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士禛对其诗歌理论的实践与背离》,欢迎阅读!
王士禛对其诗论的实践与背离
摘要:王士禛诗歌、诗论标榜“神韵”,并以此立派,贵为诗坛泰斗。但是他的诗歌却有很多具有蹈袭前人意象、缺乏艺术独创性的缺点;其创作心理虽不是无病呻吟,却小心翼翼、故作雍容,以雕章琢句代替深厚的意蕴表达。他的诗歌创作并不能完全实现自己提出的“神韵”标准,反而倾向于毫无生气的“台阁体”诗歌。 关键字:王士禛;神韵;实践;背离
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尤擅诗文,有“神童”之誉。8岁能诗,12岁善赋,15岁著诗文集《落笺堂初稿》,24岁(顺治十五年,1685年)中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后升礼部主事,官
至刑部尚书。受诗坛领袖钱谦益的提携,继其为康熙诗坛新一代掌门,主持风雅达50年之久,被尊为“一代诗宗”,“文坛领袖”,独创“神韵说”,门生半天下,诗友数百俦。一生赋诗3000余首,自选得意之作辑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另有《渔洋诗话》及笔记《池北偶 谈》、《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居易录》、《分甘余话》等著述传世。 一、王士禛的以“神韵说”为核心的诗歌理论。
士禛论诗,重在神韵,是他的诗论核心,并以此构成了他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钱塘吴宝崖为士禛作《蚕尾续集序》,论述士禛诗法道:“先生自少通籍,不欲早仕,杜门攻读,聚汉、魏、六季、四唐、宋、元诸集,无不窥其堂奥,故能兼总众有,不名一家,而拙其大凡,则要在神韵。”士禛自己也说:“‘神韵’二字,予向论诗,首为学人拈出。”1士禛的神韵论源自唐司空图的“自然”、“含蓄”和宋严羽的“妙悟”、“兴趣”之说,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为作诗的要诀,达到色相俱空的境界。士禛说:“沧浪论诗,特拈‘妙悟’二字,及所云‘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又‘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云云,皆发前人未发之秘。”2又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3对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士禛解释道:“或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太白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高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照挂帆去,枫叶落纷纷。’;襄阳诗‘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诗至此,色像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也。”士禛还称赞王维的《息夫人》诗道:“‘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4因此,他还欣赏高季迪的“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程孟阳的“瓜步江空微有树,秣陵天远不宜
5
秋”。这些诗句士禛认为都是从胸臆中自然流露,脱口如生的。此外,从诗歌的意境来说,士禛提出要冲淡、自然、清奇,这才是诗的最上品。他在《鬲津草堂诗集序》中引司空图诗说,表明道:“昔司空图表圣作《诗品》,凡二十四,有谓冲淡者,曰‘遇之匪深,即之愈稀’;有谓自然者,曰‘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有谓清奇者,曰‘神出古异,淡不可’。是三者,品之最上。”他还说唐代诗人,如李白、杜甫、元稹等作诗都自有特色,不曾在形式上模仿前人。6又说古代好诗不在于用典。7这些理论确实可以上承唐宋,自成一派,但是士禛的诗歌创作却未能完全贯彻他的诗歌理论。 二、王士禛对其诗歌理论的贯彻
士禛在诗歌创作中力图实践自己的理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在他的写景抒情
1
《池北偶谈·神韵卷一八》
2
《分甘余话卷二》 3
《香祖笔记》 4
《渔阳诗话卷上》 5
《分甘余话卷二》 6
可见其《论诗绝句》,“草堂乐府擅警奇”篇。 7
可见其《论诗绝句》,“五字清晨等陇首”篇。
诗中体现的更显著一些,比如他的《真州绝句》、《江上望青山忆旧两首》等,都境界飘渺淡远,意味空灵含蓄。
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长江如练布帆轻,千里山连建业城。草长莺啼花满树,江邨风物过清明。 前来青山上所见之景,正是秋残暮雨,雁影笛声,一种凄凉景象;故地重来,物华更新,一片风帆,绿柳摇丝。春秋代谢,全从写景中表现出来。感慨之情,自然流露。又有“山堂振法鼓,江月挂寒树。遥送江南人,鸡鸣峭帆去。”(《焦山晓送昆仑还京口》)“雨后明月来,照见山下路。人语隔溪烟,借问停舟处。”(《惠山下邹流绮过访》)都意味含蓄,如信笔写出,自然成篇。即司空图《诗品》所说“取语甚直,计思匪深。”亦即“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三、王士禛对其诗歌理论的背离
士禛作为一个一生仕途顺利,位极人臣的文人,一生仕宦与闲居的矛盾;同时作为一个遗民家庭的子弟,对于仕清和反清同样也有着一种矛盾心理。而这两对矛盾贯穿了他诗歌创作的始终,引导着他的诗歌的境界和诗风的转变。
王士禛于顺治十三年登上诗坛后,使他在诗坛崭露头角,引起广泛的注意和影响的,便是他于顺治十四年所作的四首《秋柳》诗了。先抄录此四首诗如次:
(其一)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其二)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其三)
东风作絮糁春衣,太息萧条景物非。 扶荔宫中花事近,灵和殿里昔人非。 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 往日风流问枚叔,梁园回首素心违。
(其四)
桃根桃叶镇相邻,眺尽平芜欲化烟。 秋色向人犹旖旎,春闺曾与致缠绵。 新愁帝子悲今日,旧事公孙忆当年。 记否青门珠络鼓,松枝相映夕阳边。
《秋柳》在表现手法上的最大特征,就在于它朦胧幽约、深沉哀婉地道出了如王士禛这样的士人的既沉重又难言的哀怨。此组诗的这一艺术表现特色,就其格调上看,颇接近于李商隐的诗歌,故向有将王士禛《秋柳》与义山诗并论者。如钱谦益便说,王士禛的“缘情之什,缠绵于义山”(《王贻上诗集序》)。这区别,就在于义山诗更重视诗歌本身之美。它之用典,并不直接套搬典故整体,而只选取典故中之意象。因此,他之用典,往往并不使人觉其用典。也因此,他的诗歌仍由意象构成,是意象建构了他的诗歌的朦胧幽约的美。而《秋柳》则直接用典。它将典故中的伤感意蕴作为导人情思意绪流动的航标,而将诗人所以用典的用心意图则完全隐藏。所以,尽管在格调上它也朦胧幽约,低沉哀婉,但给人的感受,却又大有别于义山。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83854b1284ac850ac0242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