而这躯体即便是你好好喂养了它,它却要离你这个心而远去的话,你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地保养它呢?应该像雇佣人一样雇佣这躯体,给它以适度衣食为你从佛事佛服务。而不应该无缘无故地给它以丰衣足食。应把躯体看作是实现解脱成佛的工具,如同过河用的船一样,适度地给以衣食,为了完成众生解脱成佛的功业,要设法使你的身体变成如意宝——佛的身体。
要自觉地发自内心地始终以微笑来对待众生,要彻底放弃拉脸怒视人,要成为众生的善友,公正地对待他人。或坐凳子或卧床时,或搬动它们时不要莽撞地弄出响声,也不能用力开启房门。时刻不能趾高气扬,要把自己摆在不显眼、地位低下的位置上。水鸟和猫以及盗贼在获取猎物时总是悄悄地接近猎物。释迦佛和菩萨们在实践解救众生的功业时也总是默默无闻地进行努力。要善于劝导他人。当他人主动地为你的利益而说话时,应该十分敬重他,要十分虚心地,始终做他人的徒弟,凡是说善道善的
人,对他们应表示称赞;
凡是见到行善积德的人,就应怀着兴奋的心情加以称赞;就是在他人的背后也应说他的优点;他人在说你仇人的优点时也要加以称道;当遇到别人说你的优点时,不应得意扬扬,而把那个人视为有识之士,看做慧眼者。凡是做事都出于菩提心,是为了使人高兴,因此这是难能可贵的,是用钱买不来的。由此可见,看见他人行善积德时,应该表示高兴,而不应该嫉妒。他人行善,此生对于我无损害,来生却因称赞他人行善而获得极大的幸福。如果你对他人行善,对他人的财富、知识、才能等表现出嫉妒心的话,那么此生使你无端痛苦,来生更得受到极大的痛苦。
与人谈话或发表言谈时要平心静气地、深思熟虑地、含义清晰地、使人愉快地、不偏不倚地、和气而适度地发表之。
用眼看众生时心里要想到正是由于他们的恩德我才能成佛,从而慈祥地注视众生。行善应当坚持不懈,应当怀着虔诚而慈悲地行善,应当伴之以施舍、守戒等来行善,特别是对于大福田(24)应格外好,格外侍奉,对于处于困境的如病人、远来的过客等给以帮助,其功德大于其它行善。
事佛从佛要通晓佛法并以虔诚坚持实践菩提行。事
佛从佛要自觉,而不能靠人督促。实践彻底的布施等菩提行,一个更比一个功德大,不应因小失大,特别是要时刻把他人的利益放在心中。要自觉地、理智地为众生的利益而努力奋斗。这样佛就会以隆恩加持之,阻塞者也被施以菩提行。
化缘得来的应与陷入恶趣者如狗和飞禽等畜牲以及没有怙佑者和苦行者分享之。饮食要适度即以维持生命的最低限度为宜,剩余的施与其他生灵。就拿衣物来说除三件法衣之外,其余衣物都应施与他人。
初次实践菩提行时,要据情事佛从佛,不应为了他人的小小事情伤害自己的身体,要为众生牟大利而爱护自己的身体。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地为众生的解脱而努力才能迅速地实现众生的利益。在没有完全树立纯洁的慈悲之心之前,即在获得大菩萨十地之初地极喜地之前,不能拿身体的任何部位来施舍与人。无论如何,这身体只能为此生和来世的众生的根本利益而奉献。对于那些不信佛、不尊敬佛门的人,不应讲佛法。对于那些无病裹头或戴帽子、顶着阳伞、拄拐杖、或佩戴兵械的、包头的、坐于高垫之上的人等等也不能讲佛法。对于只修小乘的人不讲说高深广大的大乘佛法。僧人不能单独给女人讲法。不论是讲授小乘佛法还是大乘佛法都抱以同样的崇敬心。对于适合传授大乘佛法的人,不应强迫他修行小乘佛法。不能放
弃戒律,不能用显密的只言片语蒙人。不能随便吐唾沫、口水等。即便吐弃以后也要用土盖上。
要阻止在饮用的流水和平地上大小便。吃东西时,不能满嘴鼓腮,不能嚼出声,不能张嘴嚼食物。坐时不能伸腿,不能两手来回搓。不能同妇女同乘一匹马,不同女人同寝一张床,不与女人同坐一个座位,不与女人同住一个屋。总之,凡是世人所不赞成的事应打听清楚,从而不作任何世人犯忌的事。不能无礼貌地用一只指头给人指路。给人指路时要以十分尊敬和高兴的态度,用右手五指并拢,手心向上地给人指路。走路时不大甩胳臂。略有走动时,稍带响声或弹指以提示人。不然,会被人视为不懂规矩而失去对你的信仰。睡眠时要像怙主释迦佛涅槃时所卧的姿势一样,但可朝任何方向睡。要头脑清醒地即怀着信仰地希望明日早点醒来的意念去睡。
