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提高科技新闻学术研究水平之我见》,欢迎阅读!
提高科技新闻学术研究水平之我见
摘要 科技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我国学术研究及论文质量总体有待提高;中国科技新闻学会这方面工作还处在相对分散和自发状态,科技新闻传播方面的学术论文质量还不够高,少数研究论文甚至不符合论文写作规范。“提高学术论文质量要从提高引用率开始。” 学会须树立组织性权威,做大量和细致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关键词 科技新闻学术研究;论文质量;措施
科技新闻传播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基本原理和规则上它与新闻和传播学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性。它的特性就是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它与科技活动、科研成果、科技界人物、科技政策等有关,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有关,与自然界色彩纷呈的种种现象有关。对科技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学术研究,在我国是个新兴领域,在发达国家也是一个远未成熟的学科。在他们哪里,科技新闻作品一般在综合性报刊上出现(专业化科技新闻报刊数量很少),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比较好。我国专业性科技报刊种数比较多,但是科技新闻(乃至科技知识)的普及还很不平衡,滞后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速度。据统计,中央和北京市部分接受调查的报纸中,科技新闻的平均比重只占3% ~ 4%, 个例只有1.6%。
参考国际资料,“科技新闻是新闻的一个分支,它用报道的艺术把科技信息在公众论坛上表达出来。在大众媒介上传播科技知识,要求在科技界和新闻媒体之间建立一种特定的关系。但现在这种关系的建立,充其量只是正在开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科技新闻传播在全世界仍是一个很新的很有研究价值的学科。发表这个论断的是世界著名的百科搜寻媒体,它还进一步表述说:“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为中心的角色,科技新闻的数量迅速增长,科技界和新闻媒体之间的互动也在增长。”“科技和新闻媒介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支柱’,两者在方法论上互相区别,特别是在如何发展各自的现实,做法上很不一样。正是这些区别,造成了某些困难。新闻比科技更偏向轰动效应和推测性论说,而科技则把焦点对准事实和对实验的度量。 ”这些论述不能不使我们更加感到,研究和实践科技新闻事业,路程是漫长的,任务是很艰巨的;加强科技新闻学术研究,不但是新闻界和新闻传播领域的事情,也是科学技术领域的事情。科技新闻事业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不可或缺的实际意义。
一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1988年成立以来,很重视科技新闻学术活动,组织了10次全国学术年会、6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学会早期曾编辑出版《科技新闻论集》,进入新世纪后又编纂了《科技新闻实践与探索》。在这些学术活动中,产生和发表了一大批学术论文(与社会上涌现的相关学术著作一起),对促进和改善科技新闻转播,对创立和丰富我国科技新闻传播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在,学会成员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有关著作,经常在学会主办的《科学新闻·学术专刊》上发表。近年来由学会主办(协办)的《科技传播》《硅谷》《中国科技信息》等杂志的编辑和出版工作有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所以说,科技新闻学术研究的发展形势是积极向上的,已经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
但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科技新闻学术研究活动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许多有关学术论文的质量还不够高,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改进和加强。
任何一个学会,首要任务和工作都应该是搞好学术研究和组织好学术活动,学会的水平和影响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学术上的建树。
我们现在的学术研究工作还处在相对分散和自发的状态,学术会议中产生的学术论文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论文甚至于不符合学术研究的规范和要求,有时候甚至出现某些浮躁和滥竽充数的现象。
二
学术,是指较为专门、有系统的学问 。科技新闻学术论文是在科技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研究课题中,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新的科研成果或创新见解与知识的科学记录,或者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科技新闻实践而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科学家冯长根2008年著文指出,我国的学术论文存在6方面的问题:引言笼统、不介绍同行工作、参考文献太少、缺乏研究过程、缺乏原创、不介绍已有成果 。他在这篇文章和后来的有关会议上,对这6方面的问题做了深入分析和阐述。笔者认为,他的观点和意见,不但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而且同样符合科技新闻传播研究的实际情况,同样适用研究科技新闻传播的学术组织和个人。冯长根说,“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术论文”,并明确指出:“提高学术论文质量要从提高引用率开始”。
优秀的学术研究论文,有时候可以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如果我们承认科技新闻传播有“学”,那么,对科技新闻传播足以产生格局和进程影响的,那样成熟的论文或著作可以说还尚没有产生出来。科技新闻传播领域是一个个姹紫嫣红的百花
园,大家既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就要去长期建设它经营它,把组织好雕琢好每一篇论文或每一次学术活动,都看作是为这个百花园增添芳香和艳丽。
现实告诉我们,我们对学术研究的注意力还没有做到坚持不懈,研究工作还没有做到常态化。平时与准备召开学术会议的时候相比,工作中呈现出或松或紧的差别。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2006年11月)以“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为主题,是经过很多专家学者反复认真的研究思考才确定的,会议中的专题论坛也做了缜密的组织准备,所以总的看这次会议的内容比较深入,也比较符合我国乃至世界的现实需要。但是,在会议开过之后,我们对学术研究和学术动态的跟踪就不够及时和深入了。为了开好会议,利用网络和其他大众媒体进行宣传和联络活动比较多,但会后对于会议成果和会议论文,宣传就很稀少。在社会上,如果一个热心的受众需要查询会议成果、论文内容,或者需要了解一些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或主张,或者查阅会议代表或有关人物情况,事实上都是很困难的。打开会议主要主办者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的网站,人们发现,能够获得的实质性学术性内容竟少的可怜。
学术论文的撰写是有通用规范的,国内国外都有不少讲解这个问题的书籍资料或讲义 。可能多数写作者对写作规范也并非不知不晓。但是,如果我们翻开国内有关科技新闻传播的论文集或有关学术会议成果的资料,就会发现,严格遵守国际国内公认的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并不很多。有的论文不是论文,是工作总结。工作总结要成为论文,就需要理论提升,就要把实践经验升华到理论的水平,并且在写法上也要遵循学术研究的规律和规范。
这种现象可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对学术研究所必须具备的系统性、积累性,以及它的历史作用等等并不是很重视。这种不够重视,不啻为一种社会消极因素。
既然学术论文是课题研究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那么在获得新进展之前的原有“进展”是什么,从学术研究的系统性角度看就是很重要的事情,不能认为可有可无。新鲜的学术词语和学术命题,除已经约定俗成的以外,凡是别人或先前有人提出的,应该在文内或注释中交待清楚,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摆在学术记载的地位上,再加上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或阐述,这样才对学术发展更具意义,这不会降低作者本人及其著作的学术价值,也不会影响业内专家的评价。相反,普遍地规范地这样做,能在已有研究成功的基础上不断搭建和积累学术体系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健全性,不断提高学术研究整体水平。笔者在国外著名大学的教授那里见过不少很有分量的论文,这些作品所提供的注释、出处和参考文献都很充分,有时候这些注释和出处所占篇幅竟然比论文本文还要长。对这种现象,业外人可能觉得学究气氛太浓,而业内人身临其境,从中获益良多,却认为很有必要。当然这里不是说一切文章都要那样写。讲话、致辞、工作总结等应用文章,不必本末倒置地把时间花在出处和注解上。但是研究性论文,在我国就是经常不认真把出处、注释和参考文献收罗其中,这就不好,这是一种在总体上很不利于学科发展和建设的现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c396f2893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