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概况

2022-03-28 08:57:3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重庆市农业概况》,欢迎阅读!
重庆市,概况,农业
地理位置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全市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自然状况 重庆辖区内,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地形大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重庆主城区海拔高度多在168400米之间。市内最高峰为巫溪县东部边缘的界梁山主峰阴条岭,海拔2796.8米;最低为巫山县长江水面,海拔73.1米。全市海拔高差2723.7米。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76%,丘陵占22%,河谷平坝仅占2%。其中,海拔500米以下的面积3.1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38.61%;海拔500800米的2.09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5.41%;海拔8001200米的1.6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20.42%;海拔1200米以上的1.28万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15.56% 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

气候特征 重庆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季平均气温在2729℃,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温润多阴、雨热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

行政区划 2008年重庆共辖40个区县(自治县),871个乡镇,8967个村。为改变重庆城市对农村的带动效应不强、小马拉大车的现状,做大城市规模,带动农村发展,2006年底提出一圈两翼战略:建设以大约1小时通径距离为半径范围内的一小时经济,包括23个区县,即: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万盛区、双桥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和璧山县。“1小时经济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4.8%;建设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 两翼。其中,渝东北翼11个区县组成,主要包括: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和巫溪县;渝东南翼由6个区县组成,主要包括: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和彭水县。

民族人口 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羌族、仡佬族49个少数民族。

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59.00万人,比上年增加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74.92万人,增加55.83万人。城镇化率51.59%,比上年提高1.60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9.9‰,比上年下降0.2‰;死亡率为6.2‰,下降0.1‰;自然增长率为3.7‰,下降0.1‰。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2.3,出生婴儿性别比112.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68.8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33.68万人,比上年减少1.8%;第二产业就业355.69万人,增长5.0%;第三产业就业579.46万人,增长3.4%。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8.1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6.70万人。17.61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6%与上年持平。

农业资源 市域植物资源丰富,生长6000多种各类植物,森林覆盖率20.49%。重庆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大面积山区生长的野生和人工培植的中药材有2000余种,主要有黄连、白术、金银花、党参、贝母、天麻、厚朴、黄桕、杜仲、元胡、当归等。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连产量居全国第一,是著名的"黄连之乡"

全市有栽培植物560多种,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四大类,尤以水稻居首。除粮、油、蔬菜等农作物外,还有油菜、花生、油桐、乌桕、茶叶、蚕桑、黄红麻、烤烟等名优经济作物。黔江区被誉为"烤烟之乡";涪陵是全国著名的"榨菜之乡"。果树作物主要有柑橘、梨、李、桃、枇杷、龙眼等,尤以柑桔最具盛名,有柑橘之乡的美誉。


市域内各类动物资源600余种,有金丝猴、华南虎、蜂猴、黑鹳等近100种国家重点珍稀保护动物40余种畜禽类动物中,荣昌猪为全国三大猪种之首,有"华夏国宝"之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全国最大的长毛兔生产基地。

年末耕地面积223.76万公顷,比上年净增加1690.05公顷。全年耕地面积增加9532.33公顷,其中,开发增加3129.20公顷,复垦增加127.41公顷,整理增加6165.43公顷;年内耕地减少7842.28公顷,其中,建设占用6541.89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451.4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1.8%。年平均降水量1023.9毫米,减少13.8%。年末6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0.83亿立方米,减少49.4%。整治病险水库405座。全年新造绿化林地9.57万公顷,完成造林面积95726公顷,森林覆盖率35%

农业生产 200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06.80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种植业390.50亿元,增长5.6%;畜牧业164.00亿元,增长4.9%;林业24.59亿元,增长5.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44.24万亩,比上年增长0.6%粮食平均亩产340公斤。油料播种面积355.54万亩,增长10.0%。蔬菜播种面积828.35万亩,增长14.7%

全年粮食总产量1137.20万吨,比上年减产1.4%蔬菜产量1177.45万吨,增长18.4%肉类总产量187.72万吨,增长5.7%

22009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粮食(万吨) 蔬菜(万吨) 油料(万吨) 禽蛋(万吨) 牛奶(万吨)

生猪出栏数(万头) 牛出栏数(万头) 羊出栏数(万只) 肉类总产量(万吨) #猪肉(万吨)



农村经济 初步核算,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6.8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47.48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74.44亿元,增长13.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8%,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9%,上升0.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916元,比上年增长14.1%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68.8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33.68万人,比上年减少1.8%;第二产业就业355.69万人,增长5.0%;第三产业就业579.46万人,增长3.4%。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8.1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36.70万人。17.61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6%与上年持平。

产量

1137.20 1177.45 40.54 35.97 7.94 2003.11 46.94 166.55 187.72 146.52

比上年±%

-1.4 18.4 13.4 8.6 2.0 5.5 14.4 11.3 5.7 4.2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21元,增长1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998元,增长13.2%;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173元,增长7.8%人均转移性收入384元,增长3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42元,增长8.9%其中,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等消费分别增长23.9%23.5%9.2%24.8%23.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9.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的3.48:1调整为3.41:1

移民、扶贫与社会保障 全年完成库区移民安置1.29万人,截止2009年底库区累计搬迁移民113.80人。还建各类移民安置房屋41.96万平方米。引进对口支援经济合作项目122个,资金106亿元。库区移民技能培训49212人。市外输出移民劳务工16467人。全年完成移民投资34.7亿元。

全年贫困人口减少20.1万人。全年安排财政性扶贫资金9.34亿元,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5140公里,异地扶贫搬迁8571户,退耕还林生态移民搬迁7673户。20.6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74.68万人,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城镇职工520.25万人,农民工39.85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14.5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62.46万人,增长11.1%。参加失业保险219.91人,增长2.8%。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68万人。全年70.14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下降10.6%,财政性资金支出14.46亿元;116.63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长49.5%,财政性资金支出6.90亿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845c4bbf121dd36a32d826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