关于菩提行为,佛和菩萨在经书中讲了许多。这其中最主要的、首要的是内心动机上树立菩提心,务必要坚持不懈地修行锻炼使自己最终树立起菩提心。要日诵三遍《三聚经》,夜诵三遍《三聚经》,依靠佛和菩萨以及菩提心来彻底清除罪孽。不论处于自主的地位还是处于他人所摆布的地位,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时随地,努力实践菩提行。佛子菩提所没有学过的知识是没有的,并且精通熟知这些知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积德之举。菩萨
们不论是直接地还是间接地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众生的此生和来世的利益,而没有任何别的目的。要祈祷:“把我和他人在三世中所积累的福根都成为众生成佛成菩萨的资本。”在成菩提萨埵之前,始终敬重善师友,并把他们看作是精于大乘佛法、严守菩提戒律的善师友,即令处于生死关头也不背叛师友。
至于如何拜师友,应该学习吉祥源和吉祥智拜师的做法。要学习吉祥源与吉祥智的传记和佛的有关教导,以便掌握正确拜师的方法。佛经中有详细的菩提戒律,因此更应该认真地学习这些佛经。特别是《虚空藏菩萨经》,应该优先学习。关于菩萨为什么时刻要严守这些戒律的问题,在我的《集菩萨学论》一书中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阐述,因此,把它视为一切菩提戒律的集合而务必反复地学习之。也可以诵读有关这一方面的佛经要点,还可读一读我所编的《集论》,要刻苦地学习龙树所著的《集经论》和《集学论》。要随时实践佛经中不仅没有禁止,相反提倡的那些事情,为了使世人坚信佛法,菩萨要学习实践菩提行。
要反复检点审查自己的言行以及思想出发点,这样才算理智地、清醒地严守了菩提戒律。
只是在口头上讲要实践菩提心是没有用处的。关键是要真正实行。这好比光读医书而不去实际治病一样,对于病人
是毫无用处的。
第六章 忍 辱
佛指出:“即令是千劫中通过布施和供奉佛等获得的善业福报,只要你生气发怒一次就会断送干净,抵消干净。”没有比瞋恚更严重的罪孽,没有什么比忍辱更难做的事情。因此,要想尽一切办法,采取种种措施认真地修行忍受。只要你怀着瞋恚的念头,你的内心就不得安宁,不能使你获得内心快乐和身体舒适,甚至连安稳的觉都睡不成。谁要是用钱财施与人,并尊重他人,人们就会依附于他;如果他是一个暴戾的人,那他手下的人会起来反抗并杀死他。瞋恚的人会使亲人伤透心,众亲离他而去,即便是用钱财笼络也拢不住其手下的人。总之,从没有一个好动气的瞋恚的人过得舒心。发怒生气这个敌人把瞋恚者的善根彻底扫尽,从而把他置于此生和来世的痛苦之中。不过只要这个人下决心竭力克服动怒之心,那么他就能获得此生和来世的幸福。他人给你使坏而使你不快,或给你作梗而使你好事办不成,这些都会使你不痛快,成为发怒生气的根源,从而会葬送你的福报。因此,这个时候一定要克制动怒。
由此可见,要断瞋恚这个仇敌的食物,即不高兴这个食物。瞋恚这个敌人只知加害我,即断送我的善根福源,从
而使我在此生和来世受苦。瞋恚这个敌人只干这件事,而不干任何别的事情。不论遇到任何情况,决不失去快乐的心情。也就是承受一切不愉快、挫折、痛苦,不因困难、挫折而使你情绪低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你对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对于加害你的人和事采取动怒、仇视等态度是无济于事的,你伤心、痛苦,并不能帮助你实现愿望。不仅如此,你伤心、痛苦、生气、动怒会损失你的善缘、善根。如果,加害你的那些因素有办法消除的话,那你生气动怒是没有用的呀。
