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欢迎阅读!
了解学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更好
地教育学生。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工作就成了没有目标的活动。 教师的职责是通过恰当的教育手段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但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看待学生心理问题呢? 教师应具有一双慧眼, 疏导学生心理问题。 并且通过积极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对待学生心理问题,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
心理学研究认为, 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原有心理水平与新的心理需求之间的矛盾, 由于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表现出一些伴随年龄特征的发展性心理问题, 作为教师不应单理解和盲目等待, 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冷静对待学生心理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方能在此基础上实施教育活动。 正因为如此,学生才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所以教者只有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正确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对待学生心理问题,要做到全面系统的疏导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系统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其先天遗传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当学生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时,教师不应简单地仅从学生问题本身找原因, 而应该看到背后隐含着的许多综合的影响因素,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首先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 教师要了
解和预测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掌握一定的应对策略。其次重视学生智力和潜能的开发,培养积极情感、个性与社会性良好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冲突与危机的早期预防, 从而直效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对待学生心理问题,要用独具匠心的慧眼进行疏导
好奇乃知识的门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处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教师没有认清其心理问题的实质,缺乏及时和适当的引导,一味地采取灌输教育的方式,讲大道理,其结果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和对抗, 甚至还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与抑郁等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 如有的学生在学校里常常心不在焉,课堂上身在曹营心在汉,要么做小动作,要么偷看小说等。 因此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在疏导中求解决。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成功。 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作为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特点,对学生的“问题”予以适当的疏导,而不是“硬碰硬”。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关心、帮助和理解,寻找问题的根源,耐心教育引导。 像小学阶段,有些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中学阶段,有些学生可能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等。这类问题并不严重,只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加以疏导,大多可以顺利解决。 四、对待学生心理问题,要更新观念,持之以恒疏导
观念决定行动,只有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开拓创新,才会永不满足于现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可能更多关注那些聪明、听
话、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忽视甚至冷落那些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被同学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缺点或缺陷的学生、与教师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与教师对抗的学生。因此,对待这些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和个性,采取既因材施教,又平等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教师要走进心灵,呵护其成长,持之以恒地疏导在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教师始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有一定责任和权益的主体,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发展特点来培养学生。 同时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隶属的人,否则只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甚至酿成学生的心理问题。 所以我们教师要解放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总之, 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和认识, 是教育的基础,也是认清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基础。因此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疏导和解决好学生心理问题, 帮助学生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用智慧来启迪学生,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c7bcff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