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完整版)劝学试讲教案》,欢迎阅读!
《劝学》试讲稿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三字经》同声朗读音频。(只听开头四句) 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可能答“三字经”,也可能回答读的具体内容,无论如何回答,都要将学生注意力引到所听的四句内容上来。
接着投影播放文字画面。请学生翻译这四句意思,重点落在“习”上。 师: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观点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但小他59岁的荀子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恶”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才能成为君子,成为善人。那么怎样学习呢?咱们今天……
二、课文学习
师:“劝”:劝勉。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那么究竟“劝学”为何意?
学生听课文朗诵音频,边听边标上小节号,给生字注音,尝试标出节奏记号。 听完后检查学生掌握情况。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学生一齐朗诵全文,注意停顿和发音的标准。
学生自由朗读并翻译第一自然段后思考:
1.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观点?(明确:学习不可以停止。)
2.为什么学习不能停止?有的人不学习似乎也过得挺好,那么荀子的这句话又有何意义可言?
(明确:这一点我们在探讨“性善论”与“性恶论”时已说过,关键在于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怎样的人。学生会说是“君子”,由是引入思考“君子”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要以“君子”为标准来理解荀子的学习观。)
解读第二自然段:
师:一提起“学习”二字,同学们便摆出一脸不耐烦准备听人说教的神情,多少个家长和老师面对学习难题都苦无对策,那么儒学大师荀子又有何高招呢?请同学们一起看第二自然段,先了解一下大意。
翻译第二自然段并思考:
1.这一段话里,荀子是否一上来就说学习有多重要?(明确:当然没有。) 2.为了让易流于说教的话题变得生动易接受,荀子用了一组比喻的手法(考虑到学生未必能答出)来论证,请大家找出有几个比喻?
(明确:共有“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五个比喻。即染料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取得的,但比蓝草更青;冰是水所结成,可是比水更寒冷;木材本是笔直而符合墨线要求的,但用火熏烤把木材制作成车轮,它的曲度就符合了圆规的要求,即使把它晒干也不再重新挺直;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属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锋利。此段也可简略地说,如果学生领会够好的话。)
这五个比喻和“学习”有何关联呢?怎么就归结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上的呢?
板书:学习的意义 解读第三自然段:
1.翻译本段,落实重点字词。 2.提问:
A.和第二自然段一样,荀子依然用一组比喻来阐述他的观点,请问有几组比喻?
(明确:五组比喻,见课件) B.这些比喻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荀子由一系列的比喻推论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3.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解读第四自然段:
1.翻译本段,落实重点字词。
2.提问:说完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接下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学生也许七嘴八舌地说很多,可以根据《荀子》原文作出肯定和评价,但最终引到第四段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上来。
荀子是如何论述的呢?还是用比喻的形式吗?
3.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b80789eb3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