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金圣叹评第五才子书》,欢迎阅读!
《水浒》的文读与德读 易浩诚 13中文基地 2013221102320020
初读水浒,只觉英雄豪气冲天,义薄云天。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武松打虎﹑黑旋风沂岭杀四虎等等。不禁让人感叹:“真是个好汉则个!”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梁山好汉劫法场﹑黑旋风下井救柴进等等。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纵使搭上性命也义无反顾地去搭救。当然还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计策谋略,吴用智取生辰纲﹑王婆计啜西门庆(虽是肮脏勾当,但是也令人感叹施耐庵的圣手笔法)等等。所以,初读之时,基本上是把《水浒传》当作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故事来看待的,总是能记住一些饶有兴趣的情节片段,但是未能从一个高屋建瓴的角度去看待《水浒传》。作为非中文系的普通读者,能把《水浒传》的大概脉络了解清楚,了解《水浒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或许这个思想内容不是自己看完概括出来的而是看前人的概括,但了解到这里已经是足够了的。若是在继续深挖下去,或是力不从心,或是甚无兴趣。《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之后,对《水浒传》的认识,就不仅仅是停留在英雄义气,故事有趣,计谋高绝的层面上了。更多的是跟随金圣叹的笔触,感受施耐庵的圣手笔法。金圣叹曾说:“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之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之右者。”至于小说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也有一些新的不同的认识。
昨天又把《金评水浒传》拿来胡乱翻了一下,读到了第二十三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随着金圣叹的点评来看,不得不感叹施耐庵不仅有谋宏伟大篇的大才,也有小溪潺流的细腻才思。看了金圣叹的点评,会发现他喜欢数数,之初,你会觉得摸不着头脑,但数到停止之处,便会恍然大悟,然后不仅感叹金圣叹的诡谲的批评眼光,同时也为施耐庵的细腻构思拍案叫绝。在这里举个第二十三回的例子。这里是数“叔叔”。讲得是,武大郎在街上巧遇了武松,便把武松带回自家与潘金莲相见。潘金莲见武松是这般长大的勇猛好汉,便殷勤之至。先是擦手想前道:“叔叔万福。”这便是“叔叔”一,金圣叹便开始数了起来,于我来讲,这种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称谓是不会引起我的注意的,初看批评也是没怎么在意。随着潘金莲的殷勤,金圣叹的“叔叔”也是越数越多。数到三十九个“叔叔”时,便突生一个“你”字称谓。原来是潘金莲勾引武松失去了耐心,来气了,便也不顾礼仪,看着武松便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金圣叹点评道;“写淫妇,便是活淫妇。”由称谓从“叔叔”变为“你”,“叔叔”称谓极写潘金莲的忍耐,而“你”的称谓却是把潘金莲的淫妇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当然,对于潘金莲形象的刻画当然不止是这个,值得称道的是,施耐庵对于形象的刻画细致到如此细枝末节。当然对于金圣叹的独到点评眼光,我也是赞叹不绝。
第二十三回中,还有一个情节值得咀嚼。便是王婆献计与西门庆说风情。王婆这样评价自己的小计,“虽然入不得武成王庙,端的强似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西门庆听后也是感叹道:“虽然上不得凌烟阁,端的好计。”且不论这计是如何肮脏败风俗,就它的精密构思来讲着实圣手。便是智多星吴用也要敬它三分。王婆把一件事分为十分事来写。一分事写成亦写休,一分事休后分事事便休,一分事成还有后几分事待成。环环紧扣,分分算尽。计谋之险,计谋之复杂
可见一斑。在后面的叙写中,成一分事,金圣叹便写到“第几分光已有”直写到第十分光,犹如剥笋般一一给读者展示王婆的计谋如何得逞。说它是好计谋,对于西门庆来说,确实是个好计谋。然而实难苟同。就其细腻之构思,之笔法来说,金圣叹评它为第五才子书,着实实至名归。
