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就是现代的——汪曾祺创作论

2023-02-16 09:38: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的就是现代的——汪曾祺创作论》,欢迎阅读!
汪曾祺,创作,传统,就是,现代


传统的就是现代的——汪曾祺创作论

摘要:目前,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思维正在被突破,传统日益被看成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资源。汪曾祺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三个方面,都表现出浓郁的传统色彩,这些传统因素为现代意识所激活,成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部分。



关键词:汪曾祺;传统;现代性;印象主义

项目来源: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研究项目中国新文学巨匠与现代文化建设的中期成果。课题号:03AYG01.



就本意而言,传统和现代是一对截然对立的概念,现代性就意味着和传统的断裂,正如卡林内斯库所说,现代性总是意味着一种‘反传统的传统’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激进的立场所带来的危害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传统的巨大作用开始得以正视。有人认为,现代产生之后,一方面与传统对立起来,另一方面又与传统共存于一个整体之中。现代性不仅是这一整体中现代的性质,是这一整体本身的性质,在这一整体中,传统一是因与现代对立而发生了改变,二是因存在于现代性的整体之中而发生改变②传统从现代性的对立面,已经被确认为是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际上,这个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



在这里,我们主要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创作三个方面,具体梳理汪曾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汪曾祺是如何从现代性的角度,把传统纳入文学造之中,激活传统,激活历史,用自己的实践阐释这样一个理念:传统的就是现代的。



从总体上说,汪曾祺的文学理论,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语言论。汪曾祺非常重视语言,他认为语言是民族传统的最根本的东西。他系统地考查了文学语言的诸多侧面:他讲究炼字炼句,讨论了奇字、奇句与普通字句的关系;他对比了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肯定了方言在创作中的独特美感;他审视了汉语中的一些独特的语言现象,确认了四字句、对仗、成语在创作中的价值。最终,汪曾祺形成了自己关于语言的审美理想:准确平淡,俗不伤雅。其次是文气说。汪曾祺重拾了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文气说特别是继承和发展了韩愈和桐城派的理论观点。他的文气说,可概括为三个层次:一是气禀论。作家的先天禀赋、才性不同,各人的就不同,它决定了不同作家的作品各自独到的风格特点。这




个观点受惠于曹丕。二是字句论。他创造性地阐释了韩愈的气盛言宜说,但把重点由气盛转到了言宜上面,追求文章的句之短长声之高下;以此为契机,又融会了桐城派的观点,把文章的神气,归结为对音节的追求,又把音节美感,落实到字句的追求上。三是布局论。汪曾祺反对小说中的戏剧化结构,而讲究文章本身的布局自然,这个观点源自姚鼐等人。再次是叙事观。他讲究含藏,反对点题;主张作品以人物为核心,要贴到人物来写,可写景,可写氛围,但一切都要围绕写人;讲究传神写意,反对塑造典型人物;主张对话无深文大义,反对语言的性格化;叙述语言讲究语态,主张使用口语化的叙述方式;爱用短句,反对过多地使用长句子;喜叙述,少描写;反对情节化结构,要求按照生活本身的形式来结构作品,重视作品的开头和结尾。他的语言论,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经验借鉴了中国古代诗论、词论的研究成果,抓住了汉语的独特性;他的文气说,找到了传统的一个充满活力的生长点,重续了断裂的民族文论传统;他的叙事观,继承了传统笔记小说的传统,总结了现当代诸多作家的创作经验,体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高度融合。



汪曾祺不仅有自觉的理论意识,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批评家。在批评方法上,他采用了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印象主义批评,讲究直觉感悟;在文体上,他借鉴明清小品和五四散文的创作经验采用灵活多变的随笔体。再加上以上述古典味道十足的理论背景,使得他的评论散发着浓重的古典气息。