要忍受哪些东西呢?应承受下列这些东西:给我和我的亲友带来痛苦、欺负我和我的亲友、谩骂我和我的亲友、毁坏我和我的亲友的名声,仇人却获得幸福安乐、得到财富、受到赞扬、名声远扬等,这些是应该忍受的东西。
这世上使你快乐幸福的因素很少很少。而使你痛苦的东西却很多很多。这是轮回的特征,因此要忍受一切痛苦。不过,如果你要是有了正确的观点,那么可以变不利为有利。假如没有痛苦的话,那么就不会产生从轮回中解脱出去的厌离之心。因此,内心要坚定地忍受世间的一切不快和痛苦。既然,那些苦行者和伽纳巴(25)能够无畏地忍受火烤、刀刃解肢等非人的疼痛,那么,我们为了求得解脱成佛为什么不能忍受一切痛苦和不愉快呢?习惯成自
然,这是世间一切事物的规律。因此,只要能习惯于忍受小的伤害,最终必能习惯于忍受任何大的伤害。既然人们能忍受被蛇咬、被蚊子叮、饥饿以及癣疥等无谓的痛苦,那么,为了完成伟大功业即使众生解脱成佛的善业为何不能忍受一切磨难呢?面对炎热、寒冷、暴雨、狂风,面对疾病、绑缚、挨打等,我决不应该缺乏忍受力。倘若缺乏忍受力,那伤害你的程度就越发大起来,使你越发不能忍受。有些人在战场上看见自己流血就更加勇猛起来,而有些人则看见别人流血却吓得晕过去。这是由于勇夫和胆小者的不同心态造成的。由此可见,要克服一切灾难,不应该让痛苦来压倒自己。智者即使遭到痛苦也不会失去信心,并做到不使自己心烦意乱失去快乐,与贪瞋痴等烦恼较量时会遇到许多挫折和伤害,但是为了完成伟大功业要克服(忍受)一切痛苦,从而战胜瞋恚等敌人,这样才算得上勇夫。只会用刀剑去刺杀死尸者不过是冒牌的勇夫。 再则,痛苦也有积极的作用,正因为遇到了痛苦,这才悲伤,从而免去了骄傲的情绪。由于自己遇到了苦难,从而怜悯轮回中的众生,从而顾忌犯罪,乐于事善。既然你能忍受胆病等重病带来的痛苦,不生气,那么为什么遇到生灵来伤害你就忍受不住,发起火呢?再者别的生灵来伤害你也是受烦恼这个因素所驱使,因此不能责怪他们。这好比一个人生病,完全由不得他,都是在根本不情愿的情况
下得病的。你的仇人也是在根本不情愿的情况下,由于心情不快等因素促成他大发怒,陷入烦恼境地的。
人们虽然事先并不想发怒,但是,一遇小小的变故便动起怒。这个变故也并没有想使某个生灵生气的意图,然而仅仅一点点变故就能引起怒火。所有的罪行、所有的罪孽都是受某种因素驱使造成的,完全由不得那个犯罪的生灵。而这些聚集起来的因素也是没有意识的,并不会有意识地想到要成为造孽的因素。而那瞋恚等也并不会有意识地想:我要靠某某因素来发怒等。五法具自主为首(26)和为我之心也不是有意地要当害人的因素。这些因素没有的话为我等也就不会有,因此没有什么有意识想害人的因素。如果有,那是由于沉迷于对象所造成,也是不被阻塞所造成的。假如我是永恒的,就应该像虚空一样成为无所谓的造就者,也就是所谓被造就者。即令是我与其他因素结合了,但是永恒的我因没有变化也就不起什么作用。
即便心等因素与你帮忙,我也照旧无变化,那么有利的因素也不能使我有任何变化。有变化就违背了我常。因此,没有什么“这是我的有利因素”这样可以指出的东西。由此可见,仇人等加害你、伤害你,都是受某种因素所驱使,仇人们是没有任何自主权的。要懂得这一道理,从而不去憎恨那如幻觉一般的一切伤害你的人。既然一切事物
