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20201127050716)

2022-08-18 09:26:3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地理《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20201127050716)》,欢迎阅读!
知识点,20201127050716,环境保护,地理,高中


高中地理 选修六 环境保护 知识点总结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

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环境问题的表现: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

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 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

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 、过程的不可逆性: 3 、规模的全球性: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 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基本观点:征服自然

新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 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保持平衡与协调。

1)概念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



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社会的全面进步。



1页共30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 21 世纪议程》环

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 :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 污染物排放

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 :河流 >湖泊 >地下水 ( 原因从流动速度 , 更新周期 , 溶解氧考虑 )



重金属污染 :



污染物 : 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 : 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



“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



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2页共30




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



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海



底栖息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5、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



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

危害海底生物 静水环境 静水环境

②沉降:撒粉状石灰,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



④围栏:小面积油污,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



⑥燃烧:油层达 2mm



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 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



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宏观性控制对策 : 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 技术性控制对策。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





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 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3页共30








2. 城市废水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3. 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 4. 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5. 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技术 (三)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发展节水型农业 2. 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 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 (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



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城市垃圾的特点



1、数量大 2 、品种多 3 、变化大



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例如沙土掩埋、微生物分解等,使垃



圾回归土壤



2、传统方式:用垃圾和粪便堆肥,使有机质回归土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注意:上述两种方式,不能处理所有的固体废弃物。



3、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一)固体废物减量化



1. 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



4页共30




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二)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1. 物质回收利用,如从废弃物中回收提取有用成分,如纸,重金属等

2. 物质转换利用,如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水泥,进行堆肥,产生农肥,取代某种工业原

料等



3. 能量转换利用,如能有机废物的焚烧处理回收热量、发电,利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







(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 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



主要污染物



主要来源

50%来自汽车尾气

危害 有毒

碳氧化合物,主要



CO



氮氧化合物, NO



汽车尾气 造成酸雨(硝酸型

酸雨)

NO2

5页共30




碳氢化合物



汽车尾气 与氮氧化物形成

化学烟雾



氯氟烃化合物



制冷剂,发泡剂 破坏臭氧层,形

成臭氧空洞



颗粒物



矿物燃料的燃烧, 影响城市空气质

汽车尾气,采矿,建 量的主要污染物



材,冶金等工业企业和



人类的农耕活动



硫氧化物( SO2



含硫煤的燃烧 造成酸雨(硫酸型

酸雨)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1、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



10 微米

2、空气污染指数( API):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



染程度。例如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



3、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



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



③长期过量吸入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



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6页共30




②燃煤



③机动车尾气



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



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



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酸雨:



1、酸雨―― PH值小于 5.6 的降水;PH值小于 4.5 的为重酸雨



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



酸雨



3、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



性气体



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 , 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 , 危害土壤生态 , 农作物减产③腐蚀



树叶 , 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 , 钢材 , 造成建筑 , 铁轨 , 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 原因是燃烧高硫煤 ) ,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 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的原因:



7页共30


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

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

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

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⑤南方阴雨天气多

▲ 我国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 SO2 污染控制区

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

⑤加强废气中 SO2 的回收与利用

臭氧层破坏

1、原因:

①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

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氯氟烃类化合物)

2、后果 :①影响人类的健康。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

的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道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过量的紫

外线辐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

②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水生生态系统,会直接引起整个水生食物链的破坏。

3、治理措施:①减少破坏臭氧层的有害气体的无度排放

, 如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改为无氟制冷剂)②寻找新的替代品,对替代品的研制要加大力度。

全球气候变暖

8页共30

,


















































1、原因:



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



②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



CO2等温室气体增多, 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影响:( 1)不利影响:



①冰川融化(主要是大陆冰川融化影响)



, 使全球海平面上升 , 威胁沿海海拔较低的国家

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



②可能使得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 如干旱、洪水、极端气温等 , 影响生物生存 . 低纬地

区可能降水减少 , 对农业影响较大 .



③影响全球生态系统 , 改变生态环境而加快生物灭绝速率



.

