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烛之武

2022-05-02 18:20: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永远的烛之武》,欢迎阅读!
永远
永远的烛之武

文章作者:刘明珠 来源:语文高一661 2009-3-23 15:17:38



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

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几十载的饱受冷落,大半生的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在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

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

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缒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

面对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慧。慷慨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对局势的准确掌控;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场灭国的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谢《左传》为我们记下了那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纵然隔着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那就是烛之武。 永远的烛之武。



祖国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读《烛之武退秦师》

有感



祖国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个道理,是我读了《烛之武退秦师》后有的感慨。 这篇文章,说的是烛之武用极高的口才,劝退秦军而保全了国土完整的故事。文章用了很多笔墨描写烛之武口才如何好。但是,看了文章后,我欣赏的并不是他的口才,而是他那高尚的品格。,从烛之武身上表现出的,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的精神。从文中我了解到,烛之武在秦、晋攻打郑国之前,并没有受到过重用,属于不得志之人,但是,在紧急关头,他没有计较个人得失,为了国家,毅然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劝退秦君。 烛之武的行为感动了我。看完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事。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早年留学日本,1931


获得博士学位。日本不少名牌大学以高薪聘请他,但他一一谢绝。他想到的是,出国留学,就是为了掌握科学知识以报效祖国。所以他学成之后,毅然回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大学又打来电话,请他前去任教。他一口回绝道:“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祖国再穷,我也要为她奋,为她服务!” “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这是肯尼迪说的一句话。 的确,自己的事与一个国家来比,实在是太渺小......



永远的烛之武

作者:ywrb14 来源: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发布时间:2010-09-02 16:29:14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云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的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安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敬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这样一个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赏析】 是什么让烛之武义无反顾地出使秦国?是国家利益。在所有优秀品质里面哪一个最重要?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人们常说,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是的,无数的仁人志士之所以被世人称颂,就在于他们的爱国精神是留存在人们心中的丰碑。文中在歌颂他们爱国精神的同时,反复提到他们是有准备的人,他们不就是时刻准备着为国家奉献吗?所以,做一个有准备的人,做一个时刻准备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贡献一生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8782e0e5a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