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研究综述》,欢迎阅读!
郑和下西洋有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社会学院 092 邵雅琴 09161205
摘要:郑和的七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是空前绝后的。它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绝无仅有的。郑和下西洋充分展现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强盛,同时也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关键词:身世 动因 目的 意义 江苏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本文就郑和下西洋的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
一、郑和的身世及思想文化
云南晋宁昆阳是郑和出生和少年时期成长地。云南民族大学谢本书教授认为,郑和特定的
家世、自然环境和少年的活动,对他后来的航海事业有相当影响。云南大学朱惠荣教授认为, 郑和多种优秀品格的形成与其与家庭和故乡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云南昆明地方志办马颖生从五个方面论证了郑和是赛典赤六世孙。南京郑自海先生以郑和后裔的独特身份和视角记述了云南、南京两地郑和家谱的流传、散落经过及重修《咸阳世家宗谱》主要内容。
云南民族大学王子华教授认为,郑和尊儒、信伊、奉佛、崇道和重海,其多元文化观是其创造出惊天动地伟绩的重要原因,儒家文化观是其多元文化观的核心。宁夏社会科学院薛正昌研究员认为,宗教文化是郑和下西洋的思想基础和航海业绩的文化内核。郑和七下西洋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伊斯教、佛教、道教文化思想,体现了他的宗教文化思想的成熟。中央民族大学陈楠教授以藏汉材料为依据,探讨了郑和崇信佛教的基本史实及郑和崇信佛教与藏传佛教的关系。此外,南京静海寺博物馆杨波对郑和下西洋从海外带来的“水陆罗汉像”进行考证,阐述了水陆罗汉像的文化意义。福建莆田湄洲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周金琰、蒋维琰探讨了郑和远航与妈祖文化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周茹燕教授对明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一书的主要内容、版本及流传经过作了介绍。南通大学张祝平教授探讨了郑和下西洋与明代海洋文学的影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张燕波对明人小说《西洋记》写作的背景、郑和形象的塑造及校勘方面的价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二、郑和下西洋的动因和目的 文物出版社毛佩琦教授认为,郑和下西洋是明成祖雄才大略及其理想世界的一部分。朱棣希望成为一个儒家学说理想中的天下共主,他不仅要统治以北京为中心的大帝国,而且要以北京为中心在全天下推行“天朝礼制体系”,建立一个儒家理想的天下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显清研究员认为,“踪迹建文”、“耀兵异域”说是对郑和远航历史动因的猜想和曲解。海军指挥学院张海松指出,郑和下西洋直接动因是“定西洋”,但到第四次下西洋时,明朝已经开始北征蒙古,西洋的局势已得到稳定,郑和下西洋动因开始转向以贡使贸易为主。第七次下西洋有着明显的中兴明朝的背景,郑和下西洋动因就变为以恢复明朝在西洋的政治影响为主要目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的萧弘德先生认为,郑和远航的主要动机是寻求与帖木儿帝国改善关系或建立军事同盟,以摧毁活跃于中国北方蒙古残余势力。金陵图书馆的许廷长认为,朱棣“壬午之难”的负罪感,急于解
1
脱的心理,洗涮罪责的动机,转移国人视线的企盼,树立皇位正统继承人形象的主观需求等是他遣使下西洋的原动力和真正目的。贵州大学林振草、台湾中华郑和学会谢台喜、山西师大王承吉、四川达县师范高专潘良炽等都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动因及中断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南京大学的潘群教授通过对《明史•郑和传》中“耀兵异域”应为“耀威异域”的考证,认为虽一字之差,但意义别样。
三、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南京大学范金民教授指出:“郑和率领的七下西洋壮举,拉开了15世纪世界大航海活动的序幕,为世界航海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既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海洋活动的巍巍丰碑,又是15 世纪世界大航海活动的肇始,也是中华民族对外睦邻友好的具体体现。”大连海事大学孙光圻教授认为: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外航海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而且是一份珍贵的爱国主义精神遗产。但郑和下西洋违背了远洋航海活动内在应循的经济性发展规律,对明王朝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经济的适时转型造成了负面影响,以致蓬勃发展的航海事业大好势头戛然而止,最终导致了中国海权的丧失。台湾新竹大华技术学院赖进义先生和台湾中华郑和学会的王桂岩先生从历史与战略等层面,探讨了郑和远航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影响与贡献,并指出中华民族只有面向海洋才能走向世界。
与西方早期航海探险活动相比,郑和下西洋具有鲜明的和平性。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郑一钧研究员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人以自己传统的政治道德理念,尝试建立一种和平、和谐的世界秩序而进行的一次和平实践,这种实践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南京政治学院陈显泗教授认为,和谐与和平构成了郑和精神的精髓。华中师大杨昶教授则论述了传统“贵和”理念对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江苏郑和研究会的孔令仁先生从《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探讨了郑和远航的和平、友好与宽容。中共黄山市委办公厅吴顺辉认为,郑和远航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中国崇尚和平、睦邻友好、互利发展的良好形象。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的仲跻荣先生认为,郑和精神体现为忠于祖国、勇于献身、艰苦奋斗及“以和为贵”的思想,当代中国需要继承与发扬这种精神。江苏社会科学院刘振华女士认为,郑和远航以“共享太平之福”为宗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和为贵”精神,展现了一个和平友好使者形象。
四、郑和与江苏
郑和七下西洋,今天的江苏、福建等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明代,江苏地区是大明帝国的政治中心地区,南京是大明帝国的京城所在,同时也是郑和远航决策地、郑和船队修缮及往返的集结地。南京博物馆华国荣先生大会所作的关于2003-2004年南京明代宝船厂遗址六作塘考古发掘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一致认为这次考古发掘资料极具学术价值。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王亮功认为龙江船厂与宝船厂是两个厂,两者互不相统,各有厂址。
对于南京郑和墓真假问题,一些学者对传统说提出了不同看法。浙江平湖市志蒋苍先生根据2002年浙江省平湖市发现的一卷明代金书《妙法莲华经》,对传统“郑和卒于1433年”的观点提出异议,认为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是活着回来的,宣德九年秋冬病故南京。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季士家、江苏郑和研究会马光汝等先生也从不同角度赞同这一观点,认为位于南京南郊的郑和不是衣冠冢,是郑和本人真实墓葬地。
江苏太仓是郑和下西洋的锚地和归舶港。郑和远航是以太仓为代表的江南经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b2e7ce5524de518964b7d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