. 冰川融化使

2)有利影响:积温增加 , 可能使农业增产 , 中纬地区水热条件可能得到优化



冰盖下面的生物得以被发现 , 增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



3、措施: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的清洁、可替代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③进行大量的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宣传;



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调整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



直接的途径



2、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酸雨和二



氧化硫污染



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9页共30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淡水资源短缺:



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



---------- 多年平均径流量

2、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 ---------



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

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







㈠世界淡水资源短缺



1、原因:



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



,湖泊, 浅层

地下水



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量增长快



人类对水的需求可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农



业部门用水量最大,占世界用水量的



23 以上。

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



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 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



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



㈡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







1、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10页共30




人为原因: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



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

严重



2、⑴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



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



原因:水污染严重



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



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



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



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



4、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



㈢、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中国 淡水紧缺解决对策)



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开渠引水――――解决



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



降雨



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



11页共30


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

, 调整产业结构

二、耕地日渐减少

1、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

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

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㈡、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

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

3、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灾毁耕地

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4、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

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 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㈢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2页共30










































※※耕地的利用与保护



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 ---------



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2、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 --------



3、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



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



※※土地退化的防治



1、土地退化的定义 ――-土地资源的质量的降低,自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



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2、土地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



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



3、土地退化的表现 -------



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

4、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 母质在水力、 风力、冻融或重力等 外营力作用 下,被破坏、剥



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广泛应用的“ 水土流失 ”一词是指在水力作用下,土壤表层及其



质被剥蚀、冲刷搬运而流失的过程。



5、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地区 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土地退化现象

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

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13页共30




青藏地区



寒漠化

6、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石漠化:发生地 -------



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

外力作用 -------



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



人为: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



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为例



外力作用 ------



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①破坏植被 ----- 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



轮荒

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



④人地矛盾突出







2)江南丘陵:红色荒漠 外力作用 ------ 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③河流水 系发育,侵蚀能力强



人为: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



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



外力作用 ------



风蚀作用

原因:自然: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



生态环境脆弱



14页共30




人为: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农垦④水资源的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



环保⑥人地矛盾突出



7、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



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



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



③农牧业措施:等高线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



8.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4.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



三、一些矿产资源频临耗竭



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



①总量虽丰富,而人均占有量低



②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



③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能源分类:







1)按产生的方式: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其中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千百万年前理 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又称为化石能源,它们是当今世界中一次能源



的三大支柱,构成了全球能源家族结构的基本框架。一次能源中还包括



水能、 太阳能 、风

15页共30




能、地热能、海洋能、 生物质能 以及核能等。



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



电能

是最主要的二次能源 电能是从其它形式的一次能源转化而来的。焦炭、汽油、煤气、沼气



等。



2)按利用时间长短:

常规能源:已大规模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



能源: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





3)按性质:



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

㈠化石燃料的分布



1、煤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



中国 -------

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最多,



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



2、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主要油田分布区

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

中东,北非蕴藏

半球





量最丰富。中东是世

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

西

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



美国西部、

半球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



16页共30

(沼气)


伦比亚







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

陆架







西





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

哈密盆地

----



3、思考:你认为西气东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

西气东输是 21 世纪初中国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既有利于西部大开



发战略和协调东、西部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㈡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



以煤炭为例



影响



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采



空区地面塌陷;煤炭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自燃;矿山排水造成

水土环境污染;等等。



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的堆放要占地,可

输与

能破坏景观,造成污染。

存放

会产生大量的 CO、粉尘以及多种芳烃化合物,污染空气;释放



利大量的 CO2,造成全球增温;释放 SO2和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形







成,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可能改变土壤性状,危害农作物与

森林生态系统。



▲ ㈢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



17页共30




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



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



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



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



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



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用可再生能源的代替化石燃

料资源



二、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生物能,地热能的分布与优缺点



1、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能源结构已经由石油时代逐渐过渡到包括石油、天然



气、煤炭和核能、水电等多种能源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时代。



2、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必要性



①从全球发展趋势看,由于人口数量增长,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人类对能源资源的需



求持续增长。



②化石燃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引发的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显著。



所以,今后世界能源的总趋势是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和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



3能源消费结构:是指消费的各类能源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目前,我国能源



消费以煤炭为主,占 70%左右,而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占



60%左右,煤炭只

30%左右。



18页共30




㈠太阳能 -------



最重要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1、太阳能的优缺点



优点:①能量巨大②清洁无污染③可再生,用之不尽



缺点:①能量分散,密度低,利用困难②受天气影响大,只能在晴天使用



2、太阳能的利用方式:①光热转换②光电转换



3、影响太阳能分布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②天气:晴天多,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阴天多,则少



