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先天罗经十二支”》,欢迎阅读!
先天罗经十二支”
段注解(2011-11-03 00:05:14)转载▼标签: 八宅八卦风水开运周易阴阳杂谈 分类: 内经参悟
先天罗经十二支,后天再用干与维。
八干四维辅支位,子母公孙同此推。
陈传:
十二支、十二次舍和十二辰作为黄道360°(中国古时为365度)的基本空间单位出现得很早,而二十四山最晚也在西汉被广泛的使用于卜易,近年出土的汉朝司南亦发现有二十四山的刻度,证明二十四山罗盘最迟在汉代发明,并非到了东晋才由郭公发明,更非到唐朝才由杨公发明的。若依史书记载,二十四山应该发明于伏羲,读者参阅青囊奥语之传自明。三合家称三合盘为杨盘,而三元家称三元盘为蒋盘。后者的说法或许正确,但称三合盘为杨盘这种说法肯定不对,因为杨公在经文中根本没有提到过三合盘中三盘的概念,都是后人妄自测度硬加上去并端出杨公大名来唬人的。又说地盘和天盘由杨公所发明而人盘由赖文俊补上,均无稽之谈。赖仙与杨公一样,只用地盘一盘而已。杨公只用地盘而不用所谓天人二盘可以从经文中推敲出来,也可以从其流传世代尚近的徒子徒孙所做风水案例中找到证据。在江西三寮村附近曾公宋朝的十世孙媳合葬的“观音望海”穴是曾氏历尽艰辛、与其岳父斗智斗力才得到的名穴,其墓碑上清晰注明的坐向是坤艮兼未丑,这坤艮兼未丑正是地盘的坤艮未丑,指南针上的读数是43°!磁偏角有约540年的变化周期,或许当初下葬时坐向所兼度数要跟现在兼度有所不同,但仍然可以相信,距离现在900多年前曾家葬祖时使用的应该是地盘立向。茂名地区一些江西学成回来年代稍近的地师,如清朝的黄魁儒所做坟墓墓碑上所注,亦与今天地盘读数相吻合。如果说地盘用于格龙定向,人盘用于消砂而天盘用于收水,古坟墓碑上的坐向符合地盘现时读数还不足以说明消砂纳水也是使用地盘,那请读者仔细读完本书后再验证古今风水案例,也对自己住宅风水推敲推敲,这样你就会确信,杨公看风水只使用地盘一盘而已!以现代风水案例来证明这个结论非常简单。我们先来证明,杨公收水也是使用地盘而非天盘。先以二十四山为基本空间单位来探讨,暂时不管下面我所说的四十八局是否真正符合曾公所讲四十八局。一宅假如坐辛向乙兼酉卯,收向上乙卯水,是为向水一路应为吉利,起码是没有问题。若以天盘来论水,天盘乙兼卯属地盘的乙辰而天盘乙兼辰属地盘的辰乙,此两局水实际上都大大的不吉利,读者朋友在现实中找寻案例证明就好,千万不要试验。门窗炉灶在此两局方位也以凶应,能做正确处理,如开地盘乙卯门窗、置地盘丁午炉灶,又立即转凶为吉。还可以随便举出很多其他例子,都足以证明水也以地盘而非天盘来收纳。至于消砂,同样是用的地盘而非人盘。如果说人盘用以消砂,为赖仙所发明,难道杨公在世时只懂收水而不知消砂之理,要等到赖仙的发明才完善了杨公的风水理论不行?断无此理!消砂之理更为复杂,本版又不全部公开挨星理论,因此难以继续举例彻底说明,读者须自行探索。
曾公称十二地支盘为先天罗经,而二十四山盘为后天罗经,除了说明两种罗经出现的先后顺序外,还交代了其制作所依据的易学原理。十二地支之十二为四乘以三,四与中五所反映的是河图五行的生成关系,河图称先天,故十二地支盘曾公称为先天罗经,十二地支每支占据30°;而二十四为八乘以三,八合中五反映的是洛书五行的逆克关系,洛书称后天,故后之添加八干四维合十二地支中间部分而成的二十四山盘曾公称为后天罗经,十二地支和八干四维各占15°范围。
二十四山即地磁场之二十四区,每区15°,二十四区合圆周三百六十度。其中地磁子午山的中轴线为地磁场的经线(假设地磁场是纯粹的偶极子磁场的话),其他山家中线均为与子午经线成15°整倍数夹角。因此二十四山是地磁场方位名词。实际风水操作中除了要考虑某目标点地磁场的平面方位外,还须要考虑其“高低”,如《青囊奥语》中“晓高低,星峰细辨得元微”。但杨公的本意实际上并不是指海拔的高低,而是目标点相对于观测点之仰角大小,仰角大者高,小者低,这相当于天文学上球面坐标系的纬度。所以平面上的二十四山实际上是一以地磁场北极为极的球面坐标系,类似于天文学上的赤道坐标系。曾公撰著《青囊序》约在公元十世纪初,当时世界上还未发现磁偏角现象,以为地磁轴即为地轴,磁南北极就是北南天极。实际上,目前地理北极和地磁场北极之间有11度多的角距离,而地理南极与地磁场南极则有近25度的角距离。地磁轴穿过南北的极在最近时期连续的向西漂移,每年经度(西经)增加约0.007度。按照这个变化速度,假如近数百年维持不变的话,那么北京明故宫建造时距今坐向变化已经有4度左右,即建造时立的应是子午正向而不是现在的子午兼癸丁(约4度半)了!考虑到北京现在5度50分西的磁偏角,若以地理坐标来看,北京的坐向实际上是子午兼壬丙1度强。实际上,地球各地综合磁场的偏角并不会长期地朝同一个方向变化,而是有着近六百年的周期性。如果北京地区也差不多是这样的话,那么今天的故宫坐向与当年紫禁城初建时的坐向就应非常接近,因为紫禁城的年龄正好也是六百年上下。世界上最早做磁偏角连续测量和记录的城市是伦敦,始于公元1600年,这约600年的磁偏角变化周期便是根据伦敦公元1600年开始400年来已经测量到的变化趋势推算出来的,是否正确还须后面200年的进一步观测来验证。
