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汪曾祺创作中的民俗风情

2024-01-24 18:16: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汪曾祺创作中的民俗风情》,欢迎阅读!
汪曾祺,民俗风情,浅析,创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汪曾祺创作中的民俗风情

作者:杨倩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3

; 要:民俗,即民间的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在长期生活中不断摸索、创造并传承的生活文化。风情,即风土人情,指不同地域所特有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依据这种自然环境生存所形成的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民俗风情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进人们的生活,逐渐与文学创作相融合。汪曾祺生于具有浓重地方文化底蕴的高邮,家乡的回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使他在创作中自然就插入了大量关于民俗风情的描写,正如他所说: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1]。各种民俗风情已经融入他创作的主体,流淌在文章的脉络之中,在他的作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两个方面来分析汪曾祺创作中的民俗风情,并探究其背后的意义。 关键词:民俗风俗;物质民俗;社会风俗;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01 (一)物质民俗

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它从广义上分为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又从狭义上分为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2]对于物质民俗这一部分来说,汪曾祺着墨较多,饮食生产民俗大量出现在作品之中,如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将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全部都串联到一起。

汪曾祺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扬州人,这些风俗内化在他脑海之中,又流淌于他的笔下,为我们重现了具有地方的色彩物质生产民俗。在《桥边小说三篇·茶干》中就展现出酱园的生产程: 原汁的酱油封在酱坛里,经过时间的发酵,会慢慢从酱坛提前留好的深洞中缓缓渗出。豆腐经过研磨之后滤掉渣滓,浇上原汁酱油和佐料,压上万顺字号的牌子的花纹,便可以生产出特色的酱干。除此之外,许多匠人的绝技也留在他的脑海里,麻皮匠轻轻磨两下锥子,穿着猪鬓毛的锥子上下飞舞,一双鞋子便能够绱好;大福子继承了他爹水热刀快的理发手艺,紧贴着头皮几下,头发便理好了。这些绝技是工匠们灵活的双手和智慧相结合的产物,是历代祖祖辈辈们的积累,也是汪曾祺作品中吸引读者的地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扬州特有的物质生活民俗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故乡的食物》中对于家乡的食物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普通的炒米、焦屑经过了祖母精心炒制,成了度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家乡困难的时期的美味;冒着红油的双黄端午鸭蛋,加上油盐的腌制,成为端午桌上不可缺少的佳肴;“细、嫩、脆、甜的腌咸菜配上略带点苦味的茨菇,在下雪的日子喝下去,带着暖意。这些食材虽然简单,但是都是汪曾祺对家乡独特的回忆。 (二)社会民俗

社会民俗,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例,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它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以及民间娱乐习俗。”[3]这些习俗不但是人类文化的传承,更在汪曾祺的创作中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故里三陈》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迎赛神会的风俗并栩栩如生的重现了其场景,拜香的身着青衣黑鞋,绑着红绒球,每走十步将板凳放在地上算作一拜,后面跟着音乐花担子茶担子舞龙舞狮高跷紧随其后作为表演,然后城隍老爷出场,,每每看到这里,人们都会变得严肃起来,表达对城隍老爷的敬畏。这样的阵仗往往要到傍晚才会结束,因为这里人们喜欢这样的活动,不仅是为了祈求家人健康和平安,或者进行还愿,而且能够给经过的商家带来生意,更是辛苦了一年的扬州人的一种娱乐和放松。

除此之外,汪曾祺还叙述了一些有趣的风俗,在《小说三篇·求雨》中,就介绍了用孩子求雨的风俗,一群孩子排成队列,头带上柳条编制的帽圈,拿着小铜锣,唱着简单的调子向老天求雨,他们相信上天会因孩子的哀求而降雨。

在《护秋》中描写了偷秋的风俗,每当庄稼成熟之际,互相拿一些对方的粮食回家,虽说是,实则是祈求丰收,带有着秋天来到我家美好寓意。这些习俗,给汪曾祺的童年带来了许多乐趣,以至于他老年了还能清晰地回忆起这些乐事。虽然这种风俗现在已经消失的,但是我们还能在汪曾祺的文章中欣赏到这些乐趣。 (三)意义

汪曾祺的作品中为我们重现了高邮生活的众多民俗风情,也描述了许多带有鲜明地域特色食品建筑,但是他的出发点并不仅限于重现和赞美家乡的民俗特色,而是针对整個民族传文化,是对于现代文明入侵传统文明的思索。他致力于描写一个诗情画意的过去的世界,他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明衰败是无可奈何的,因此他一直以一种来自于现代目光去审视着过去,虽然深深留念着这个过去的世界,但是在归去的过程之中又选择离开。因此在为我们重现昨日的经典的同时又感叹它的消失,从而把读者从现实生活中抽离进而唤回到一种关于传统的个体性感受和思考之中。 参考文献:

[1]汪曾祺.汪曾祺全集(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汪曾祺.四方食事[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3]汪曾祺.汪曾祺全集(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86f3551af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7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