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方法》,欢迎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方法
祁 庆 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2003 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界定的定义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际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明确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代代相传”、“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在于它“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根本目的在于存续“活态传承”,这是衡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合理性的基本准则。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公约选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22.
1
作为物质文化遗产(文物),获取其资源的基本手段是考古发掘和民间搜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活态传承”性,获取其资源的基本手段必然是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搜集、科学研究以及保护工作的最重要的基本方法。脱离实地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纸上谈兵。
实地调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呀就与保护工作的一项基本功。
一、什么是实地调查?
实地调查法是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也被社会学、民俗学等人文学科引进。在民族学学术术语中,实地调查法通称为“人类学田野工作”(Anthropological Field Work)。实地调查是获取研究资料的最基本途径,是“民族志”(Ethnography)即“记述民族学”(Descriptive Ethnology )架构的源泉。
田野工作(field work),即在实地调查中,要集中于某个社区长时间(最好一年以上)把握当地年度周期中社会生活的基本过程,与当地人形成密切的关系,参与他们的日常社会活动,从中了解他们的社会关系、交换活动、地方政治和宗教仪式等,从而收集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这种资料,不是书本知识,而是个人实际经验的积累和提炼。田野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参与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参与”就是调查者“在场”,直接面对调查对象,耳闻目睹,获取第一手资料。
实地调查不是盲目从事,而是要有理论指导。
(一)民族学实地调查的二种理论
1.主位(emic) 客位(etic)
主位、客位是指研究者、调查者对于对象文化表现的不同理解角度。 主位与客位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人类学领域兴起的一种研究方法。主位和客位这两个术语是肯尼思·派克(Kenneth Pike)在1954年从语言学的术语音位的(phonemic)和语音的(phonetic)类推出来的。 主位研究是指研究者不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尽可能的从当地人的视角去理解文化,通过听取当地提供情况的人即报道人所反映的当地人对事物的认识和观点进行整理和分析的研究方法。主位研究将报道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把他的描述和分析作为最终的判断。同时,主位研究要求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有深入的了解,熟悉他们的知识体系、分类系统,明了他们的概念、话语及意义,通过深入的参与观察,尽量像本地人那样去思考和行动。
客位研究是研究者以文化外来观察者的角度来理解文化,以科学家的标准对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解释,用比较的和历史的观点看待民族志提供的材料。这样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要求研究者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并能够联系研究对象实际材料进行应用。
主位研究在现代文化人类学中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人类学家在田野工作和民族志写作过程中都注意本位术语和观念的应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详尽的
2
描述文化的各个环节,克服由于观察者的文化差异造成的理解偏差,但是这种研究角度也有一些缺点,即由于当地人在自身的文化当中可能会将许多的行为和思想视为当然的和平常的。而在客位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所搜集的材料的解释,研究者可以认识和解释那些本土文化中生活的人们在自身文化中可能视为当然的和平常的许多的行为和思想,缺点是不能详尽的描述文化的各个环节,观察者会因为文化的差异、文化假设上的偏差而产生可能错误的认识。 在实地调查中,注意主位观,也不能忽视客位观。
2.深描
“深描”是一种阐释人类学理论。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Clifford Geertz)在英国心理学家吉尔伯特·赖尔(Ryle, Gillbert) 的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深描”研究法。以“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from the native’s point of view)“就什么说点什么”(say something of something)的“深描”使得被研究者的观念世界、研究者自身的观念世界、阅读者的观念世界在此间达成一种“视界融合”,生成一种“不同理解”(Andersverstehen),创造性地抵达被解释事物的本质深处。2
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第一章《深描说:迈向文化的解释理论》引用赖尔讨论“深描说”讲述的观察“眨眼”例子:
让我们观察一下两个正在快速地张合右眼眼睑的孩子。一个是不随意的眨眼,另一个则是挤眉弄眼向一个朋友发信号。这两个动作,作为动作,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把自己当做一台照相机,只是“现象主义”式地观察他们,就不可能辨识出哪一个是眨眼,哪一个是挤眼。······
假设还有另外一个男孩子,为了给他的伙伴开个恶作剧式的玩笑,故意歪曲地模仿第二个男孩挤眼的不当之处,比如不熟练、太笨拙、太明显等等。当然,他做这个的方式和第一个男孩眨眼与第二个男孩挤眼的方式还是一样的:只不过他既不是在眨眼也不是在挤眼,它是在模仿他人挤眼时的可笑之处(这可笑之处也只有在他看来如此)。这里,也存在着一个社会通行的信号密码(他做作地、过于明显地“挤眼”,或许还会添上一个鬼脸——小丑所惯用的做作);同时也传递了一个信息。······
2
Geertz,Clifford “Thick Description: Toward an Interpretive Theory of Culture.”C. Geertz,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M].New York: Basic Books, 1973, P6-10. P18.参见王立杰.注视着注视.www.eywedu.com/mzxswxyj/mzxx2008/mzxx20080712.html - 12k.