地磁场在空间的延伸范围在朝着太阳一面有数个地球半径之大,而在背着太阳一面则有数百个至千个地球半径之大,将月亮也包裹在内,形状仿如个彗星。向着太阳一面较小的磁场范围是由于太阳风的压迫令其收缩所致。目前科学还不能彻底解析地磁场的形成和变化机理,但已经确切的知道,正是由于地磁场的存在才使地球表面免于暴露在太阳风的直接影响之下,保证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物种生存所须的基本气候和温度条件。
河图和洛书这两幅图究竟是什么东西,所反映的又是什么规律?河图和洛书是太阳两种视运动的表述。洛书反映的是太阳周年视运动,也即太阳在恒星背景上的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实际上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所产生的一种从地球观测到的太阳逆时针方向的相对运动,以冬至点作为主点、北黄极为极、黄道为基圈的黄道坐标系实际上便是我们祖先几千年前所发明的洛书!它所说明的是一回归年里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动以及相应的季节变化。而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则用河图这样一个平面化了的赤道坐标系来表述的。这个赤道坐标系相当于天文学上的第一赤道坐标系,是以北天极为极、天赤道为基圈、子午圈为主圈、天赤道和子午圈在地平圈上的北交点为主点的顺时针坐标系。
古人最初注意到的天文现象是太阳每天的东起西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从子时开始,用十二个时辰表示了太阳的不同高度和方位,放到罗盘上就是每个30°的顺时针地支盘。而最早看到的叫先天。古人慢慢又注意太阳在恒星背景上的逆时针周年视运动,且随着太阳在黄道上的每15°的位置移动,二十四节气也依次更替。一个周年视运动是一年,一节一气是一月。将八干四维插入十二地支相邻各支的中间并覆盖左右地支各四分之一,形成了一个新的二十四单位、每单位15°范围的罗经实质上反映的是逆时针运行的太阳周年视运动盘,因此管它叫后天罗经。由此可见,日时是用先天罗经来表述的,而年月则用后天罗经来表述。但真正的风水罗经二十四山中的地支却又是顺时针标刻的,这说明,风水罗经实质上是一个先后天复合的罗经,各支被八干四维之二两头覆盖,各7.5°,而各干维也都同时覆盖着两个地支。位于下面的十二地支是先天罗经,而覆盖于上面的八干四维及下面没有被完全覆盖而露出一半来的十二地支中间部分,就是后天罗经!从年月日时四柱时间来看,日时属河图先天,而年月属洛书后天。
只看见先天看不到后天固然不对,但只看到后天而看不见先天同样也是不全面的。现世盛行的飞星风水理论是光用后天而不管先天的,因此理论上不能成立。谈养吾认为二十四山只是方位的代名词,关键在于抽爻换象,与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这样的概念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系,罗盘上东方甲卯乙的标刻只是一个习惯或巧合而已。谈氏这样的理解同样也是只看到后天没有看到先天,与杨公的风水理论也不相符合,读者参阅《天玉经》中有关章节即可明了。
也有些风水理论单纯从干支字义上理解,以为支者枝叶而干者主干,因此干重而支轻,特别强调水要天干来去,都是胡猜。曾公指出,八干四维辅支位,则罗盘二十四方位里地支重而干维轻说得明明白白。道理何在?这当然是后天罗经的干维只是先天罗经里地支的边缘部分,而后天罗经的地支则是先天罗经里地支的中间部分,中间重而边缘轻,理所必然。龙穴以山为主而以水为配,因此宝照才有“发龙多向支神取”一说。
子母公孙的推求当然也就应符合以上原理。细论宗支关系是《天玉经》的范畴,曾公没有深入交代下去。曾公把地支与天干分为两大类,杨公天玉经则是分为江东、江西和南北三般卦,进而分为东西二卦,然后是宝照经的天地人三元龙的运用原则,曾公所称的先后天罗经与杨公天玉宝照理论体系本质上是一致的,曾公是将杨公严密的理论体系予以简化和概括,二公所说并无矛盾之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d2c0686bed5b9f3f90f1c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