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要有的五声是什么

2023-02-08 12:05: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课堂要有的五声是什么》,欢迎阅读!
五声,语文课,有的,小学,什么
小学语文课堂要有的五声是什么

新版课标颁布已近5年,广大一线教师正努力把理念转化为行动落实在课堂上;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语文学科本身“本体”教学的失衡,导致现在仍有很多教师“死死攥住内容分析与思想挖掘”这两根稻草不放,语教学仍然“少慢差费”。究其原因,还是课标理解不到位,思想上仍依恋老办法,图熟悉省事。岂不知,这样最终是贻害学生。就一节小学语文课而言,要想让教师贯彻诸多理念,肯定是不现实的。那么,能不能有一种“化繁复为简单,切肯綮而f然”的办法驾驭课堂呢?笔者以为课堂上应有“五声”。

朗朗的读书声

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实际教学,“朗朗的读书声”都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标志。它已成为一种符号,镶嵌在人们脑海中。苏霍姆林斯基经过15年的研究试验,得出结论:小学生达到正确、流利、理解的朗读水平,一般要经过200个小时朗读和200个小时小声读的训练。这跟我国传统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异曲同工之妙。荀子在《劝学》中:把为学之术概括为“始于读经,终乎读礼”“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叶圣陶也十分重视对现代文的“美读”。可见,学生只有在不断诵读中才能产生语感,从而牢记文章,在不断累积中获得语用经验。重视诵读,正是遵循了汉语特有的规律,通过诵读声音传情达意,比无声的文字更能表现丰富的内涵。

当前,教师需要研究的是根据不同的课文,指导朗读,如何变换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比如,写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写事的文章,要体会如何记事传情。此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愉快地“读”中,充分感受和积累语言。

沙沙的写字声

现在不少人写字很慢,甚至十分潦草,错字连篇。其主要原因是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没有养成好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写字姿势正确”和“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要求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推出《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将300个“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的字种位列其中,目的是“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另外还推出《义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共计3500个常用字。这样,更有利于孩子较早地顺利开展阅读。

师生的应答声

大家现在比较认同阅读课要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其用意是避免问题的碎片化,不要耗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以提高阅


读效率。这是没错的。问题是语文课并不等同于阅读课,还有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不同的课型;况且,即使是阅读课,也不见得篇篇都能设计出主问题。不同年段的阅读有不同要求,一篇课文的处理,本身也有字词、读文、写字等方面的评价和纠正。课堂上甚至对学生的表扬、鼓励、暗示、组织、管理等,都属于常态课中的师生应答。这种应答不带有表演性,更接地气,是广大一线教师最熟悉的常态课中的应答,有时甚至是一句玩笑,一点幽默;这种应答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创设愉悦的“教学场”,是局外人所不解的,也是没有长期磨合无法达成的一种教学默契;这种应答,浑然天成,已经不仅局限于教学,它的深厚基础是植根于教师与学生长期共处的情感积累,是一些公开课、示范课所忽略的课堂正常声。

合作的探究声

这里所说的“探究”,不仅指学生之间的探究,更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高质量探究。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某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设定“神机妙算”是最值得探究的词语,学生理解了这个关键词,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于是,当学生初次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后,教师就将学生直接引到探究主题上:“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具有探究价值?”“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用心体会。”锁定这一探究目标,推翻传统模式,直入主题,化繁为简,灵活讲解,抓住重点,辐射全文,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对话声,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伴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它是从最具探究价值的词语入手,指向教学目标,师生共同搭建完成的。当前的课堂,学生间的探究被大力倡导,但与之伴生的是蔓延性和低效性,教师应在规范学生课堂探究的同时,鼓励师生合作的探究。这才是课堂探究的主流,应该大力提倡。

语用的练习声

语用,即语言文字运用。语文的本体是语言文字语文应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课程。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是巩固性练习,也可以是应用拓展性习练,还可以是无声的思考、有声的表达和交流。这期间,生生间、师生间要有讨论和推敲,甚至质疑,而不是死水一潭,机械地抄录;它是伴随着思考的深入而必须展开的交流,也是检验教师是否成功地设计科学合理且饶有兴趣的“语用”练习的关键。 当然,小学语文课堂毕竟是打基础的。以上所言,也是强调“读书、写字、交流、互助、实践”,哪一项都不可偏废,并且长期的“习得”就能形成习惯,而这种习惯确实可以受用终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c1d53cf5b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