如同幻化,那么任何人去阻挡引起发怒的原因是没有意义的。同样,用以牙还牙,针锋相对的办法去消除痛苦也是不值得的。因此,当你看见仇人或亲人在干伤害他人的事时,你就应该想到他们正是不由自主地、受某种因素的驱使所造成的,从而不要去生气,依旧保持乐观的情绪。 倘若有选择受不受伤害的自主权的话,那么没有一个生灵是愿意受苦的,因而所有的众生都不会陷入苦难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是由于没有自主权,所以不能自持的人自己给自己扎刺来伤害自己;也有一些人为了追逐女色、钱财等,贪婪地采取绝食等手段,自成折磨;也有一些人或采取上吊自杀,或采取跳悬崖自尽,或服毒,或食用有害食物等断送福分的手段来伤害自己。既然,人们由于受贪瞋痴等烦恼的驱使而对自己都采取伤害或自我杀害的手段的话,那么被烦恼所驱使去伤害他人是很自然的。对于那些因烦恼所驱使而采取自我杀害等行为的人,即令不产生十分的怜悯之心也不应该生他们的气。既然,伤害他人是如同无知孩童一般的世俗人们的天性的话,那么不应该生他们的气。这好比烧毁它物是火的特性,因此,你自己碰了火而烧伤了自己就不应该责怪火。假如伤害他人是由偶然的因素造成的,并不是众生的天性,众生的天性是温和的,那么同样也不能生众生的气。 如果生众生的气就好比烟气冲天使你难受时生天空的
气一样是生错了对象。如果他人用棍子或石头等来打你时,你去恨那个人是没有道理的。那个人是受瞋恚所驱使的,要恨首先要恨那棍子或石头,其次应该恨那瞋恚。当你遇到他人加害你或伤害你时,你就应该想到这肯定是前世我用同样的办法伤害了别人,因此,今生我就遭到了今天这种伤害。那个人用来伤害我的武器和我的身体这两者是招致我受苦的因素,是他人用武器和我用身子二者结合才造成痛苦,因此彼此的责任都一样,你该生谁的气呢?单单生人家的气是不应该的。这人的身体如同黄水疮一样,稍稍碰一下就疼痛难忍,然而你这个贪婪的、无知的人却偏偏把这样脆弱的身体当宝贝一样倍加爱护,那么使它受到伤害时为什么要生人家的气呢?世间的凡夫们虽然都不愿意受痛苦,但是偏偏去追逐导致痛苦的因素,从而自己造孽自己受苦,为什么要怨他人呢?比如,地狱的狱卒、刃叶林等等都是由于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那么你还生谁的气呢?
由于我前世造了孽,从而这个业唆使他人今生加害于我,而那个人却因加害于我而堕入了地狱,这样不正是我这个人断送了那个人,不正是我害了那个人吗?这些伤害我的仇人,正是由于他们加害于我,才使我有机会通过忍受来洗去我以前的罪孽,使福资增长,这样仇人是有恩于我的。然而,我却害了仇人,也就是由于我使仇人造了
孽,进而堕入长时间的地狱之苦中。因此,我害了他,而仇人却帮了我的忙。我怎么能恩将仇报,无端地生人家的气呢?如果你具有内心忍让力,那么你就不会堕入地狱;如果由于你采取了忍的态度来使自己免于堕入地狱的话,那么对于加害你的仇人来说却仍未能免予堕入地狱。不过,如果你对仇人采取以牙还牙的态度的话,不仅不能使仇人免于堕入地狱,反而会使你行善积德的行为大大减弱,从而使你失去菩提行之最即忍这个吃苦精神。
你的心或意识是非有形的,因而谁也不能够用武器或别的什么东西来使其伤害。但是,正是由于你从内心格外爱怜你的身体,因而能够被打击等行为所伤害,进而使你受苦。假如你不格外爱怜你的身体的话,就不能伤害你。既然欺负、谩骂、诽谤等不能伤害你的身体的话,那么你这个心为什么要生气呢?既然,即令其他人不喜欢我,也不能在今生和来世把我生吞了,那么,我为什么不高兴呢?如果说别的生灵阻碍了我发财而理应发怒的话,那么,一旦你离开人世时,你所积累的一切财富都要扔在身后,而你所造的孽却一个不少地要你自己来承受。即令让我今天去死也决不靠不义之财来长久地活下去。就算你活得很久,也不能躲避死后的痛苦。
一个人做梦做了享福百年的梦以后醒来,另一个人做了瞬间享福的梦,然后醒来,他们两个人都不可能重复梦
