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
导语
同学们,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你一定觉得很惊奇吧?这就是我国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微雕艺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记》,就是远在几百年前我国民间艺术中精湛绝伦的微雕技艺的精彩展示。
一、细读课文、掌握结构
(1段)概述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的主题及其来历. (2—5段)详写核舟的大小、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用事实说明雕刻者技艺精湛
(6段)小结总计全核舟的人、物、文字的数目,赞叹核舟的雕刻技艺。 结构:总——分——总 二、合作探究 研读第一段:
1、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 奇巧
2、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盖大苏泛赤壁云。
3、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4、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研读第2--5段,思考讨论:
1、第二自然段介绍“核舟”体积时,作者抓住了长度和高度,又写了许多小窗和对联,作者意在表现什么?
说明舟小,衬托景物之多,突出王叔远的“奇巧” ,从而也突出了说明中心。 2、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十六个字?
这十六个字是《赤壁赋》中的名句,刻上它们,暗示核舟所刻的是“大苏泛赤壁”。 更能突出雕刻人高超的技艺。
3、第二自然段主要采用什么说明方法?
这段主要运用数字说明的方法。核舟体积有多大,长有多少,高多少,船舱部分雕刻了多少东西,都各有其数,读来一目了然。 4、第三段是介绍船头部分,着重说明什么?
着力表现苏轼、鲁直和佛印三位游览者神情态度。 5、“苏、黄共阅一手卷”和佛印“矫首昂视”的神态呼应前文什么内容? 显示出他们不同的身份、神情、姿态,呼应“各具情态”。 探讨品味
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研读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
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 合作探究
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这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显示出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高超技艺。 三、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四、拓展延伸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 从语言看, 《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a360c481c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