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浪漫主义精神》,欢迎阅读!
精品文档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她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精神,并鼓励人们自觉地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持高昂的正气与民族气节,积淀为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弘扬其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为国家为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积极精神。创造更加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成为各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楚文化对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楚国人世世代代生存、繁衍、发展的文明旅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立志报国、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操;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以民为本、舍己为人的价值观等等。正是楚人的这种爱国主义传统,养育了屈原这样一位跨越时空、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世代典范。 屈原(约前340-前277),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出身贵族,加上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才能超群,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和擢升,受命担任左徒要职,“人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他的“美政”理想,即进行政治改革——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举贤授能”,刷新政治,限制旧贵族的权益;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收复失地。但是屈原的改革在内政外交上触动了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根本利益,与他们产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了他们的嫉恨和反对,在上官大夫等人的谗毁下,昏庸的楚怀王“怒而疏屈平”。屈原蒙冤被疏后。离开郢都,先后流浪汉北和沅、湘二水之间。屈原的很多作品,包括《离骚》等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第二年又攻陷巫郡、黔中。屈原痛感国家的败亡,自己又无力挽救,悲愤难捱。是年五月五日,遂自投汩罗江,以身殉国。
在“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战国时代,许多士人在本国得不到重视时。常常投奔他国。如商鞅弃魏相秦,孟子游说齐梁,荀子入秦适楚,韩非背韩助秦等,在当时士人们以谋取权位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为己任,屈原却不能。“帝高阳之苗裔兮”,屈原自小受到了楚文化的熏陶,受到了历史上爱国主义传统的影响。他生活在社会大变革和楚国危难现实里,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政治变革,使他形成了爱国主义的坚实基础。屈原是楚国的优秀儿女,是楚民族的灵魂: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楚文化最杰出的优秀文化遗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和深厚的爱国情感,是楚民族长期形成的一种传统观念的反映。
二、《楚辞》的爱国主义精神
列宁认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作为象征楚民族文化的奠基作品《楚辞》,它集中体现了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风貌。“楚辞”,是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新文体,是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与楚地的原始神话、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宋人黄伯思称楚辞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也就是说,它采用了楚国的方言,使用了楚国的声调,记载了楚国的地理,书写了楚国的物产。
《楚辞》是继《诗经》后于公元前三世纪产生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屈原、宋玉、东方朔、淮南小山等人的作品。而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楚辞》,屈原所作《离骚》、《天问》、《九章》、《九歌》等是《楚辞》的主要部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楚辞》中体现得十分充分。 《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他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是诗人蕴含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忧伤怨愤之歌。忠怨之情和爱国精神是《离骚》的主线。全诗内容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表现了诗人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表明了诗人忠君报国的坚决态度。“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其爱国爱民之心,掷地有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使粉身碎骨,他也决不改变志向。第二部分主要写诗
.
精品文档
人驰骋幻想。探求实现美政理想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第三部分,写诗人幻想中的追求。当诗人就要离开楚国的一刻,他在太空中忽然看见了故乡:“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这时,仆夫悲伤,驷马徘徊。车驾不能前行了。怎么能离开自己的祖国?“国人莫我知兮。叉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祖国啊,我既无法留,又不可去,只好以死殉国了!此情此景,何等悲壮啊!爱国激情。炽烈如火……
在《九章》中,《涉江》里的“长铗陆离”、“高冠崔嵬”体现了诗人忠直高尚的品格,“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宁死不变节的高尚情操。《橘颂》细致描绘橘树精色内白的果实和“深固难徙”的品质,表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眷恋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怀。在《哀郢》的最后,诗人用“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两个比喻,沉痛地抒发了至死不忘郢都的爱国情怀。
《国殇》被世人誉为一曲忠诚报国的赞歌。《国殇》所祭非天神,而是人鬼。殇。古代指未满二十岁而死的人,这里指为国牺牲的将士。把他们和天神同等祭祀,足见诗人对这些为国牺牲的英雄怀着崇高的敬意。本诗先写将士们与敌人激战及壮烈牺牲的经过,后写对牺牲将士的哀悼与颂扬。写法上先叙述,后赞颂,叙赞结合。《国殇》堪称屈原爱国主义精神的写照。在叙述部分里,首句用“吴戈”、“犀甲”描绘出楚国将士的雄姿。为下文描写他们牺牲之壮烈打下了基础,这是一群英雄战士奔赴战场,去和敌人作殊死的战斗的。“旌蔽日兮敌若云”,看似写敌人的强大、声势的凶猛,却从侧面反衬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诗的最后四句,对为国牺牲的将士作了高度的赞扬。既赞扬他们生前的勇武刚强、不可侵犯,更赞扬他们死后威灵显赫,永为鬼雄。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其实质就是热爱祖国人民。诚然,在屈原的诗篇中,直接描述人民的苦难,体现他同情人民的诗句很少,然而,他每一篇作品的中心都是紧密地和祖国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也和人民的苦难生活联系在一起。在他的作品中,仅《离骚》里用到“民”字的诗句就有六处:“哀民生之多艰”、“终不察夫民心”、“览民德焉错辅”、“相观民之计极”、“民生各有所乐兮”“民好恶其不同兮”。 闻一多先生说:在内容上,《离骚》怨恨怀王,讽刺椒兰,无情的暴露了统治阶层的罪行。严正的宣判了他们的罪状,这对于当时处在水深火热中敢怒而不敢言的人民,是一个安慰,也是一个激励。用人民的形式,喊出了人民的愤怒,《离骚》的成功不仅是艺术的,而且是政治的,不,它的政治的成功,甚至超过了艺术的成功,因为人民是富于正义感的。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是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树立的一座璀璨无比的丰碑。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推崇和隆重纪念。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伟大高洁的人格,千百年来哺育和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奋勇前进。 屈原的浪漫主义
《三国演义》吸引读者,是因为里面有运筹帷幄的谋士与英勇无比的武将;《水浒传》吸引读者,是因为里面有忠肝义胆的好汉与令人恨之入骨的奸臣。那么,《西游记》为什么吸引人呢?小时候只知道里面有一个孙悟空和一群妖精,现在重读渐渐领悟,这或许是源于它的超现实主义。
由此,不由想起屈原和《楚辞》了。屈原经过两次流放,可能已经逐渐看清了社会与自己理想之间的差距,在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之际,写出的诗文也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逼破屈原只能“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一生不得志的经历,迫使屈原只得在《离骚》中以245行的篇幅驰骋浪漫想象“往观四方”,天上人间,古往今来,跋涉奔波于漫长曲折的心路历程,从而去寻求理想、赏识与寄托。多少年过去,在屈原的影响下,《楚辞》也就成了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
浪漫主义的诗歌,不仅诗人自己可以尽情畅想,读者在欣赏诵读之时同样也可以融入那种意境,从而去感受诗人的理想。另外,由于浪漫主义的诗文大多都寄予了诗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在客观上,也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知道凡尔纳吧,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会被人那般喜爱,绝对与这个道理不无关系。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a325ef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