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策略》,欢迎阅读!
“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策略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对各阶段教学都提出了一定要求。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必须要注重自身的责任,确保在实际开展教学时能够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制定针对性教育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方法,引导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解决其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问题学生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实际情况阐述了相关解决对策,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特征;问题学生;策略
引言:在教育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所谓问题学生主要指的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而且学生都是脑发育正常,但由于其学习过程中不够重视自身的责任,并没有遵循家长与教师的引导,从而有低能的表现,其中形成这种原因的主要因素就是受不良环境与教育不当的影响,导致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溜号的现象,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来讲,其基础能力相对较为薄弱,一旦没有精力听讲,则会受教学进度影响而无法正确学习数学知识。
一、问题学生心理特征的主要表现 (一)缺乏学习动机
在小学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经常会出现溜号及不注意听讲的现象,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动机,这激发同时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学习动机,他们甚至会将学习作为一种负担,根本谈不上对学习产生热爱与兴趣,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外界的表扬与鼓励,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难有效激发。
(二)缺乏信心,逆反心理较强
问题学生由于自身基础水平较差,从而导致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并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同时也会被同学瞧不起,导致学生的学习信息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课堂上并不会主动发言,即便被教师提问,也难以正确回答问题。再加上问题学生,由于在课堂接受过不公平待遇,导致学生经常会有逆反心理,不仅没有积极听讲,而且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还会故意犯错误,不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甚至会干扰周围学生听课。
二、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分析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走出自卑的阴影
据实际调查分析,问题学生多半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信心,而且还会有自卑的现象,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不足,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解决其性格孤僻与情绪低落的现象,使得其能够积极与同学交流,并主动参与问题的回答,同时还需要对症下药,确保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而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这样有利于调动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其能够积极回答教授所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发表自身的意见,同时能够学习他人的学习技巧与方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得到教师与同学的帮助,能够提高其学习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消除逆反心理
由于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相对较强,尤其是受到不公平对待的现象,其在课堂学习与课下想要表现自己,同时影响学生。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不足,父母及教师需要注重沟通,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尽可能采用多元化方法,帮助学生消除逆反心理。而且教师需要重点研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深入了解问题学生的个性心理,并针对心理特征,合理的制定教育方案,尊重学生,并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引导其积极参与学习,同时需要注重对问题学生的鼓励与表扬,使得其能够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上遇到问题时,能够积极向教授请教,得到教师的帮
助,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积极参与各个学科的学习消除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得其与其他小学生一样,热爱学习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激发上进心,引导学生走出厌学低谷
问题学生不仅无法提高自身的成绩,而且经常会有厌学的心理,还会表现出情绪焦虑、精神压抑、没有上进心、不注重成绩好坏,而且针对自己的不良行为并没有对其进行矫正,还会引以自豪,甚至会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教师的引导与督促不够重视。除此之外,问题学生的兴趣爱好受到限制,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不足,教师必须要事先分析学生厌学的因素,从而做好思想上的引导,并从教学模式寻找原因,改进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热爱学习,合理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件,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使得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当中能够感受到快乐,并注重人才的培养,遵循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挖掘其潜在能力,使得其能够健康成长。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实际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为啥能够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教师需要重点分析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学习的因素,确保能够注重引导与督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逆反心理,与缺乏自信的现象出现,为学生设计针对性学习方案,使得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参与课本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能够积极与同学沟通交流,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向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赖兆平. 寄宿制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1):271-273.
[2]魏晓蓉.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23(04):139-14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9d3849b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