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在“愁”什么

2022-04-08 19:01: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辛弃疾在“愁”什么》,欢迎阅读!
辛弃疾,什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辛弃疾在什么

作者:董旭午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2010年第12

教辛弃疾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与学生一起研读江晚正愁余这句词时,笔者曾问学生:辛弃疾到底在什么呢?同学们的回答都不令人满意,为什么呢?先请看原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词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最高理想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河山的统一。史载,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47年后,1276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想起从前金兵肆虐、百姓受苦蒙难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思绪也像江水一样波澜起伏,再一想到自己南归后的遭遇,更是愁上添愁,忧愤久久难平。他本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而眼前的所见所闻,无不在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 要想欣赏这首词,我们必须走进辛弃疾当时的生活背景、理想追求和内心世界,必须与词人的生命与心灵深度对接、交融。细细品读词句:郁孤台下滚滚滔滔的清江水,47年来一直在这样悲愤地流淌着,成了百姓逃避战乱、妻离子散的活见证,这江水里又融入了多少流离失所、悲痛欲绝的百姓的泪水。抬眼遥望长安(指北宋都城汴梁城),可惜无数青山把它重重遮拦,望不见了。明写望不见国都汴梁城,实则暗写大宋的北方国土已沦丧,隐晦地表达出词人的满怀忠愤与痛惜——大宋的国都汴梁城早已不在大宋的国土上了!于是,词人慨叹: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词句自有弦外之音——“青山遮住了大宋的国都,毕竟遮不住金人的南侵和投降派的误国,遮不住南宋时局的危艰颓败之势,正如清江水滚滚东流,无可挽回呀!此地此景,词人怎能不愁怨、恨痛郁积满怀,于是不由得叹息江晚正愁余。这清江晚景,夕阳将没,凄风催寒,而那不解人心的鹧鸪鸟还偏来惹人烦,在深山里不停地啼叫,岂不愁煞人也!那夕阳将没的清江晚景,在词人的眼里恐怕也该有不便明指的象征义吧——天昏日将没,谁能来力挽这南宋危局!可见,这首词以眼前景道心上事,意内言外,寓意颇深,意境极高。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黄昏日暮,心上事则是故国之思、国危之忧、今昔之感、误国之愤、民生之悲、人生之叹等等,种种意念,难以一一具实指明,故一并寄托于这眼前景之中。

那辛弃疾到底在什么,这个问题就不难回答了。他愁的是大宋失去的河山何时收复,他愁的是流离失所、无处安身的百姓何时才能不再流伤心泪,他愁的是谁能来力挽南宋危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b04d6f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