3
还可以进一步设想,一个想要模仿以嘲笑他人的人,如果对自己的模仿能力没有把握,也许会在家里对镜练习,那么,他既不是在眨眼或挤眼,也不是在模仿,而是在排练;然而,就一台相机、一个激进的行为主义者,或一个把外交辞令当真的人所记录下来的东西而言,这个排演者和其他所有人一样,只是在迅速张合他的右眼眼睑而已。3
故事里一共出现了五种眨眼情形,即眨眼、挤眼、假挤眼、模仿、模仿之
练习。他们的“动作”是一样的,但表现的“意义”去大不相同。“浅描”(thin description)是记录“行为”的表现(“迅速地张合他的右眼眼睑”);深描(thick description)是看到并理解现象背后隐藏的真正意义,揭示出本来面貌。
民族志的实地调查做到“深描”,必须深刻地理解所调查事物、行为、现象的符号意义。
(二)民族学实地调查是专业性调查
民族学实地调查是一种专业性调查,有别于一般工作调查、事务调查,也有别于旅游游记观察。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主要采用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
举例:
民族学调查著作:
藏边人家--关于三代定日人的真实记述
作者:(美)巴伯若·尼姆里·阿吉兹 译者:翟胜德
旅游游记
西藏胜迹探访记(喜马拉雅丛书)
闫振中 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年。
实地调查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掌握一整套规则,根据不同的类型,做好充分准备,采用不同的具体方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关于专业的民族学实地调查方法,这里不细讲。有许多专门的论述,可以参看。
3(美)克利福德·格尔茨
.文化的解释.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6-8.
4
推荐:
《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宋蜀华,白振声 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下编 民族学研 究方法
第五章 民族学实地调查法 第一节 实地调查方法及意义 第二节 实地调查的特点 一、社会性和多元性 二、历史性和现实性 三、实践性和探索性 四、艰苦性和变化性 第三节 实地调查的类型 一、自观和他观 二、宏观和微观 三、社区和个案 四、定性和定量 五、专题和综合
第四节 实地调查前的准备 一、课题选择 二、文献准备 三、物质准备 四、调查提纲
第五节 实地调查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与参与观察 二、个别访问 三、调查会 四、问卷法 五、谱系调查法 六、自传调查法 七、定点跟踪调查法 八、文物文献搜集
第六节 实地调查的记录和调查报告 一、调查记录方式 二、关于调查报告 小结
《教育调查》
作者:陶保平,黄河清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
出版日期:2005-08-01
第九章 实地调查法
第一节 什么是实地调查法 一、实地调查法的涵义 二、实地调查法的特点
三、实地调查法的优点和局限 (一)实地调查法的优点 (二)实地调查法的局限 四、实地调查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怎样进行实地调查 一、准备阶段 (一)查阅文献 (二)请教同行 (三)专门准备 二、进入现场
(一)进入研究现场
1.进入研究现场的基本方式 2.处理进入失败 (二)进行现场研究 1.提出问题
2.收集资料的方法 3.记录现场内容
4.进行现场研究的一些指导原则 三、整理资料
(一)整理笔记和建立档案 (二)资料分析 (三)得出结论
第三节 实地调查怎样收集资料 一、实地调查中的观察 (一)参与观察 1.什么是参与观察
2.观察活动中研究者参与的程度 3.参与观察的基本要求 (二)观察角度的选取 1.全面观察 2.焦点观察 (三)观察记录
1.快速、完整地记录 2.有区别地记录 3.有准备地记录
二、实地调查中的访谈 (一)实地调查中的访谈 1.什么是定性访谈
6
2.定性访谈的特点 3.定性访谈的作用 (二)访谈的注意事项 1.确定主要访谈对象 2.确定访谈时间和次数 3.形成良好的访谈关系 (三)做好访谈记录
三、实地调查中其它收集资料的方法 1.投射 2.照相机 3.录像机
第四节 实地调查法要注意什么 一、伦理道德规范 1.研究者本人: 2.研究对象群体:
3.研究者的职业群体:
4.资助研究的人、财团和政府机构: 5.一般公众:
二、实地调查的信度 三、实地调查的效度
第五节 实地调查法应用举例 例1:特殊教育中的跨文化交流 例2:学术成功,学校,家庭环境
Googe 可以下载全文。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
在学科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综合性。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涵盖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艺术学、工艺学、历史学、文物博物馆学、民间医学等众多学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文化空间为对象,以社区为单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传承、存续状况、文化生态、保护工作为主要内容,运用文化人类学实地调查方法,获取有价值的研究、保护基础资料。
对于不同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的调查规则和具体方法不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2 条: 定义 第2款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 5个方面:
