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清明感受传统清明节主题学习班会

2022-04-03 21:12: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走进清明感受传统清明节主题学习班会》,欢迎阅读!
班会,清明节,清明,走进,感受
走进清明感觉传统清明节主题学习班会



“走进清明,感觉传统”清明节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的:

清明节,这个节日大概始于周朝,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经过查资料活动,让队员们认识清明节的历史由来、风俗、诗歌等。经过此次主题活动,让队员们来怀念先烈,知道自己此刻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知道传承中华民族的优异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详细表现。 二、活动过程:

(一)认识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概始于周朝,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 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靠近,民间逐渐将二者的习 俗交融,到了隋唐年间(581 907 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逐渐交融为同一个 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日的清明节。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好吃冷或早先煮好的食品。相传这个风俗发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良介之推(别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短吃少穿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往后他安稳归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归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个犒赏逃亡时期曾辅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示,才赶快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但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建议纵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必定会救母亲出来。但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特别悲伤和后悔,将二人埋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纵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严禁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第二年 ,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爬山祭祀介之推,他们发现埋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生,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为今日的清明节风俗。

在春光明朗、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风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此刻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阴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先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类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

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洁净而明亮。故谓之清明。 ”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以后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风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原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一样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归并为一了! (二)认识清明节的风俗:


走进清明感觉传统清明节主题学习班会



清明节的风俗是丰富裕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插柳植树、放风筝、荡秋千、拔河等一系列民俗体育活动。

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田野游玩,赏析春光。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光阴,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常不可以随意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时机,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高兴,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清明节是杨柳抽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风俗。人们踏青时随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

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广泛的风俗。听说柳枝拥有辟 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单是时髦的装修,并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风俗相关。今日看来,任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伤害,是不宜倡导的。

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广泛流行的风俗。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录:“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 ”先人还以为清明的风很合适放风筝。 《清嘉录》中说:“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在先人那边,放风筝不只是一种游艺活动,并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以为放风筝可 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好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全部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荡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荆楚岁时记》记录: “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 ”唐朝荡秋千已经是很广泛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风俗的重要内容。因为清明荡秋千随地可见,元 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嬉戏。

拔河。初期叫“牵钩” “钩强”,唐朝始叫“拔河” 。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流行于军中,以后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竞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风俗的一部分。

除以上活动外,清明节的传统游戏还有踢球、斗鸡等。 (三)复习相关清明节的诗句:

唐朝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节气雨纷繁,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哪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南宋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则写出了当时作为南宋国都杭州的清明游玩 之景:“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整理去, 万株杨柳属流

莺。”倾城而出寻春游玩,笙歌到处,杨柳依依,莺叫声脆,梨花风起。这是何等美 好的清明景致啊。到现在杭州仍有“柳浪闻莺”一景,即是从这首诗中化出。

温庭筠《清明天》:“清娥画扇中,青树玉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 他写的不是一般人,而是常年禁闭在后宫的宫女们,在清明节也获得了放松,

在大自然的漂亮风景中穿越似的嬉戏,一会儿碰下了花上的露水,一会儿在纤弱的柳枝中穿行,真的是人在绘图中同样。


走进清明感觉传统清明节主题学习班会



宋朝王禹称的《清明》诗则写出了一个穷书生的困苦生活: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念书灯。 ”这就是贫困的念书人过的清明节。

(四)怀念远去革命先烈们,为他们吟诵赞歌。

男:又是一个清明节,我们站在威严庄严的烈士纪念碑前。 女:天空为今日垂泪,松涛为今日哭泣。

男: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长眠于地下。 女:历史不会忘掉他们,共和国不会忘掉他们,我们更不会忘掉他们。

男:曾几何时,我们的先人以先进的科学和绚烂的文化耸立在世界民族的峰巅。 女:而近百年黑暗与辱没的历史,又将她推向深渊。

男:为了改变这全部,多少仁人志士在苦苦探究与奋斗中抱恨而去。 女: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烈士们的鲜血才点亮了中国的今日。 男:今日,我们在这里以革命的名义想一想过去。 女:以现代化建设飞快发展的现实来告慰英灵。 合:先烈们,你们安眠吧!

男:松涛阵阵,那忧如是先烈们发出了宽慰的浅笑。先烈们,假如你们在天有灵,就请你们看一看你们的鲜血灌溉出的漂亮的鲜花吧!

女:历史刻在石头上的记录能够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逝,但刻在人们脑筋中的记忆,却永久清楚。

男:有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内心的纪念碑却永久矗立。 女:我们不会忘掉,我们怎能忘掉!

男:长辈流血牺牲,只是是为了让我们拥有一片晴空,呼吸自由的空气,赏识这漂亮的鲜花吗?

女:不,他们希望的是受过深重灾害的祖国在我们的手中变得更为富强、漂亮。男:前辈们,你们祈盼的幼鸟羽翼已日渐丰满,女:我们将把重任挑上逐渐成熟的肩,

男:将来的社会需要我们建设, 女:美好的将来在向我们呼唤,

合:我们将用勤奋和智慧去创始明天, 男:让我们记着这威严的时辰, 女:让我们记着这郑重的承诺,

合:我们,要让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旌旗,永久飞扬在祖国的蓝天! 三、活动总结

经过活动,让队员们认识清明节的由来、风俗、诗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感觉清明祭祖的民族文化,激励大家更为爱祖国、爱家乡、爱师长、爱同学,指引他们从小建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d2fd1fb14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