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2

2023-02-10 07:23: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播学理论2》,欢迎阅读!
传播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P60

即谁(传播者)、说了什么(讯息)、通过什么渠道(媒介)、向谁说(受传者)、有什么效果(效果)

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大众传播功能观P115

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③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3、赖特的四功能说P114:①环境监视 ②解释与规定 社会化功能 ④提供娱乐 4、镜中我P259

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或评价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传播是“镜中我”形成的主要机制,它不仅是个人社会化的途径,而且是将整个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纽带。

5、拟态环境P127

也就是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6、知晓权P178

①在广义上来说,指的是社会成员获得有关自身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的信息、保障社会生活所需的各种有用信息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人的生存权的基本内容之一。

②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公民对国家的立法、司法和行政公共权力机构的活动所拥有的知情或知察的权利,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意味着公共权力机构对公民负有信息公开的责任和义务。

7传媒接近权P179: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权利,同

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

8、意见领袖P209

指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

9IPP指数P175:即“既有政治倾向指数”,是一个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

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10、大众P167: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与既有的群体形态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它不同于初

级群体或小群体,不同于群集,不同于公众。

11、视野制约效果:也称做环境认知效果。

在现代社会,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知觉与印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是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提示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为己任的,但它们并不是有闻必录的。传媒报道什么、不报什么、从什么角度进行报道,都在影响着我们对周围环境的知觉与印象。换句话说,大众传播制约着我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

12、传播流P195:是指由大众传媒发出的消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13、知沟理论P230:蒂奇诺等人提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

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14、媒介依存症P152:媒介依存症是一种由新媒介带来的社会病理现象。

特点:①包括过度沉湎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 ②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

③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 ④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等。

15、信源的可信性效果P201

霍夫兰等人提出:“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

“可信性效果”的概念说明,对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16、哈特的媒介发展阶段说P35:①示现的媒介系统 ②再现的媒介系统 ③机器媒介系统 17、议程设置理论相关内容P214-218:关于大众传播的环境认知影响的理论 特点(与历来的效果研究相比)

第一, 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这些层面同时也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

“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第二,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所考察的,不是某家媒介的某次报道活动产生的短期效果,而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

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这里着眼的是传播媒介的日常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第三,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这样一种没接管,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也就是说,传

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


二、简答题

1信息环境的环境化P126

①许许多多的“拟态事件”,包括语言、观念、价值、生活或行为方式等等,最初并不见得有代表性或普遍性,但一旦进入了大众传播渠道,很快就会演化为社会流行现象,变成随处可见的社会现实。 ②大众传播虽然提示的是“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有很大的距离,但由于人们是根据媒介提供的信息来认识环境和采取环境适应行动的,这些行动作用于现实环境,便使得现实环境越来越带有了“拟态环境”的特点,以至于人们已经很难在两者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

2、把关人P161

①媒介组织中决定着什么样的新闻信息能够进入大众传播渠道的人。

②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传媒内部存在着一系列把关环节,正意味着把关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3、媒介即讯息P147

①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互动。

②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传播中的变革改变了人类的感觉,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因此,媒介又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③麦克卢汉关于媒介与社会形态的观点是:由口语媒介(部落社会)——文字印刷媒介(脱部落社会)——电子介(地球村)

4、媒介:人的延伸P149

①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②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③现代人正在找回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重新回到一种感觉平衡状态。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性质的社会影响,但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5、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P136

①也成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②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原理原则包括:

A.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B.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C.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D.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6、民主参与理论P139

①也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 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

②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由参与。主要观点有:

A.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B.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赞助人而存在 C.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D.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体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③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7、使用与满足理论P180

1)是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研究起源于40年代。“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

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2)有三方面:①对广播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②对印刷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③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8e62319c281e53a5802ffb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