中所享的福。长寿还是短命,在临死时都如同上述这两种梦一样,生前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成了泡影。就算你生前获得了许多财富并且得以长久地享受,但是,当你死去时如同被盗贼洗劫一空一样光着身子、空着手走向来生。也许有人会认为只要获得许多财富,我就能活着有机会洗清以往的罪过并积德增福,因此,别人阻碍我发财,我理当生气。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因为为了发财而对那些阻碍你发财的人动怒的话,正如佛说的一样,在一千劫中积的德只消一次发怒就会消失得无踪无影。因此,你这样发怒不就是不仅抵消了福资,而且更加重了罪孽吗?既然你活着有害于洗清罪孽、行善积德的话,那么,这种只会造孽的活动有什么意义呢?也许有人认为,自己是个菩萨,如果一味地听任他人来诽谤的话就会使诽谤者的福分减弱,从而堕入恶趣,因此,我应该对那些诽谤者生气,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
既然你听到别人说你的坏话时动怒的话,那么你为什么听到他人说别的菩萨等的坏话时不生气呢?也许你会认为,见到人们诽谤别的菩萨就生气,这是生不起的。再者,人们之所以诽谤别的菩萨即不信仰这些菩萨,完全是由于这些菩萨的言行不当所造成的。因此,对于那些诽谤者不应该生气。这种看法也是错误的。你既然能忍受上述这种对别的菩萨的诽谤,那么你为什么不能忍受那些因烦
恼所驱使而诽谤你的人呢?总之,他人对自己采取敌视态度、给你设置障碍使你不能发财、恶语中伤你、背后毁坏你的名声等时,应感到高兴,进而忍让之。
对于那些诽谤毁坏佛像、佛塔以及佛法的人,也不应该生气,而应该怜悯他们。因为,他们被无知烦恼所驱使,不自主地造了极大的孽,因而会堕入恶趣,真是可怜。佛和菩萨等是不会受到伤害的,因为他们已不属于诸行所造成的一类,佛像和佛塔等是用无生命的东西做成的,无所谓被伤害。至于你的上师、亲人、善友人等受到伤害的事,应该看作是他们的前世所造的业因引起的,从而消除生气的念头。众生所受到的伤害是来自有心的人等众生和无心的水、火、风等的伤害。既然,这二者同样伤害众生的话,那么为什么只恨有心的众生的伤害呢? 二者的伤害都应该忍受。有些人由于无知的痴心所驱使尽作一些罪孽的事;有些人也由于无知的痴心所驱使对于那些造孽的人不仅不怜悯,反而怒视他们,这不也是一种罪孽吗?而且这二者是同样的罪孽。某个人伤害你的亲朋好友,正是前世你的亲友以同样的方法伤害了那个人的报应。这一切都是由前世的业所决定的,那么我没有理由偏偏冲着那个人去生气。懂得了这一道理之后,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使仇人和亲友彼此放弃仇恨,用菩提心来相处,以此来努力积德。当某家着火而殃及另一家,燃着了这家
的草等易燃物时,应该马上把这些草扔出去。 同样的道理是由于对某种事物贪恋而引燃起瞋恚的火,进而有可能烧毁你的福资功德时,就应该立即克服贪欲。如果一个判了死刑的人只要砍去一只手便能抵消死罪的话,那是值得的;同样用承受人世间的痛苦来抵消承受地狱之苦的话,那也是划算的。既然,你连眼前被人伤害这样的苦都承受不住的话,那么你为什么不去掉那招致地狱之苦的瞋怒这个因素呢?为了达到私欲而在地狱中承受了上千次火烤的痛苦,但是并未能办成有益于你自己和其他众生的任何一件事情,白白地吃了这许多苦。与之相反,今天为了恪守忍让这个菩提戒律而需要你承受的痛苦远远没有地狱之苦那么深重,并且通过这忍让却能完成大的功业。既然如此,为了免除众生承受恶趣之苦,应该愉快地去接受忍让时的痛苦。
假如有人夸你的仇人而使仇人高兴的话,你的内心里也应该赞同,而不应该不高兴。假如你能听到称赞他人的话而高兴的话,这样就会给你带来此生和来世的一切快乐。这是一切佛所提倡的,也是吸引他人的最好的办法。如果你出于忌妒心认为夸赞他人会使他人高兴,这是你所不情愿的,那么雇佣人而付工钱也会使被雇人高兴,这样也不就要求你不付工钱吗?其结果是不能享受看得见的今生的福和看不见的来生的幸福。这种颠倒的错误的观点即
别人夸赞你时你要求人人都赞同,而听见别人夸赞他人时你却不愿意一同高兴。既然你立下了愿所有众生获得成佛的誓言,那么,当别的生灵获得一些幸福时你为什么要不高兴呢?