对于施耐庵的圣笔手法,以上只是举了些沧海一粟的例子,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处处藏着圣笔手法,不细读真的难以发现,只能在金圣叹的引领去体味施耐庵的文采精思。在论及《水浒传》的思想艺术的时候,大部分的观点是:小说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这种批评方法叫做社会历史批评,而金圣叹的是一种旨在细读的文本批评,几乎是不去分析小说所要表达的深层次思想内涵。就社会历史批评的观点来看,“官逼民反”确实是如此,就小说而言,也是如此。林冲就是一个官逼民反的典型。但是这种批评把民的范围都缩小了。我们可以细数一下梁山一百单八将。豹子头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呼保义宋江,县押司;天王晁盖,一县富户;小旋风柴进,后周皇室后裔等等。这些人若是举义前并非穷苦百姓。我们追溯一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对于陈胜吴广的身世的描述是“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与陈胜吴广相比,他们可以算得上是上层了。所以“官逼民反”用在陈胜吴广的身上也许更合适一些。所以我觉得这种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意识形态附会下的产物。
金圣叹从文本的角度去解读《水浒传》也是受其时代所局限的,因为自古以来的批评,大多都是从文本的角度进行的,脂砚斋点评的《红楼梦》﹑毛氏父子点评的《三国演义》﹑李卓吾点评的《西游记》均是文本点评。因此很难跳出文本的圈子去从思想内涵的角度去解读作品。就读者而言,从文本的角度去解读作品更容易接受,而从思想内涵的角度解读,则是学术层面。我们在谈到水浒的时候,想到的更多的是里面人物的勇与义,若是去论作品的思想内涵,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小说的趣味性。《水浒传》也以说书的艺术流传着,这也是为何梁山好汉的故事家喻户晓的原因,这种说书艺术就重点关注着小说的文学性,即描写故事的趣味性,刻画人物的生动性。金圣叹的文本批评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水浒传》说书艺术的发展,因为金圣叹以其诡谲的批评眼光为说书艺人发掘了更多的故事趣味性和刻画人物的生动性。
我再次读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反感。就社会历史批评的观点来看,梁上好汉杀贪官,反压迫,一个个均是些高大的英雄形象。但是在某写篇章,就现在的我来讲实在是难以把他们与英雄联系起来。之前以晁天王为首,吴用智取生辰纲我可以看作是截取不义之财,惩处贪官。但后文并没有讲述他们把所截获的财宝用来周济贫民,反而是随着官军的追捕带到了水泊梁山。这个还可以姑且略过。最为接受不了的是,在官军追捕晁盖一行人时,他们所进行的斗争。尤其刻画了阮氏兄弟。书中写道:“五位好汉(晁盖,三阮,公孙胜)引着数十个打鱼的庄家,把这伙官兵都搠死在芦苇荡里。单单剩一个何观察,捆做粽子也似,丢在船舱里。”他们道:“官逼民反。”难道不晓得他们这些无辜性命也是受官驱使来捉你们,他们也没有犯过什么逆天大罪,也是由父母生,却由晁等几人充当阎王取走了他们性命。若拿来比较,这些官兵要比晁等几人苦命得多,只是些苦差役。接下来阮小二把何观察使提上岸,指着便骂道:“你这厮,是济州一个诈害百姓的蠢虫!”随后便取出刀,把何观察两个耳朵割下来,鲜血淋漓。还是上面一句话,他们道是被官逼,缘何不知他也是职责所在,也无做丧尽天良之事。还事先
先骂,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然后又站在武力的制高点去伤人性命。如果要把这些人称为英雄,实在是难以启齿。仗着武力胜于他人,便随意取走别人的性命。这便是我反感之处。但是就从文本的角度去解读,那场斗争着实精彩。
不同时间段读,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以前只是单独为那些精彩的场景喝彩,现在更多了一层思考。但是不论如何,从文本的角度去解读这部小说,只能是越读越觉得精彩,伴着金圣叹的点评更是如此。《水浒传》正如金圣叹所说,无出其右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7c309de0b4e767f5bcfce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