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水调歌头·舟次感成翻译赏析

2022-04-22 14:19:5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水调歌头·舟次感成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水调歌头,古诗,赏析,翻译
古诗水调歌头·舟次感成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舟次感成》作者为清朝诗人蒋士铨。其古诗全文如下: 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十载楼中新妇。九载天涯夫婿,首已似飞蓬。年光愁病里,心绪别离中。 咏春蠢,疑夏雁,泣秋蛩。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闻道十分消瘦。为我两番磨折,辛苦念梁鸿。谁知千里夜,各对一镫红。 【前言】 《水调歌头·舟次感成》是清朝作家蒋士铨的一首词。蒋士铨(1725~1785年),清代著名诗人、戏曲家、文学家。 【注释】 ①共命鸟:佛经中所载雪山神鸟名,又译作命命鸟、生生鸟。宋法云编《翻译名义集·杂宝藏经》“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共同报命,故曰命命。 ②可怜虫:语出《乐府诗集·鼓角横吹曲·企喻歌辞》“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又据《古今乐录》指为北朝苻融原作。 ③梁鸿:东汉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娶同县孟光为妻,鱼水相得,每逢进膳,孟光必“举案齐眉”,后世遂奉二人为夫妻关系和谐的典范。 【翻译】 无。 【赏析】 《水调歌头·舟次感成》此词作于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十月南归途中。蒋士铨于1745(清乾隆十年)二月聘张氏,同年十一月成婚,此后常年在外求学、游历,与妻子相聚时日甚少,连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长子知廉出生的消息也是在旅途中才得知的。词中“十载楼中新妇,九载天涯夫婿”句,当为实情记录。 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言“不幸的

1


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古代的婚姻亦复如是:既有焦仲卿和刘兰芝、陆游和唐婉因客观产生的不幸,也有蒋张这样兼有主观因素造成的不幸。蒋士铨婚后长期在外奔波,虽然是出于当时儒士难以摆脱的无奈,但其外出之频繁、离家之长久,与其仕途之追求似亦不无关系。此首词起首二句“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是说合法有情却难以相聚,既以之开篇,又以之定下悲剧性的基调。上片围绕“十载”“九载”句而设,泪似“秋河(即银河)”喻如牛郎织女天各一方,“首已似飞蓬”化用《诗经·卫风·伯兮》“首如飞蓬”一句,点出妻子张氏独守闺中的憔悴,一切“愁病”皆因“别离”。其中“新妇”一语,尤其沉痛,绝非漫不经心道出。结婚已然十载,妻子竟然长久独居,闺房犹如牢房,时光流逝,她的青春也被迅速无情地吞噬,而这正是因为自己外出奔波(尽管多半出于无奈)。作者饱含沉痛写下此句,出于真诚的内疚和反思非有情丈夫不能为。 下片是作者内疚的继续与发展。与上片“新妇”相呼应的是“几见”两句。照常理,让自己的妻子“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是一位丈夫(特别是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丈夫)所应尽的职责,事实却不然。全篇仅有的一处欢乐情景,其实却是沉痛的衬托,冠以“几见”一语,沉重的内疚立即凸显,妻子的长期委屈凄苦亦不言自明。蚕丝绵绵不断,雁行比翼并肩,蛩鸣缠绵哀怨,这些似乎都是与夫妻双方有关的描写,但只要稍加思考,即可知是侧重于女方的,因为男子尚有事业的追求,女子只能以思念填补空虚,以幻想麻痹自己,最终陷入愁病之中。作者对妻子的“消瘦”只能“问道”,念及梁鸿,更加内疚不已。“谁知千里夜,各



2


对一灯红”的别离思念愁苦画面,正是“共命”“可怜”的真实写照,虽似信手白描,却是力透纸背之结。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9ed57b8a7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