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有哪些》,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1.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我认为有效的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下面几个主要环节:理解《课程标准》、把握教材体系、分析学情、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精选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编排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等环节。
★理解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分析教科书,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把握教材体系。不仅要了解每一课的内容和具体的知识内容,还应分析每一课的结构、内容与单元主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或地位,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分析学情。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否采用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是教师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设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的依据,具有引领和指导的作用。需要设定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三维目标)、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教学重点,也即重点知识。在每课中均处于核心的地位,具有统领性、代表性、典型性等特点。教学难点需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确定,而非教师的教学角度。是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存在认知障碍、理解困难或实践难度大的知识内容。教学难点的确定,应是知识学习与学习方法、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相结合的最佳契合点。
★精选教学资源。在充分利用教科书材料的同时有必要再精选一些材料,使其起到补充教科书材料不足, 或弥补教科书材料单一、抽象、静态等缺憾,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讲授式、组织研讨活动、自主探究活动等。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活动教学过程和活动,是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是指教师组织教学的程序和环节,也是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程序和环节。 ★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讲授式,组织研讨活动、探究活动等。 ★编排教学过程和设计教学活动。本部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应把教学内容、教学进程、学生活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及教学指导策略表达清楚,可附教学流程图。常态(常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一、明确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版本、学科、单元、课时及课题。
二、确定教学目标:即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任务,教学目标应该是可以预测的,这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可测的目标才能给学生指出明确的学习方向。 三、确定教学重点难点:这是教学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不能偏离主干知识,学生学不会的,应该有办法让学生学会。 四、选择教法:即教师如何“教”。“教无定法”,教师个人教学的艺术特点是确定教学实施策略的基础。教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用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
的“学”,使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这是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的问题。 五、导学方法:即学生如何学,采取怎样的“学”的策略,才会保证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六、教学准备:与本节教学相关的工具,如课本、挂图、多媒体等。 七、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一节课的导入,不仅为教师讲授新课作铺垫,即为进入新课学习提供背景,还应具有引发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功能和作用。 (二)探究新知:是课堂教学的主干部分,也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 (三)体验发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体验发现,巩固提高。
(四)拓展延伸: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系统归纳和总结。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的水平,通过积极的引导,将教学的这个环节交由学生完成。使他们既重现和复习了刚刚学过的知识,又在方法和技能方面得到一次训练的机会。
八、板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力求以尽可能简练、精当地文字、符号、线条、图形、图表等表现手法,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丰富而复杂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概括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九、教学后记(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学设计的延伸,也是教学设计的必要环节。客观公正的教学反思不仅能矫正教学行为,还能提高教学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2、学情分析都包含哪些方面? 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一、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新内容之前,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应达到一定水平,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形成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效。 二、了解学生的心里需求。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心里需求就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学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对学生的“可能”进行预测。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这不仅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动提高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关注课堂效果。真正的学情源自于课堂,最有效的学情分析应是对课堂教学的高度关注。
五、观察课后效果。对学生课后的联系也是进行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从学生对待练习的热情,可以感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从学生完成练习的质量,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堂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态度,这对确定学生再学习的起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c702aa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