当初你在发菩提愿时说要用三域(27)来供奉诸佛,并认为这是众生的共同心愿,然而,如今看到别人稍微供奉佛时你为什么不高兴呢?这是不应该的。如果你所需要供养的人一旦他们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时本应高兴,而你为什么不高兴呢?如果你连众生有一些供奉佛的能力都容不下的话,那么以菩提心期望所有众生成佛这是不可能的。忌妒他人有钱财的人怎么可能有菩提心呢?假如某个僧人不论从施主家得到没有得到财物,只要他在该施主家待下去,就无所谓了。为了财富舍弃自己所具有的福分和对佛的信仰是不值得的,为什么不对你这种舍弃行为生气呢?你应该设法除去使你不能获得福分的根源即前世造下的孽,而不应该与其他积德者比高低,即不能不服气那些有福气者。以上是第二部(28)。
假如你的仇人遇到了倒霉的事时,你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有什么价值呢?你诅咒人家并不能使他人倒霉。即便是你的诅咒灵验而使仇人受苦的话也有何值得高兴呢?如果因仇人受苦而使你感到解恨舒心的话,那么没有什么比这更有害于今生和来世的意念。怀着贪欲、瞋恚和痴心所
发的愿不仅不能使你受益,反而适得其反,这种烦恼之心如同鱼钩把你钓来投入地狱的滚沸的水中,让地狱的鬼卒长时间地煮你。名誉和赞扬声不会成为来世的福运,也不会给你的此生带来长寿,不会使你的能力增强,也不会使你不得疾病,甚至不能使你的身体舒服。因此,只要你明白什么东西对于你最有价值,那么名誉等有什么意思呢?如果只图心情愉快的话,连赌场、饮酒等都得为之,而这些是比丘僧所不能为之的。为了名声而花费钱财,为了获得英雄好汉的美名而上战场送命,从而得到几个空洞的赞扬声有什么价值呢?一旦闭了眼时,这名声对于身心有何价值?孩童们当看到自己在海滩上堆起来的沙屋坍塌时便伤心地晕了过去。
这是毫无价值的。那些追逐名声的人正是像这些无知的小孩一样被名誉这个幻觉所迷住了,因此,当他们名声受到损害时就伤心难过起来。那赞扬你的声音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因此,声音本身是不可能有夸赞你的意图,所以听到赞扬声就不值得高兴。不论被赞扬的是他人还是你自己,这些赞扬声对谁都没有价值。赞扬者的快乐是他本人才能体验。而我却丝毫也不能体验之。如果说因赞扬者高兴而你也应该随之高兴的话,那么这是符合菩提心的,这就要求对于众生高兴的事你都应该同喜,同高兴,而不应该当仇人受到赞扬时不愉快起来。
由此可见,听到他人的称赞而沾沾自喜时,其实你是因他人的声音而高兴呢,还是冲着人家的心理高兴呢?这二者都如同无知的小孩依恋沙子堆起来的小房子一样毫无价值。赞扬之声会使你迷恋世俗的名利,从而影响你专心学佛;会使你得意扬扬,忘记轮回是苦难的深渊,失去厌离之心;会使你忌妒有德性之人,从而葬送你的此生和来世之福运。既然赞扬之声,也就是荣誉有如此之多的害处,那么我应该根除赞美之词即荣誉,而应该亲近仇人等,视他们为把你从堕入恶趣深渊的险境中拯救出来的恩人一样。既然你所追求的是从轮回的牢笼中解脱出来,那么,这名利则恰恰是致你于恶趣的因素,是要不得的。与这相反,正是仇人是帮助你从轮回和恶趣中解脱出来的因素,你怎能生仇人的气呢?当我追逐名利从而走向苦难的深渊时,幸亏佛陀加恩,给追逐名利设置障碍,把进入苦难的大门关上,从而不让我进入苦难深渊,我怎么能对这个障碍生气呢?即令有人给你积德行善设置障碍也不应该生他的气。
正如前述没有什么比忍受更艰难的事,因而也没有什么比忍更大的功德。如此大的功德,我何乐而不为呢?假如我由于受瞋恚等驱使而不能忍受上述这些设置障碍的行为的话,那么实际上你自己把到手的福运扔掉了。既然,如果没有仇人等给你使坏,那么忍让就没有必要存在。正是
由于有了仇人等来使坏,才有了忍。由此可见,仇人的使坏就是实践忍的前提。因此,怎么能把仇人使坏看成是积德的障碍呢?当你施舍时恰恰来了乞讨者,这个乞讨者不仅不是施舍的阻力,恰恰是积德的条件。同样,当你想出家为僧时,师父等剃度者不仅不是出家的障碍,相反是出家的条件。时值浊世,施舍的对象乞讨者很多。然而作为忍的条件的加害你的人则很少。只要你以菩提心不伤害他人,那么任何众生都不会伤害你。
