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乞巧的诗意少的

2022-04-24 03:12: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乞巧的诗意少的》,欢迎阅读!
古诗,诗意
古诗乞巧的诗意少的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首诗。这首诗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意思):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比喻 古诗《乞巧》教学反思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重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取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充分体现了传统“诗教”的熏陶、感染功能,也体现了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 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复习了以往积累的古诗,还学习了一首新诗,同时还诵读了很多很七夕有关的古诗,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诗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还应自发地去了解、去学习、去积累,去发自内心地热爱古诗,你们能做到吗?


当然,这堂课既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诵读还不够到位,我想,怎样挖掘诗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真正读出诗的神韵,还需要我再度去思索吧! 改写小作文

在古老的传说中;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那个晚上,人们早早的来到户外仰望着碧蓝的天空。因为牛郎织女要到鹊桥相会了,会有成千上万的喜鹊排成一队,建成鹊桥让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还有一个传说,在乞巧晚上,姑娘们用五彩线穿九孔针会变得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每当这时,家家户户的姑娘对着天空用五彩线穿九孔针,也不知道到底穿完了多少条丝线,就是为了能有一双和织女一样灵巧的双手。

这时,唐代诗人林杰看到了这幅情景 ,顿时诗意大发写下来这首诗: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骑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c4a8e3b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