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的人文变奏

2022-07-22 06:36: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丹青中的人文变奏》,欢迎阅读!
变奏,丹青,人文
丹青中的人文变奏

《我看可以》是著名画家韦辛夷先生的第三本艺术随笔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文艺评论家宋遂良赞曰:“一个聪明人写的一本有趣的书。”韦辛夷先生作为“融古今中外于一体、得诗文史舆之四味”的实力派作家,其人、其画、其字、其文、其诗,《我看可以》可做管窥之用。

初识辛夷兄,首先使我感到惊讶的是他的藏书。只要踏入燕子山下那座幽静的院落,走进那套实际上并不湫隘的单元房,你马上感觉到闯入了一个由书籍垒成的世界,而房屋主人作为画家所拥有的空间,被缥缃之海淹没之后,倒反而可以忽略不计了。高大精致的落地书橱展示了辛夷兄数十年的收藏之路,当然,也展示了他数十年精神憩园所收纳的——作为烟云般供养的经典元素。其涵括的范围涉及到人文学科的所有类别,既有系列的古代作家的别集,也有古代的大型丛书、类书,既有世界传统文化经典,也有能够反映当今文化思潮的前沿著作。如稍仔细浏览,也许还能发现,即使在专业学者的书橱中也未必找得到的奇书珍籍!

但更令我感佩的是书的主人对他的珍藏所付出的那份简直有些匪夷所思的爱心。天下藏书者多矣,但正如常言所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笔者颇出入过几位藏书家的住所,卧室,客厅,甚至厕所都为书籍所占,一些区间已蛛网尘封,书籍藏身其中真不愧一个“藏”字。置身这样的藏书室,你最好不要有目标地向主人索看某书,因为这很容易引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尴尬。但进入辛夷兄藏书室,不仅能使你眼睛一亮,整个人的精气神也会为之一振。在济南这样一个重污染城市,即使于扬沙的春天,你也很难在这里发现灰土的痕迹,窗明几净,纤尘不染,成了定格。一些封页残破内页亦多为虫蛀的旧书,皆精心整治,触手如新,因此,橱窗中几乎没有一本书是损坏的,哪怕是边角卷曲的!辛夷兄的令尊生前也爱好书画艺术,留下了一些写在旧报纸上的手迹,辛夷兄则一一用熨斗熨平,装上封套,按年代陈列在橱中,这一份深意已远远超出了对文献典籍的护佑之心,而涵容着由慎终追远的传统伦理焕发出的虔诚而澎湃的情愫。因此观瞻辛夷兄的藏书,你固然钦羡于他所涉猎的文化领域之深广,但那伴随着卷帙的清芬飘逸而出的精神的痴迷,还有在痴迷中沉淀的洁净透明,更让你感佩不已!走笔至此,我甚至能够想象,当窗外的青山沉沉睡去,辛夷兄手持刀剪纸尺,于他手制的桌灯下如护理婴儿般打点他的珍藏,这个沉醉的身影,已骎骎乎入于澄明之境。

辛夷兄的藏书生涯既成了这个济南文化圈著名“宅”男的“宅”的日常生活方式,更是他人格风度以及与之相应的绘事的重要依凭,它像一个支点,使辛夷兄的双翼在文化艺术之间回旋升腾,煽动起活力无限的长风;而当这股长风与辛夷兄的阅历相遇合,又能演绎转化成一番经世致用的情怀。

辛夷兄曾经插过队、当过兵。前者是他在人生的尘埃落定之后,感悟到了病蚌成珠的沧桑;后者则使他在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先军”时代后,仍存有一份男儿的血气——担当与放达。其实,病蚌成珠几乎是所有亲历了文革大劫难的社会精英们的共同命运,但这


