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朱自清

2022-03-19 11:15: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 朱自清》,欢迎阅读!
朱自清
朱自清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相关内容,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进行描写的方法。 3.赏析精美语言,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二、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现代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1948812,朱自清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略有改动。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等,使得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了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写下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散文名篇。作者写此文时,已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三、导学指导与检测

导学

导学检测及课堂展示 一、 夯实基础知识

1、生字正音。 水涨( )起来了 散( )在草丛里 宛转( 酝酿( 应和( 薄( )烟 黄晕( 披着蓑( 抖擞( 朗润( 鸟巢( 2、解释词语,并选择其中三个写一句话。

①郎润: ②呼朋引伴: ③酝酿: ④花枝招展: ⑤宛转: ⑥吹面不寒杨柳风: 3、了解作者: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 __》等。 4、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 (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3)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这种心情? 3.完成下列问题

初读


细读

1、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2、文章最后三个自然段的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品读文章,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可以直接用笔记在文段中,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例如:“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赏析:作者充分运用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来描绘郊野上春天的气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描写景物,充分体现了作者对郊野初春的喜爱与欢喜。 ①请你标出文中每一句的描写角度。

②请你标出本文段中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并指出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1 写出四个含有“春”的成语及四句含有“春”的古诗句。

2 仿照画线句,发挥想象,续写两句。(注意语意要连贯,句式要一致。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________ __还是_____ ___;无论是_________ ___,还是_____ _______;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它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悟读

四、巩固诊断

1、从下面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填上相应的序号。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写嗅觉的: 写听觉的: 写触觉的: 2、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1)坐着,躺着,_____两个滚,_____几脚球,_____几趟跑,_____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2)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____在草丛里,像_____,像_____,还________的。

3)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______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__________筋骨,__________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五、堂清、日清记录

堂清



日清

今日之事今日毕 日积月累成大器

课堂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7b1e9db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5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