(a) 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b) 表演艺术;
(c) 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d) 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7
(e) 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分为10类: 一、民间文学
二、传统音乐(民间音乐) 三、传统舞蹈(民间舞蹈) 四、传统戏剧 五、曲艺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 七、传统美术(民间美术) 八、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九、传统医药 十、民俗
分类是为研究或保护工作提供便利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凸现出各种表现形式的特色、个性。
不同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共性,即“活态传承”。因而,实地调查方法适用于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由于不同类别的不同特色,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调查(包括普查和专题调查)又不尽相同,因而,调查的规则和具体方法也不一样。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实地调查)的指导大纲,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调查提纲及调查登记表格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的基本规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基本规定,必须认真学习、执行。
附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 2007。
三、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中存在的二个主要问题
在我国,自2003年初文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至今6年, 自2005年3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 》(《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18号文件)至今也过去了4年。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对于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以及涉及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作过大量实地调查,成果显著。然而,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也不少。下面,仅就个人感觉对于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8
(一)普查尚未完成,“家底”仍待进一步摸清
根据中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计划,2004-2008年为开展普查和抢救濒危阶段。去年,文化部组织专家组到各地“督导”,重点是了解检查普查情况。一些省市自治区普查工作已经完成,也有一些地方还有较大的差距,不加紧努力,短时间难于达到“验收”标准。
这几年,许多地方重视国家级名录申报,忽视普查工作。基层的普查没做或没做好,县、市级的名录就“形同虚设”。本来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级名录应是个逐层累积的“金字塔”,现在有些地方四级名录是“一根柱”,哪个要报国家级,就只管哪个。没有扎实的县级名录,“四级名录体系”就没有根基。县级名录是否厚实,是检测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是否真正深入开展的标尺。哪里县级名录没做好,哪里的实地调查肯定没做好。
应当进一步明确做好基层“摸底”工作的重要性。基层的“底”,不仅和建立完整的名录体系有关,也和各地可持续的保护前景有关。全国普查成果验收后,“这次普查中所采集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图像资料,将以省(市、自治区)分卷、分类别编制编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地图》。同时,还可编纂出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丛书等各种形式的文献成果。”4
(二)忽视规则要求,不明基本状况
普查及申报名录项目调查,都有规范的规则要求,这些规则,就是各种下发的文件。各地申报国家级名录的文本中,有一部分“文不对题”、内容奇缺,致使基本状况都没法让人看明白。
举例
新疆维吾尔族麦西热甫(新疆维吾尔刀郎麦西热甫、维吾尔族却日库木、维吾尔族塔合麦西热甫、维吾尔族阔克麦西热甫)
“麦西热甫”一词源自阿拉伯语,意为“聚会”,使新疆维吾尔族的一种特殊的民间娱乐形式及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历史悠久,传承不断。活动时众多人员参加,自娱自乐,以舞蹈和娱乐活动为主。麦西热甫有歌舞麦西热甫、游戏麦西热甫、说唱麦西热甫之分,也有客厅麦西热甫、迎宾麦西热甫和丰收麦西热甫的区分法。各地都有自己的麦西热甫,形式大同小异,冠以“刀郎”、“阔克”、“塔合”等名称,各具特色。
在哪聚会?(地点) 啥时聚会?(时间) 谁聚会?(活动主体) 源于何时?(历史) 有啥意义?(价值)
4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11.