③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地势低,大气层厚



④大气透明度: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透明度差,则弱



4、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①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洁净,透明度好,对太阳



辐射削弱作用小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③纬度低,太阳辐射强



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的原因:雨多,雾多,晴天少



台湾、海南岛西南部太阳能丰富的原因: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



㈡风能



1、风能的优缺点:



优点: ①可再生②清洁无污染③风力发电,成本较低



缺点:①能量密度低②受季节限制,风速不稳定③储存、输送困难



2、我国风能分布规律:



空间:北方>南方 ;从海边向内地迅速减弱,内陆又增强



时间:冬春>夏秋



3、风力发电站选址:年平均风速高,风力较稳定地区



㈢水能 -------------



使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

19页共30




1、水电的优缺点:



优点:①可再生②清洁,无污染③发电成本低④水电站建成后,兼有多种效益



缺点:①建站周期长②搬迁居民③发电量受水量季节变化影响④可能给库区及周



围地区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2 我国水能分布(影响因素: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㈣潮汐能



1、分布:狭窄的海湾,浅海,江河入海口



2、优缺点:干净、无污染,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㈤生物能



1、生物能传统利用方式 --------



柴草,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造成资源的浪





2、新的利用方式 -------



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为新能源,制取受温度限制。南

方利用时间长,北方利用时间短



3、沼气是农村比较理想的能源的原因



①原料丰富,可分散制取,就地使用



②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不足问题



③缓解燃料同饲料、肥料间的矛盾



④实现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增产



⑤促进封山育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4、怎样解决我国农村能源不足问题:



①营造薪炭林②发展沼气③开发小水电④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⑤推广省柴灶



20页共30




㈥地热能



1、优缺点:



优点:①成本低廉②可再生



缺点:①开发技术难度较大,所需费用较高②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③更新速度慢④含有



有毒物质,注意环保



2、分布:板块交界处地热能丰富



生态环境保护



1、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



2、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1、※森林破坏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



2、世界森林覆盖率 30%,中国森林覆盖率 16.55%



3、原始森林:①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②热带雨林:存



在于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地区



4、我国森林的分布: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②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



弯和喜马拉雅山南坡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



5、森林的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



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



森林的经济价值:①制作家具②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③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④重要的建

筑材料等



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首要价值:改



善生态环境



21页共30




▲※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



三北防护林 ------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沿海防护林 ------



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 ------



城市绿地的作用 -----



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红树林 ----------



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

6、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



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



7、森林破坏的原因:①过度的焚烧开垦②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



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



8、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流经湿润区,雨季长,降水量大,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②流域面积广,支流多



③有些年份季风活动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洪水与川江洪水叠加



④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特别是荆江段,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⑤中游无足够的调洪和滞洪场所



人为原因:①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洪峰流量增大



②中上游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泄洪



能力下降



③中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水能力减弱



91998 年洪灾灾情与往年相比加剧的原因:



1998 年锋面雨带长期停留此地,流域内普降暴雨;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中下游围湖造







22页共30




二、保护森林



▲我国保护森林有哪些措施



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③计划采伐,采育结



合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⑤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⑥提高人们的环境意







天然草地的分布 ------



降水不够丰沛的地带

经济价值 ------



发展畜牧业的基地

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调

生态价值 -------



节气候



一、草地退化



1、草原地区环境特点: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



2、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 ( 承载 ) 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3、草地退化人为原因:人口增加 ---- >畜牧产品需求增加 ---- >超载过牧 --- >草场退







草地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 草地退化的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



4、我国草地的分布



年降水量小于 400MM,北方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青藏高原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







1)本质:社会经济问题

2)解决的关键: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2、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23页共30




⑴原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



严重



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



源不合理利用



⑵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



式③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⑥退耕还草,严禁滥



牧,滥垦,滥挖



湿地的▲生态价值 -



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经济价值 ------



提供丰富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水运 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

社会价值 ------



一、湿地



1、湿地的概念:掌握世界《湿地公约》中的湿地定义:



(1) 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

(3) 状态:天然

低潮时水深 6 米以内的海域。 (2) 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



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



2 中国湿地现状



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 26 万平方千米 ( 不包括江河、池塘等 ) ,占世界湿地的