当然,汪曾祺最主要的身份,不是理论家,也不是批评家,而是作家。他深得传统文化精髓,无论是儒家精神、道家气韵,还是佛禅滋味,在他的作品中都有鲜明的体现。儒家文化对汪曾祺最主要的影响是所谓的人情味汪曾祺曾说: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我认为儒家是讲人情的,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思想。③这种人情味有多个侧面,在情感上,人情味表现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他的《岁寒三友》《徒》《陈小手》《陈四》等众多作品,都流露出了对下层民众的怜悯;在行为上,人情味表现为超越个人功利的义举,《大淖记事》《钓鱼的医生》等作品,都表达出了对仁义行为的欣赏。汪曾祺对道家思想不无警惕,但事实上又不时流露出道家情调。他笔下的旧知识分子,论是季民、杨渔隐,还是王甓鱼、魏小坡,一个个深居简出,与世无争,明显带有道家的隐逸情怀。汪曾祺的另外一些作品,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在思想上,都与佛禅有关,《画壁》的幻由心生《复仇》的冤亲平等等等,都颇得佛家真谛。总之,在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各个领域,汪曾祺的作品都与传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正是这些传统色彩浓郁的理论批评和创作,无论是应答当前的文学问题,还是反映当下的现实生活,都表现得应对自如、地有声。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传统何以散发出如此巨大的生命力?现代性将如何安置这些活力迸射的传统?对此问题,实际上已经有人做出了思考:曾祺对于传统文化的这种自信,使其在文学写作层面上与文学现代性’的完美想像产生了激烈的碰撞。汪曾祺在艺术上的成功无疑为传统文化参与文学现代性进程创造了新的机遇。④



汪曾祺出生于1920年,此时正值五四高潮。尔后考入西南联大,当时的




西南联大就是传承五四精神的驿站。这样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使得汪曾祺不可能不受到五四精神的影响。五四时期最讲究个性解放,婚姻和爱情的自由被看成是个性解放的重要表现。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都对自由的爱情进行了礼赞。汪曾祺晚期的创作,对人的自然欲望进行了较为集中的探索,早在20世纪40年代,汪曾祺的一些小说就开始表现人的身体感觉,《牙疼》《礼拜天的早晨》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五四时期,就有人对人生的意义问题进行了探讨。汪曾祺早期的作品,就在存在论的高度上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应答:对生命荒诞性的感喟,对人生本然孤独的体验,对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的体察,关于自欺的在世状态,关于自由选择问题等等。当然,鲁迅早就在《野草》中对类似的问题做过深刻的追问。五四时期,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密切相关,人道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道主义。汪曾祺早期创作的《落魄》《鸡鸭名家》《老鲁》《职业》等作品,就充满了对世道人心的关注;20世纪80代创作的《日规》《天鹅之死》等等,依旧满怀着人道主义关怀;而进入2090年代,在一系列的小说、散文中,汪曾祺又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文革进行了深刻的反省。可以说,人道主义贯穿了汪曾祺创作的始终。



个性主义的追寻,人道主义的坚守,存在意义的叩问等等,这些浓重的现代意识和深切的现代感受,构成了汪曾祺精神结构的另一面。由此,汪曾祺的整个精神世界获得了现代支点。有了这个支点,对传统文化的取舍也就有了标准和方向;如果没有这个支点,传统文化就不能够被激活,更不能够被归化成现代性的生长点。吉登斯曾说:传统使我们再次回到时间这一主题上。它是一种途径,通过它,过去在现在中生活着,从而塑造着未来。⑤但是我们还要补充一句,那个传统必然是被现代性激活了的传统。



注释:

①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幅面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87.



②张法.现代性话语对重述中国文学的学术意义〔J.求是学刊,2006.3100.



③汪曾祺.汪曾祺全集:卷3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01.

④石天强.现代性头疼的汪曾祺〔J.求是学刊,2006.3106. 〔英〕安东尼吉登斯等.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M.尹宏毅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10510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d505f9ca8956bec0875e38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