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围城观后感

2022-05-03 11:08: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十月围城观后感》,欢迎阅读!
观后感,围城,十月
十月围城观后感

十月围城观后感

《十月围城》是一部好电影,看得很过瘾。世界变了,我们也变了,看《十月围城》,找回最初的感动。

《十月围城》是大陆和香港合拍的影片。在我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题材的选择、明星的搭配、精细的制作、丰富的角色、编剧和导演的能力,陈可辛制造的这部商业巨著绝对是完美的典型。它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影片,是一部新主流的商业电影。从理想主义的革命情怀到纠缠不清的男女情感,从君臣、兄弟到父子、父女、主仆,那么多复杂的人物关系,交杂在两个小时的影片里,不仅将剧情讲清楚了,每个人物还都很饱满,实属不易。

《十月围城》讲述的是在1906年的一天,孙中山要在香港停留半日,召集同盟会各路精英计议武装起义,推翻清廷。而清室亦闻知此事,派出一百名杀手在港截杀孙文。于是,在乱世中的凡夫俗子,用生命去保护陌生的革命者的故事就此上演。影片中的精神领袖孙文是一个内容支点,就露了一次脸,但这个镜头却牵出两条线:刺杀与反刺杀。

《十月围城》里的人物几乎是些平头老百姓,甚至只有一两个人如陈少白、李重光知道自己背负着民族存亡的历史使命,有着寻找救国之路的理想,并愿意为这种理想献出所有、甚至生命,义薄云天。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懂得那么些大道理,有的只是坚定地信念,美好的愿望,以及善良的本能。

他们当中有的人是为情而死。如车夫小四就是为了感谢主子帮他成家立业和多年来给他的稳定生活,为了明天可以娶媳妇,此乃主仆之情。

刚开始如行尸走肉般的赌棍沈重阳,为了钱可以出卖灵魂。后来前妻用他女儿的命运与尊严说服了他,他为了能做一个有尊严的父亲,实现人生涅盘而牺牲。

戏班的方红为了完成父亲没完成的心愿,为了能安心的带死去的父亲回天津老家,毅然决定加入了这次行动,此乃父女之情。

有的人是为义而死。如乞丐公子李郁白为了报答李玉堂每次经过他身边时扔给他的那一块大洋的恩义,为了还替他赎回铁折扇的恩义,换得他答应“保护一个人”的性命交换。

有的人是为节而死。如卖臭豆腐的李复明为了可以名正言顺的回到少林寺,让世人知道自己是好样的,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他们都为革命牺牲了,但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革命,尽管各自的信念不同,但最终却凝聚在了一起,保护孙中山。在参加行动时没有人豪言壮语,看似动机都很平常,但就是因为这么平常的动机,才引人共鸣,更让他们的牺牲显得更加悲壮。中国能从腐朽的满清时代一直走到今天,归根结底就是由这些带有“瑕疵”的老百姓一点一滴创造出来的。

从反刺杀这条线看,我最喜欢商人李玉堂和李家车夫阿四这两个角色。李玉堂,应该算是保护孙中山的第一大功臣,也是带动整部影片向前发展的人物。他一直都知道如果清朝继续领导中国,只会让人民更加民不聊生,他是赞成革命的;但最初他只同意以钱物资助,自身绝不涉及政治,并坚决反对儿子参加革命。当李玉堂第一次在街头看见儿子激情澎湃的发着革命传单、喊着革命口号时,他震惊了、错愕了、气愤了,但更多的是不安。当他在儿子的书房发现有关革命的书籍时,他立马跑去责问将此书送给儿子的陈少白。他愤怒了:“我40岁才有这么一个儿子,你为何要把他拉进来!”对儿子安全的担忧在这位父亲的脸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情节的递进,陈少白失踪了,李玉堂不得不担负起保护孙中山的重任,但他只想自己加入战斗,并不想爱子也卷入其中,反复提醒儿子“这些天外面乱,少出门”。这时的'李玉堂很温情,是个慈祥的父亲。当他发现儿子就是孙中山的替身时,他的血液凝固了,他知道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了,儿子已经进入了这场生死的决斗中。

当他看见儿子身亡时,他失控了,这个被他视为比他自己生命还珍贵的独子再也回不来了,这时的他是多么的无助与彷徨啊!这样让一个儿子惧怕的父亲,在此时让我泪流满面。李玉堂由被动革命变为主动革命这一过程,其性格与心理的改变与时代的发展相吻合,颇具文学意义。

车夫阿四,是个孤儿,心性善良,老爷李玉堂和少爷李重光对他很好,为了感谢老爷和少爷的恩情,毅然加入了这次行动,并帮忙要求小时的玩伴加入进来。影片中阿四有个铃铛,一共响过三次。第一次是少爷没有和家人一起吃饭,老爷生气的冲上楼,阿四摇响铃铛为少爷报讯,少爷因此才得以把被父亲视为“禁书”的书藏起来,避免了挨骂,这次的铃铛声充满了孩童的稚气。第二次是阿四拉着老爷从阿纯旁边经过,摇响铃铛,对阿纯打招呼,充满了爱意与柔情。最后一次是玩伴包十被阎孝国用竹竿刺穿时,那铃铛刺耳的“叮”了一声,定住了,悲壮的气息开始弥漫。其实,细细想来,那铃铛就是阿四自己。

影片中的反派阎孝国……不,我并不觉得是反派,我觉得他也是一个英雄,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但只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他没有眉毛,不苟言笑、阴毒、凶狠,但却与革命者一样执着,一心为国。也许他的执着是一种可笑的荒谬,但那仅仅只是因为选错了信仰,愚忠清廷,他这才把一心想推翻清廷的孙文等革命党人视为不共戴天的仇人。刺杀孙中山在他眼里是一次维护国家利益的行动,最终为报效朝廷而死在老师的枪下。


阎孝国受过西洋教育,但他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男人。他做人很有原则,他认为,他们针对的是孙中山,一切与孙中山无关的人都不要伤害。他手下几次想绑架孙中山的母亲来威胁孙中山,但都被他严厉制止了。对于既是敌人又是恩师的陈少白,为报师恩,他同样不伤害。结尾已经癫狂的阎孝国高呼,“老师,学生以报国恩”,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悲悯的情绪,不禁再次落泪。

影片中陈少白有一句台词“革命是要流血的,玩命的”,孙中山在会议结束时的一句“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文明之痛苦”,以及影片中的大量相当血腥的打戏遥相呼应,影片至此完美落幕,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cadf4d8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b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