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 3)分布: a 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

(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地势低洼,排水不 畅,易积水④河流泛滥);



24页共30




b 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对涵养水源、调节





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日益减少的湿地 1、湿地减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时间漫长):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



人为原因(时间短暂):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



海滨滩涂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导致水量减少



2、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



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调节气候



( 调温,增湿 ) 、调蓄水量 ( 减少洪水 ) 、美化环境 ( 旅游

圣地 ) 、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



加。



3、案例: a 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



b 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②引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c 中亚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

剧②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



d 中国西部湿地比较少的原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



4、对“围湖造田”问题的认识分两方面:一是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大多情况是因为人



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二是



如何解决,开源即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节



流”即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最终实



现良性循环。



三、保护湿地



25页共30


1、目前存在的问题:①填平湿地,建造楼宇②裁弯取直,水泥护坡③人工明渠,水泥

河岸

2 ①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④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⑤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3、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热带雨林

4、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①物种本身有发生、发育、消亡过程(被自然环境淘汰)

②火山喷发、陨石橦击地球、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

③外来物种入侵

④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⑤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⑥工业化、城市化等带来的大气、水等环境的污染

⑦战争,核试验

⑧人口增长

5、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早期

----- 狩猎和采集;现在 ----- 和破坏生态

6、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 ( 措施 )

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③离体保护,建基因库,

种子库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和成因

1、现状: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2、原因:

26页共30

污染
















































自然原因:我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自然灾害多。我国地形复杂,多山



地、丘陵,平原面积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①巨大的人口压力②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特征



1



地区名

自然背景



主要生 态问题

森林破

大兴安岭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大兴安

A

岭西侧

半干旱草原区 西侧,内蒙古

坏、土壤侵 蚀(风蚀)、

草地退化

半干旱草原地 区,降水少

过垦,过 牧,过樵

西北干 西北干旱 草地退

过度樵

B旱半干旱地 半干旱荒漠绿



洲区

化,土壤侵





暖温带半

黄淮海

C

平原区

原区

湿润黄淮海平

蚀,次

生盐碱







降水丰富, 河流

带丘陵区

土流失

荒,过度樵

降水少

采,过垦,

暖温带半湿润

地区,春旱严重, 蒸发旺盛,多大 风,地势低洼

亚热带丘陵,

人口密

集,过垦严 重;不合理灌

毁林开

南方亚

D

热带丘陵区

南方亚热

发育侵蚀强烈

亚热带

E

的横断山

山区,云贵高

蚀(水土流

地地区,地质条件

西南横断

土壤侵

亚热带丘陵山

柴,陡坡开荒

毁林开

荒,过度樵

27页共30




区、云贵高



原西部亚热带 丘陵山地区

失),森林破 坏,物种灭 绝,生物多

复杂,坡度陡峻,

土层浅薄,降水丰

柴,陡坡开荒









样性锐减



土壤侵



蚀(冻融侵

人为活动

高寒地区,气

候变化,生态环境

的影响

青藏高 青藏高原

F



蚀,冰川侵

高寒地区

蚀),草地退





脆弱



4、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①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②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③保



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5、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①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的重点生态工程



②长江,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工程



③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



⑤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



⑥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6、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

环境问题

森林

主要分布

自然背景

区域 东北、西

南、华南林区

中温带、

亚热带边远山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

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主要防治措施



破坏



28页共30








内蒙古、

草原

青海、宁夏、

退化

新疆

属湿润低

湿地 萎缩

三江低

平原湖泊海洋

地、湖滨海滨

边缘地区

生物

林区、草

多样性锐

原、近海海域

土壤

黄土高

侵蚀(水

原、东南丘陵

土流失)

属半干旱

荒漠

西北、华

内陆或春旱严

北半干旱区

重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润丘陵地区

半湿润湿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丰富

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田还湖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

属半干旱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干旱草原区

物种资源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二 .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3、环境管理的手段



1)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29页共30




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违反环境法的主要原因有 :1. 经济利益的驱动 .2. 不懂法律 , 不知道法律的威慑力



2)个人保护环境的行为准则:

a)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b) 绿色消费,环保选购c) 重复使用,多次利用d) 分类回收,循环再生e) 保护自然,万物共存

30页共3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95fc11459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