个“病蚌”如没有其它人格因素去化解,哪怕是文化巨擘,在心态上也很难脱略“怨妇”情结,或“愤青”模式,它在根本上偏离了正视苦难是为了超越苦难这一人生命题,因此只能无限地持续生活的悲剧性。但辛夷兄的人生状态却是另一番景况。与之交谈,你会为他超常的记忆力所折服,如可以将所谓“老三篇”、样板戏唱词等文革红色经典倒背如流,对那特殊时期所经历的典型的人和事如现场般还原,但这一切皆是轻松道出,且不时伴以谐谑。因此,一番嬉笑之后,便似抹去了一层年久的积尘,虽然是令人心痛的陈年余烬,但已不留任何痕迹,窗外的阳光依然明媚,抑或屋内华灯依然烛照四围,人生虽在悠然的怀旧的时光中流淌,但过去与此在已拉开距离,隔着一层楚河汉界。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使他虽历尽沧桑,却能保有这一份难得的超然或喜剧化的人生状态?我想,除了禀赋外,出身于军人家庭和为时不短的军旅生涯应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辛夷兄令尊是经历过战火的军队干部,且风度儒雅,颇近文翰,这使他自幼就不会有文化和人格成分的缺失。列入行伍,其阳刚的气质则愈加强化,军人的敢于直面强悍、勇于担当、豪放洒脱等素质,如盐溶于水中,慢慢地侵入到他的精神世界。这使他在进入某一种社会角色的时候,也许会比一般人付出更多的情感甚至血性,可一旦退出情境,又能在情结上毅然与之作别。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拿得起放得下”——一种在军人身上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性格。

因此,与辛夷兄一起或茶或酒,是最快意的事情,即使你当日有天大的不快,听了他的几则笑谈,也会涣然冰释。所以,即使群彦聚集,只要有他出场,便谐趣横生,皆大欢喜,永远不要担心有“一人向隅,举座不欢”的尴尬。不信,看他《提篮小卖集》一书中的片断:“——说来可笑,这大半辈子都跟纸打交道。——您是造纸厂的?——不是。那您是?——俺是画画的。——画画的?画美术啊?以前有个相声,里面就有个画画的,总穿个大裤衩子,像不像你?——你看着像就像。大裤衩子有啥不好?宽敞,不勒得慌。——怨不得你是画画的,还真是有造‘旨’。——咳!弄了半天俺还是个造纸厂的”。 当我们打开《提篮小卖集》等文集,便又出现了另一个意义层面上的韦辛夷。书名起得妙,用的是红色经典中的经典唱词,这使我想起了陈徒手的两本书《人有病,天知否?》《故国人民有所思》,其名皆出于伟人诗句,中有春秋笔法,但只可意会。辛夷兄的这个篮子里用他自己的话说,装的是“香烟洋火桂花糖”,看似戏谑,但六十年代往上出生的人只要听到这一句,温馨而又苍凉的旧时光便会穿越而至,其历史情味大约远不是其表层意义所能涵容。

不同的人生景况或由游记、或由生活感言、或由绘事漫笔曲折地投射出来,但都体现了对社会伦理性的关注,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思索,对艺术富有良知的关怀。如《砚语集絮》一文:“很多時候,黑的是最亮的,白的是最脏的。”再如与其画家身份相关的《画余余话》:“惟真才子方能解衣盘礴、真性放达。也只有真才子挥毫时疾则如高山坠石,有刀枪剑戟、电光石火齐发之势,柔则幽潭微澜,有月白风清、飞萤暗渡之境。画中国画其实就是画的心境和胆识。”这些感言有的与人生直接相关,有的虽非直言,但弦外之音亦甚扣人生要义。

绘画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固然有其赏玩的性格,但同时也承担了人文表象的角色,所以,倪云林荒滩水涯有了故国的残破,八大山人的枯荷成了执拗遗民的灵台清供。这种以


画写心,乃至进一步使画成为干世旳利器,便成了画界精英们的第一关怀。陈师曾的《北京风俗图》、蒋兆和的《流民图》、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皆是体察社会众生相的窗口,因此而不被历史忘却,其影响不仅限于画界,已辐射到了社会政治史等诸多领域,丹青之笔居然擎起了一点不弱于文学历史哲学所承担的深刻的思想容量,这已经不是画之经典,而是融政治文化一体的复合性经典。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传统绘画的第一要义。统观辛夷兄绘画题材,山川草树花鸟虫鱼人物仕女皆拢于笔下。也许因为我的职业属人文科学,因此本能地偏爱他的一些社会性格或文化性格突出的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如果联系辛夷兄的阅历,以及涵养他的那一份藏书读书的功夫,这一题材对之而言,可谓适得其人,只有在这个领域,他的学识和才华才能珠联璧合,以最富人文穿透力的笔致挥洒出难以抗拒的诱惑。

这大概就是俗说的“大制作”,其实真正的“大”并非指场面之大,而是意味着绘画的意象以及由此构成的意象群的所指是一个巨大的“场”,它既以强大的吸附力收纳历史烟云,又以深刻而又明晰的语言阐释历史情节,从而形成一个广大的接受群体。这是真正的“大”与“大”的媾合,因此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澎湃之声。 (本文摘自《我看可以》一书,有删节)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d98c87e81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d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