由于实践忍的条件是如此之少,所以对于送上眼前的实践菩提心条件的忍之对象——仇人的加害,应该像获得天赐财宝一样地喜出望外,而不应该憎恨仇人。仇人和我一道实现或促成了忍。因此,是否真的做到了能忍要用仇人来检验。为什么呢?因为仇人的伤害是忍的前提。假如你不承认仇人促成了你实践忍,因而也就不认为仇人是供奉对象的话,那么成为你广泛积德因素的佛法也不应该去供奉。如果你认为仇人是有意识地加害了你而不应该供奉的话,那么,假如仇人也像医生一样怀着善意来给你治病的话,这忍让是无用处的。也就是说,能忍是无法实现的。由此可见,正是由于他人对你的伤害、迁怒才使你磨炼出能忍,他人的伤害就是实践忍的前提,因此就得像供奉佛法一样地供奉仇人。正是由于这一点,释迦佛祖把众生和佛视为两个最好的福田。以慈悲之心使众生满意,通过从
佛来使众佛满意,从而使许多人成佛。
因此,在从佛成佛方面众生和众佛起着同等的作用,所以为什么不应该像敬佛一样地敬重众生呢?当然,这样说并不是指佛和众生在内心上是一样的,而是指在成佛的功能方面二者相同,因而二者是一样的。供奉具有菩提心的人就能在此生获得好报,这是众生的可贵之处;而信仰佛陀能使你获得无穷的福运功德,这正是佛的可贵之处。每个众生多少具有佛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佛和众生是一样的。然而,佛毕竟具有如海的功德,从这个意义上讲佛和众生又不是一样的。如果哪一个众生哪怕只具有佛陀无限功德的一小部分的话,那么用三界的财宝来供奉这个众生以报答他的恩德也嫌太少。既然每个众生都具有一定的佛性,因此,应该像供奉佛一样地供奉众生。 另外,佛和菩萨总是以真诚无邪地、亲人般地为众生谋取无限的利益。对于佛和菩萨只能用善待众生来报答他们的恩情。那佛陀当初为了众生的利益毫无吝啬地将通过许多转世积德得来的身体都能舍弃,并毫无犹豫地去承受地狱之苦。对此,只要我们虔诚地信奉佛陀就能报答佛的这一恩德。由此可见,即令是众生此生伤害我、给我作梗等等,我都应该统统视作是为我好,看作是帮助我,从而愉快地加以接受。我们众生的尊王佛和菩萨们,他们能够为了任何一个众生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因此,我们这些
无知的人不应该傲慢,而应以奴仆的姿态来对待众生。当众生获得安乐时佛陀们高兴,当众生受到伤害时佛陀们就难过。因此,使众生快乐的行为就是使佛满意的行为,而使众生受伤害的举动就是伤害佛陀。当一个人处在烈火之中时,就算用一切美好的东西去满足他也不可能使他高兴起来。同样的道理,你一方面不停地伤害众生,另一方面又去供奉佛陀,这决不可能使佛和菩萨高兴起来。因此,我决心悔过一切伤害众生、令佛和菩萨难过的罪行,并祈求佛和菩萨原谅我所做的一切使佛和菩萨不快的事情。 为了使佛和佛子菩萨们高兴,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克服伤害众生、蔑视众生的行为,心甘情愿地做所有众生的奴仆;就算是众生用脚踩我的头,甚至杀害我,我也决不报复,而以愉快的心情接受这一切,以此来使怙主佛和菩萨高兴。毋庸置疑,所有的众生无一例外地受到佛的厚爱,也就是说,佛和众生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们所看到的所有众生实际上都是佛的幻化,因此,应该对所有众生顶礼相敬。让众生愉快就是使佛愉快的最好办法,为众生服务就是实现你今生和来世利益的最好途径,让众生高兴就是消除世间众生一切苦难的最佳手段。因此,我应该时刻努力使众生高兴。
国王委派的大臣等往往会加害许多百姓。但是,有见识的人虽然有能力收拾这个大臣,可是不会收拾这个大臣,因
为他不是孤立的,他是受国王之命,有国王为他作后盾。同样,你不应该杀害、加害那些弱小的生灵。地狱的鬼卒和佛与菩萨都是他们的后盾。要像百姓善待暴君一样地想尽办法使众生高兴满意。暴君再厉害也只能夺走你今生的财富,要是你使众生不满意的话就会使你来世堕入地狱而遭受痛苦,这是暴君所做不到的。你设法使国王满意,顶多给你财富和地位;要是你使众生满意高兴的话,就会给你带来成佛的圆满结果。这一点国王是不能给你的。使众生高兴满意的结果不仅来世能成佛,而且此生也能获得财富、名声以及心情的愉快。这是有目共睹的。只要你能忍,在你处于轮回之中时就能使你变得英俊、美丽、健全、无灾无病、名声大振、长寿百年、成为御轮的国君。 注 释:
① 暇满,又称暇满人生。暇即有空闲的时间,满即条件具备。暇满包括八有暇和十圆满。佛法认为六道众生即天神、非天、人、畜、饿鬼和地狱六道中唯有转生为人才有可能修行成佛。而且只有获得暇满人生才可能成佛。八有暇即非转生于地狱、饿鬼、畜类、边鄙人、天神、邪见者、佛不出世、喑哑等。满即十圆满:生为人、生于中土、五官齐全、未犯无间非常罪、敬信佛法、正值佛出世、正值佛说法、佛法存在、有缘入佛和有老师为你说佛法。前五条为自身的五个条件,后五条即客观条件。
