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格律研究报告》,欢迎阅读!
唐诗格律研究报告
小组成员及分工:
王瀚中负责研究与著文; 黄子恒负责研究与提供资料。
指导老师:高映东
主要过程和方法:
以查阅资料和合作研讨为主,以实践创作为辅。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颗金光耀人的珍珠——那就是唐诗。唐朝,是封建史的巅极;而唐诗,则是艺术史的顶峰。学习了十年的诗,对诗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对诗文化产生好奇心。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文化,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中国古代诗词格律,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学习诗词艺术,加强自身民族自豪感。
我们先认识一下诗的基本知识。诗有两种分类法,一种按句数可分为由四句组成的绝句和由八句组成的律诗;一种按字数分为五言、七言。两种分类法相互取交集,则得: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七言律诗。
讲到诗,就必须先谈一下它的韵。韵是什么呢?韵就是诗中句子末尾最后一字的尾音。现在我们有了汉语拼音,所以对韵的理解就能更容易些。比如:“楼”读“lóu”,“愁”读“chóu”。这两字韵母相同,若都是在句尾,就叫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第一句不押韵,七言诗第一句押韵;不管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其偶数句都要押韵。押韵是诗的生命,也是评价是否有诗韵的标准。当然,有些特殊的例子如:“ang”等带“-ng”音的字是押韵的,例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无题·李商隐》。
诗韵,就是人认为一首诗存在的音乐感。这音乐感是因平仄的有序排列而产生的。平仄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前二者为平,后三者为仄。阴平类似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一声,阳平类似第二声,上声似第三声,去声似第四声,而入声,已经在普通话中消失,只有一些地方方言里还保存了入声。
平仄在诗中不是随意排列的,它有着严格的格律。五言律诗的平仄可以成为以下两联: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交错变化,即能构成五律的两种基本格式。一种叫仄起式,即以上述的上联为首联,上下联交错使用。一种叫平起式,以下联为首联,上下联交错使用。
例如:
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 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 海酿千钟酒,山栽万仞葱。 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五律·西行》毛泽东
七律的平仄则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仄起式和平起式与五律的规律相同。一种叫仄起式,一种叫平起式。七律的首联要用韵,则首联的最后一字押韵。
也举一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毛泽东
至于绝句,大家可以简单地认为是律诗的一半,其平仄变化是相同的。 在此要说明一个手法,即“粘”。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第二相一致。“粘”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前后两联的平仄不会雷同,亦可方便大家背诵诗的平仄规律。
诗的基本知识已大概介绍了,接下来就要学以致用。举个例子:我要写一首诗。那么首先要确定内容和体裁,我决定要写一首抒发胸中愤闷之情的七言律诗。确定完毕,就开始在头脑里先编辑一联,比如我想到:“江波浩浩逆舟船,空愁鸿鹄翅有伤”。然后思考一下它可以成为第几联。我将它定在首联,但是我发现对句中“伤”字不押韵,于是用了近意字“残”。而且由于这句的平起式的,所以,“愁”字经改成一个仄音的字,当即被改成“叹”字。这样,首联就定下来了。
一般地,律诗的颔联与颈联是对仗的。对仗大致分为:工对和宽对。工对即同类词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宽对则是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对仗,没有工对的严谨。所以,颔联和颈联是最让作诗者头疼的两联。
还是刚才那个例子,我在脑中搜索了三个例子:诸葛亮六出祁山,岳飞及赤壁之战。于是经过整理得到:“六出祁山多险阻,一身壮志恨艰难。黄龙已是黄梁梦,赤壁终为赤火寒。”由于要“粘”,所以,“出”字改为“过”。又因为对仗的要求及与意境的配合,“多”字改成“愁”字。
最后再添上尾联:“竹艋轻帆全倶备,求风不到奈谁烦。”来总结全诗,抒发情感。
这样,一首诗就基本成型:
江波浩浩逆舟船,空叹鸿鹄翅有残。 六过祁山愁险阻,一身壮志恨艰难。 黄龙已是黄粱梦,赤壁终为赤火寒。 竹艋轻帆全倶备,求风不到奈谁烦。
写完后,多读几次,看看有哪些词句不通顺,与意境不合,再进行一至两次改动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9dbf21e10a6f524ccbf85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