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池上、小儿垂钓

2022-03-27 19:11:5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池上、小儿垂钓》,欢迎阅读!
池上,垂钓,古诗,小儿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池上》《小儿垂钓》)

教学内容】

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理念】 1.“简”出三味

从疏通古诗进行表层解读,到体悟古诗进入中层解读,再到挖掘古诗达到深层次解读,设计既体现古诗学习之“三味”,又把学习的三大目标“球形”融合,所以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聊字聊诗,聊意聊趣,聊聊趣事诗。三个步骤中简练问题,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效果。

2.“合”出高效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求同存异是整合的关键,从整合入手解读古诗,突破古诗教学的习惯模式。分步解读,则是在整合之间的跨度上,深入感悟意象与情趣。用“总--总”的教学模式引出同类“童年趣事诗”的课外拓展。 3.“聊”出轻松

两首古诗都是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把感悟诗中意境和体会童真、童趣作为教学的重点。用聊天的方式,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3.情感目标:感受乡村孩子的纯真、可爱 教学重点】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聊“字”、聊“诗”。 1.学生自读,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朗读古诗,强调:

◇《池上》“撑、艇、萍”,后鼻韵母读清楚。

◇《小儿垂钓》“侧”,平舌音,“稚”,翘舌音。“映身、应人”注意押韵。 3.聊字:撑艇萍稚侧

4.聊诗: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再推敲推敲相同中的不同。

【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发现古诗的相同与不同,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 二、品悟诗眼,聊“意”、聊“趣”。

1.自由读诗,聊诗中画面,解决基本诗意。追问中点拨重点词的理解: 《池上》:解、一道

《小儿垂钓》:蓬头、侧坐、莓苔、映身、借问、遥、应 2.深入品悟:猜一猜两个小孩儿各有什么心思。 《池上》

◇紧张。聊“偷”字。

◇高兴。拓展《荷花》片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及“莲叶何田田„„”诗。)品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小儿垂钓》

◇聊“遥招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3.把握人物形象:这是两个什么样的小娃? 4、积累两首诗:看画吟诵。

【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儿垂钓》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招手”之意历来存有异议。我以为,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萌生探究欲望、进而实现自主学习的良好契机。同时感悟古诗,不在于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于诗句的趣味和意味,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意,那份趣。】 三、得益课外,聊聊 “童趣诗”。 1.引导学生积累童年趣事诗。

1)幼女词 2)所见 3)宿新市徐公店


2.出示自选作业。

【为使教学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设计中抓住古诗主题教学“辐射点”,通过熏陶与体验,理解与感悟,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自由开掘的空间,而最后多元化的作业样式则在于激活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





《池上》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要有重点,同时,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其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教学中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评价中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图片资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出小娃的天真、可爱、顽皮



《小儿垂钓》教学反思

两首古诗的学习结束了,班中学生似乎仍沉浸在刚才的喜悦之中。由于诗中都写到了小孩,他们与班中的孩子有着许多的相似点,因此为了增强古诗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我让学生将古诗《小儿垂钓》进行了表演。准备开始了,各组学生都处于积极兴奋状态。一切准备就绪,各小组代表便开始登台献演了。在演到遥招手时,台下的不满声音出现了:不对,应该是摆摆手。”“什么呀,应该是招招手。于是,戏演不下去了,表演成了辩论了。见此状,我便让孩子们坐坐好,想一想,然后再进行有理由的陈述。一时,学生不知从何说起。见学生不作声,我便开导道:你们觉得遥招手与遥摆手的孩子哪个更讨人喜欢?这下,学生的思路打通了,他们觉得一个全身心钓鱼的孩子加上一点热心助人的品质更受人欢迎。但也有学生表示不同意, 第一首古诗中的偷采白莲子的小孩都能够得到诗人的喜爱,这个专注着钓鱼而拒绝问路的孩子怎么会不讨人喜欢呢?一时,大家无语。这到底怎么解决呢?追根溯源,还是我的引导出现了误差,应该将探讨的话题放在为什么文中用招手而不用摆手上,还不是在喜欢怎样的孩子上旁生枝节。的确,顽皮淘气的孩子也自有令人欢喜的地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bca220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