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网络流行语“害”》,欢迎阅读!
浅析网络流行语“害”
作者:左良姝
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1期
左良姝
内容摘要:在网络语境下“害”产生了与原义完全不同的新语义,作为语气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聊天用语中。在成为互联网流行词之前,“hài”存在于北方尤其是京津冀等地的方言体系中,为相声领域的常用语气词,后经“饭圈文化”用语的传播以“害”的形式流传开来,成为了网络热词。
关键词:“害” 新语义 来源 饭圈文化
在网络语境下“害”产生了与原义完全不同的新语义,作为语气词出现在人们的日常聊天用语中。在成为互联网流行词之前,“hài”存在于北方尤其是京津冀等地的方言体系中,为相声领域的常用语气词,后经“饭圈文化”用语的传播以“害”的形式流传开来,成为了网络热词。
一.“害”在互联网语境下的语言变异
[1]害,我也没有完成。
[2]害,你早说嘛,原来如此!
[3]害,没事,小事一桩。
[4]我家里只能找到新华字典,害。
诸如此类的用法如今在网络交流中频繁出现,表示感叹,惋惜,无奈,惊讶等等诸多情感,可以替换为“唉,嗨,呀,哎”等等语气词。笔者查阅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等诸多字典,确认“害”的原始义中并没有这种用法。
据说,最早在微博上大规模使用“害”来表达感情的是《青春有你》的粉丝和这档选秀节目的冠名商蒙牛真果粒的官微。另外一波高潮则是肖战在7月去B战扫楼的时候在员工的留言黑板的一问一答:
“肖战你啥时候来?”
“害!我这不是来了么!”
饭圈文化、明星效应,再加之网络媒介的传播使得“害”这个词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不少人的19年年末爱好用词。
二.“害”的新语义来源
有人认为“害”的新语义是在饭圈用语中才开始使用的,其实并非这样。“hài”以一个语气词存在于北方尤其是京津冀等地的方言体系中,语调为四声,表示恍然大悟或者小事一桩,如“hài,你早说呀”、“hài,没事”。而这个音节是如何以“害”这一字形符号来记录,笔者总结归纳出了两种说法。
1.本无其字说
其说法一为“hài”虽然常使用于北方方言中,但没用官方的规定统一书面用字,于是人们用同音字“害”来表示其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的“六书”中解释了这种用字法:“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hài”既有读音也有意义,能在思维和语言交际中运用,但还没有书写和记录它的字形符号,于是人们在已有的汉字中选择了“害”这个读音相同的字来记录,这便是许慎所言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比如在郭德纲与于谦的相声表演中,“害”便作为捧哏一角的表演话术来使用。再比如,《家有儿女》剧中密集笑点贡献者刘星和他的克星刘梅,扮演者都是北京人,在处理台词时充分的展现了京腔的魅力,在母与子的嬉笑怒骂间掺杂了很多北方惯用的语气词如“嘿”“害”等,其字幕台词都是用“害”这个字形进行的记录。
2.本有其字说
其说法二为“hài”存在用以记录的相应字形“嗐”,但在实际使用中用“害”这个同音字代替了本字,即“本有其字“说。这种解释运用到了古代的“通假”概念,通假往往是有一定意识的仿效,因而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约定性。
以饭圈用语为例,饭圈女孩这类在社交平台上密切互动的群体,在追星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网络用语。比如谐音产生的流行语:“蓝瘦香菇”(难受,想哭),鸭(呀),酱紫(这样),皂滑弄人(造化弄人),辣鸡(垃圾)等等。在网络交流中,饭圈女孩乃至更多的人开始有意识的使用借字,来表达与本字原义完全不同的意思,在网络世
界种具有一定的社会约定性。所以笔者认为此类现象可以区别为“线上通假字,线下错别字”。
“嗐”(hài)在《汉语大词典》(P3876)中解释为:叹词。表示伤感,惋惜和感慨。例句如下:
[1]《红楼梦》第六回:“嗐!我的老老,告诉不得你了!”
[2]何迟《开会迷》:“嗐,这都怨我们车间主任哪!”
[3]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只听一个人叹口气说‘嗐!这几天几夜,把人眼睛都熬红了。’”
另有一声调的“咍”字意思相近,古同“咳”,叹词:咍!我真不该这样!是元、明两代戏曲中的和声用字,起加强乐曲节奏的作用。
3.总结
两种说法都解释了“害”的新语义来源,且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第二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嗐”作为本字没有被广泛使用,主要是字形的原因,受地域限制“嗐”这个字形符号流动范围小,使用频率低。而“hài”这个音节却能在口语表达中流传开来,导致了音形的分离,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三.饭圈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分析网络流行语形成原因可以从语言经济性原则,陌生化效果,能产性原则等多角度入手。本文着重从饭圈文化这一方面分析“害”的流行原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1.2%,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5.1%,其中,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1]这个年龄段是追星群体中的主力军,粉丝数量的不断扩大使得“饭圈”用语的范围也随之扩大。
上文有介绍肖战去年在B站扫楼时的一问一答中出现了“害”的新用法。肖战作为近年来的网络红人、顶级流量明星,其粉丝群体庞大,数量众多,全国范围都有分布,可以说其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害”经过饭圈文化的输出被普通网民所认识,从边缘化的方言用语转变成了网络流行语。可以说这当中饭圈文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饭圈用语的特点
饭圈文化本是一种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有其自身的话语体系。但主流文化对这种亚文化类型的收编,使得其失去了特有的差异性,而被纳入进主流文化的框架中。比如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中“C位”便名列其中。[2]
2.饭圈造梗带来的语言降级
饭圈用语在构词时追求形式上的绝对经济,创造出的新词往往能简练地表达其丰富的内涵,并且适应键盘输入为主的网络语言特征。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饭圈造梗所创造出来的新型网络语言由青年主力军带入到日常生活中,打破了线上线下的空间隔离。越来越多汉字的音、形、义发生改变,使得原有的默认的语言交流机制变得复杂混乱,导致了另一意义上的“语言降级”。
参考文献
[1]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08-30.
[2]程盼婷.从亚文化角度看“饭圈”用语[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24):113-114.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d7726e9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