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3-03-16 16:20: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皮格马利翁,课堂教学,品德,效应,初中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皮格马利翁效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何谓“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学上也叫做“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由于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竞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等人为首的许多心理学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并把此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由于在教育界被教师广泛应用,所以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这个神话故事告诉我们,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的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从而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进学习的效果。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为什么要采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1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的性质和理念下,课堂教学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在强调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确保思想品德对学生的价值熏染与引导的同时,出更广泛视野之中的人文启迪和人文渗透,即充分注重以优秀的人文精神资源来拓展、敞开学生的人文视界,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来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又“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和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把学生置身于个体与生活世界的各种交互关系之中,让学生在必要的认知的同时,积极自主地去发现、感受、体验、判断、理解,强调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性。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思想品德课堂不能以教师的“一言堂”为主,而必须以学生的情感探究和思想共鸣为主,注重学生内在的心灵和行动体验,对各种思想、价值作出判断、理解。 2素质教育下,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学生主动创新精神和能力缺乏,人的全面素质得不到提高。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社会进入张扬个性的时代。每个学生个体之间有着差异,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表达,有的善于思考等,学生的个性需要得到发展,如果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用统一的答案、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不同个性的学生是不足的。那么,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彰显学生的个性,必须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打破这种僵化的教学式,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想象,构建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品德课堂。

三、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正确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前提和基础是赏识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赏识学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赏识教育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学生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感觉中走向成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信任﹑尊重学生,学会为学生自豪﹑倾听﹑请教。例如,在八年级思想品德讲到“网络的利与弊”时,同学们对此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有部分同学认为“网络利大于


弊”,有部分同学又认为“网络弊大于利”,那我就特意为此搞了个辩论赛。在辩论赛中,我尊重、信任他们,倾听﹑请教,共同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我在为学生有这样的讨论而自豪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说服教育,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好好利用它的有利之处,同时要努力避免它的不利之处对自己的影响。

另外,还要求教师多理解、激励学生,学会陪伴﹑发掘﹑分享。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使学生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在上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的人生》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独自在家,你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吗?怎样做?本班很多同学都说能,并讲述了许多方法,每个恰当的方法我都大加赞赏,班上同学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方法,学生的内在潜能被挖掘,学习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最后,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宽容﹑提醒学生,要学会反思﹑等待﹑分担。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宽容心态对待学生,因为学生掌握知识是遵循“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的规律,教师要学会等待,不能急于求成。学生掌握不了知识,教师不应批评,而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利用多种方式,多讲故事,说笑话,来提醒学生。例如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回答问题不正确的时候,我会给学生留有思考或纠正错误的时间;当学生问问题,我对学生给予精确详细地讲解。

每一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以及自我调控的适应能力。学生的这种要求、愿望和适应能力是一种可开发的潜质。它在每个学生身上都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其强弱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学生受暗示性较弱,容易被老师的期待所左右。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中时刻进行的活动。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心理学原理,过给以学生满含积极期望的赏识,可以促使学生向教师预期的方向发展。 ()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心理导向是暗示

教育要求我们用热情去唤醒热情,用信念去传达信念。归根结蒂,教育是人对人的心灵深处的召唤与回应。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感应是教育中最美丽的事情,而课堂教学中的“暗示”则是这种交互感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暗示在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它可以体现为思维的相互碰撞,情绪的交叉感染,心灵的相互召唤。例如,我在上《承担社会责任》的课堂教学中,以“汶川地震”作为导入案例。上课前,我并未打出课题,而是精心选取了地震中那一副副感人肺腑的照片,循环展现地震中的垮塌的房屋、悲伤的灾民、总理几乎含泪的眼睛、奋力救援的人民子弟兵等场景,再配以悲壮、凄凉的背景音乐,时而高亢、时而低婉。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照片与音乐声所构建的整体情境之中,原先热闹的讨论声慢慢变轻终于在课堂上呈现出巨大的逼人的沉默。很多学生的眼圈慢慢变红了。上课铃响,幻灯片切换,诺大的标题赫然呈现,学生很安静、眼神凝重。很显然,暗示唤醒了学生的情绪体验、促进学生以积极的主动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暗示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是常见而又具有魔力的现象,它是人以不明显的方式向其他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做出相应的反应,之后经过实践找到信心,从而营造出安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实现课堂综合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促进学生整体和谐的发展。 ()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关键是激励

新课改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由单一转向多元,重视过程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是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道德力量。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信任和认可而积极努力奋发向上。记得前两年我的一个学生,他的理科成绩非常好,但思想品德就是不及格。我期望他思想品德成绩能达到优秀,每次在课堂上我都会鼓励他回答问题,先是较简单的,后来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790e91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e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