获得暇满人生是极不容易的,转生为其他类生灵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转生为暇满人生。
② 三士即上中下三种士夫。佛法上根据修佛者所追求的修行层次或目的不同分为上士夫、中士夫和下士夫即上士、中士和下士。下士是指那些因害怕转生为畜类、饿鬼和地狱等三恶趣,一心希望转生各趣即人、天神和非天,并为此而修佛者。中士是指那些只为自己从轮回的苦难中解脱出来而修佛者。上士是指那些为普天下所有众生解脱成佛而努力修佛的人。
③ 万难之路即极不寻常的道路。佛法在讲述暇满人生极不容易获得时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在那无边无际的大海中随风飘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有一个碗大的孔。另外这海底有一只瞎了眼的海龟。这只海龟每百年浮出海面一次。海龟浮出水面时恰好把头伸入那块木板上的孔,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容易发生的,这种可能性极小。然而,要获得暇满人生的机会比这还要难许多,因而称万难之路。 ④ 劫又称劫波或羯腊波,是一个极为漫长的时间概念。劫波又分大劫、中劫和小劫。一个大劫约为六亿七千一百九十二万年,一小劫约为八百三十九万九千年,一个中劫等于二十个小劫。
⑤ 劫火是指能把整个宇宙烧为乌有的烈火。佛法认为宇宙有从无到有,形成、存在、消亡等全过程,因而细
分为六种劫:成劫、住劫、中劫、大劫、坏劫和空劫。一个宇宙过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灭亡的过程之后到下一个宇宙过程中间有一个很长的空过程,称为空劫。宇宙的消亡或毁灭是通过劫火来实现的。
⑥ 烦恼,在佛语中烦恼是指扰乱身心,使人处于艰辛并导致作恶造孽、心情不能平静的心理活动。烦恼包括欲望、瞋恚即生气发怒和痴愚。众生之所以陷入轮回之中其根子在于众生有烦恼。
⑦ 法幢即华盖,形似大伞,是佛法中的吉祥八宝之一。吉祥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徽,是指吉祥结、妙莲、华盖、右旋海螺、金轮、胜利幢、宝瓶和金鱼。 ⑧ 极微粒尘,是组成物质的极小单位。七个极微尘等于一个微尘;七个微尘等于一个铁尘;七个铁尘等于一个水尘;七个水尘等于一个兔尘;七个兔尘等于一个羊尘;七个羊尘等于一个牛尘;七个牛尘等于七个阳光尘;七个阳光尘等于一个虮;七个虮等于一个虱子;七个虱子等于一个稞子;七个稞子等于一指宽,即15mm,可见极微尘是一个微观极小的概念。
⑨ 三世佛,佛法认为从无起始的宇宙时间到今天已经出现了无数个佛。同样从现在到无终的未来还会出现无数个佛。过去佛的代表是燃灯佛即迦叶佛;现世佛的代表是释迦牟尼;未来佛的代表是慈氏怙主弥勒佛。
⑩ 三宝,又称世间最珍贵、最稀有的三个至宝,即佛、法、僧。
⑾ ⑿ 恶趣,佛法把众生的存在形式分为六种:天神、非天、人、畜类、饿鬼和地狱。众生在解脱之前在这六种生命区域即六道轮回中转生不息。转生于天神、非天和人的叫做善趣,转生于畜类、饿鬼和地狱的叫做恶趣。 ⒀ 菩提地道是指成菩萨的阶段及次第。 ⒁ 见注④。
⒂ 三时即过去、现在和未来。
⒃ 不放逸是指取舍得当,勤奋地去作世间和佛门中的一切善事,是十一种善心之一。
⒄ 业果,即前一世所作所为的报应结果。 ⒅ 遍知一切,即无所不知,是对佛的称谓。佛法认为佛是无所不知的。他知道宇宙间一切众生、一切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状况。因此,佛被称为遍知一切。 ⒆ 瞬息,佛法中把人的一生视为极为短暂。与漫长的、无始的轮回相比,人的一生只不过是一瞬间。然而,这一瞬间十分可贵,它是你从漫长的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的极不易获得的、唯一的机会。只要把这一瞬间用于有价值的即事佛和求解脱上便能脱离轮回之苦。反之,因图这一瞬间的舒服而不肯去忍受行善积德、学佛事法之苦,其结果使你继续陷落在轮回中,继续遭受轮回之苦。究竟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d9eb8ffd2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