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动教学策略

2023-09-26 07:32: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动教学策略》,欢迎阅读!
社会课,品德,策略,教学,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品德与社会课的活动教学策略

作者:陈雪芳

来源:《新教师》2012年第09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见,学生有目的的主体性活动是促进道德内化、提高其品德素质的关键。那该如何创设轻松、愉悦、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实现自身品德的发展,使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成效体现在生活之中呢?

一、创设情境,让活动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前提,而兴趣主要是借助情境来激发。情境是一种情感培养,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创造一种开放、民主、轻松的情境是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依据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有了成功的感觉,就有了自信心,课堂便充满生机。

如在教学《地球——生命的摇篮》这一主题活动时,上课伊始,先放映两段动画片让学生目睹乱扔垃圾、乱砍树木带来的恶果,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使学习变为易事、乐事。之后,再顺水推舟地提问:看了上面两段动画片,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保护地球刻不容缓。这样,学生满怀激情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也自然地引出课题。 二、回归生活,让活动起来

教学应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源泉和基础。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让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以活动化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使品德教育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如在教学《保护水?摇?摇?摇节约水》这一主题活动前,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去调查、了解水资源污染浪费的现状,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交流时,学生的交流方式各不相同,有的通过画画的方式记录下了浪费水的现象;有的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了自己看到这种现象后的感想;有的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相机拍下了相关的照片;有的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了浪费水的数据…… 节水金点子活动环节中,要求学生根据全班讨论交流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创作各种节水的作品。在他们的努力下,班级设计制作了各种形状的节约用水广告,写出了大量充满童真而又富有人文气息的广告语和儿童歌谣。 三、立足活动,让活动起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而展开教学的,活动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要把德育课程教学中学生获得知识偏重于学科知识教学的逻辑中去获得转变为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内相机切入活动环节。

如在教学《换个角度想一想》这一主题活动,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教师可采用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围绕我好心帮助他,他为什么生气进行讨论和交流。我在不知不觉之中,伤害了别人,好心办了坏事。解决的方法是要换个角度想一想,要把自己放到对方的角度去想、去思考、去感受。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一概而论,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从换个角度看同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成功体验。在学生感知了换位思考的重要作用,懂得在生活中要宽容理解他人后,让学生说说你和家人及同学相处中遇到什么烦心事,当时是怎么想,而现在又是怎么想的。通过学习这课后,同学们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解决自己的烦恼事,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四、开放时空,促活动 起来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我们要灵活地延展活动时间,开放课堂,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早做安排,给足时间。课后延伸活动,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家庭、街道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街道服务等,以达到以活动促巩固,以活动促发展的目的。

如在教学《生活中的各行各业》这一主题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村、商店、服务行业,了解工人、农民、商人、服务员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体会他们劳动的艰辛,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从而激发学生敬佩、爱戴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 教师应该从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出发,提供在校内外活动的平台,让活动走进品德与生活的课堂,以丰富的活动赋德育以情境、情感,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使课堂生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促进学生在这种生活中不断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800127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