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如何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2024-02-19 23:52: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课如何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欢迎阅读!
历史课,价值观,态度,进行,情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历史课如何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作者:陶云峰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2年第09

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也是教学具有规律在新课程中的体现。高中历史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主要突出以下方面: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下面谈谈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加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入备课,挖掘情感,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进行内心体验,培养高尚品德 备课是上课前的一个必要环节,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历史学科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不像历史基本理论和事例那样具体明确,需要历史教师去挖掘。备课的中心是备学生,所以,我们应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品格、方法等各个方面,学生知识的深浅、能力的强弱、品格的好坏、方法的优劣,是教师教学的客观依据。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接受、领悟古人的情感和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学生和历史的距离,在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历史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一个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升华。

例如,在讲必修1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二课《抗日战争》中,课程标准和教学用书中明确规定通过情景再现,分析日军侵略罪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极大灾难,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正确而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这教学目标,笔者从以下方面组织教学

第一,课前先让学生寻找一些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记录片、图片和史实,让学生先对这历史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信息,营造出一定的历史氛围,接着播放影片《南京梦魇》中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片断,把学生带回193712月那个充满血腥暴力、恐怖紧张的场景,当这段影片播放完毕后,学生感到震惊和愤怒,双拳紧握,恨不得冲上去同残暴的日军搏斗。在这种氛围下,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日本前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修改后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全面侵华战争的叙述等相关图片资料,进一步指出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兴起并歪曲事实,否认战争罪行,引起亚洲人民愤怒和反抗,导致中日关系的恶化。教室里一片哗然,大家对日本的所作所为表现出极大的愤慨。

第三,及时布置学生们撰写小论文,结合问题:作为一名中国当代青年应当如何看待这段惨痛的历史?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在课后递交的小论文中,学生阐述了他们对日军侵略罪行的痛恨和为祖国明天努力学习、努力向上的决心。从论文看,学生大多用一种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而不是盲目的民族复仇心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但牢记了日本侵华的历史,更自觉把历史与现实联系,增强关注祖国命运和民族前途,为祖国发展努力学习的责任感。总体来说,这节课对于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民主教学,解放情感,使渗透具有生动性说服力,在渗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历史课有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其思维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解放学生的主体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各自完整生命成长的教育。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笔者时刻谨记要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学生中间,出现在课堂教学上,积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课堂上,笔者经常保持微笑,态度和蔼,授课时也常走到学生中间,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话,师生共同探究问题,坦诚交换意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对老师充满信任感,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真实地进行交流,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如讲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讲詹天佑、冯如等爱国知识分子,讲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实等等,我们都要有适当的感情投入,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起振兴中华的志气和热忱。

当然在情感投入的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中的历史教师不仅要成为奔流不息的河流,更应成为善于寻找水源的专家型教师。以语言为例,教师精彩、富有感染性的语言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更能使渗透具有震撼性。例如,在讲战国赵国的武灵王时,为突出他勇于改革的精神,笔者做了如下的描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国纷争不断,各思其强,而此时的赵国确处于内外交困之际,在这种形势下,赵武灵王为了赵国的富强,采取了顺应形势的改革。然而他的改革却别树一帜,因为他把改革服饰装束作为当务之急。战国中期的战争已不同于春秋时代,战车已退居次要地位,骑兵已日益成为战胜的决定性力量。若仍固守传统服饰,就很难与强敌抗衡。所以,他决意胡服骑射以教百姓,但保守派却皆不欲强烈反对,面对巨大的阻力,武灵王没有退缩,在他的大力支持下,于是遂胡服招骑射,并基本达到了他的既定目标。虽然最后他惨死,但是他勇于改革的精神则永垂史册。通过如此的描述,学生更容易从丰满的史实中得到教育

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学生已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更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教师应尽力使学生在参与、神入历史中悟出道理。当然这一过程应注意教师的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尽力避免使学生的自主变成自流。例如,有位教师在介绍戊戌政变时,让学生课外阅读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三)梁启超的《谭嗣同》(片段)、或看电影《谭嗣同》《大刀王五》等片段。在情境再现的基础上,让学生以角色体验的方式编写一段简单的包含光绪帝赐衣带诏,谭嗣同带密诏见袁世凯于法华寺,袁世凯将此事曝光,谭嗣同从容就义的小话剧,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体验谭嗣同身先士卒的精神、坚强不屈的意志,更有效增强学生的社会历史的责任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利用传统节日及纪念日进行专题教育,在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例如,在必修1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三课《祖国统一大业》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用书中明确规定了通过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认识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可以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设计一组有关香港回归的纪念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第一,布置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查找大量有关香港回归以及近十年香港飞速发展的相关资料信息,并加以整理。

第二,利用班会课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组织活动,让各个学习小组派一位代表充当新闻发言人向同学们介绍香港与祖国分离、实现统一的发展历程,并介绍香港十年内取得的相关成就及其后的发展规划。

第三,由台下的学生充当小记者的角色从各位新闻发言人的介绍中搜寻有用信息,撰写新闻稿。

第四,由小记者们自由发言,谈一谈以后香港应该向怎样的方向持续发展,而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又该如何为香港和祖国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这种纪念活动,不仅能够顺利地完成新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目标,也培养了学生们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总之,在德育渗透的过程,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内功上要多加修炼、方法上多加探索,从而努力使我们的历史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建设,服务于未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a807e5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