9
明显看出,文本撰写者自己也不清楚,不知道规则要求,没有做最起码的调查。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中需要注意加强的几个问题
(一)原始资料记录、存档
实地调查,一定要做好记录。
现在有了录音、照相、录像设备,是保留原始记录的重要手段。因而,有的调查者图省事,不做笔录,是不对的。录音、照相、录像不能完全代替笔录。
在有录音、录像的前提下,笔录什么? 最重要的是“场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参加(调查者)、什么人讲述(调查对象)都要具体问清、记清楚。不要以为这些太简单,其实,最容易记不住或遗漏的就是这些“最简单的”。因为我们现在的头脑、电脑里各种信息充斥,当时不留下记录,过后不久,就可能忘记或张冠李戴。
举例:
王[女不]大
1923年12月出生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牙挽村,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鹦哥岭脚下的什运乡什运村 黎族民歌手 1923年12月出生 杞黎
旁边女性是他的孙女。
2009年3月27日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一行6人访问时拍照。县妇联主席 王淑菲陪同。
10
存档
(二)细节询问,刨根问底,务求准确
举例:
羌族 还家愿
还家愿这种仪式并不是每年固定举行的,而是根据家庭许愿的情况来决定是否举行,什么时间举行等。一旦家庭的当家人许了愿,无论许的是鸡、羊、牛,必须请释比来还愿。
上面图片 是汶川县绵虒乡 羌锋村王治升家还家愿时的摆设。阮宝娣于2006年调查时拍摄。
提问:挂的五张图是画的?还是印的? 阮宝娣当时没问。回来整理调查资料时发现是个 调查遗漏。 他再次去汶川时了解,知道 挂图 是先印后画的:用释比收藏的雕刻木板印出轮廓,再用毛笔涂上颜色。
木棉树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申报表
内容简介 修改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黎族妇女以木棉以及棉、麻等为原料用来纺纱、染线、织布、刺绣制作衣被的传统手工艺。
原稿 “海岛棉”
究竟是木棉,还是棉花? 海岛棉Sea Island cotton
海岛棉栽培种种籽上被覆的纤维是一种细长、富有丝光、强力较高的棉纤维,又称长绒棉。是纺制高档和特种棉纺织品的重要原料。海岛棉最初发现于美洲大西洋沿岸群岛,后传入北美洲东南沿海岛屿,因而得名。 海岛棉不是海南特产。
11
海岛棉 (新疆)
木棉
木棉科植物木棉Gossampinus malabarica(DC,)
又名攀枝花,落叶大乔木,树高可达25米。树干基部密生瘤刺,枝轮生,叶互生。每年3-4月份先开花,后长叶。花冠五瓣,橙黄或橙红色。花萼黑褐色,革质。花后结椭圆形硕果,内为卵圆形的种子和白色的棉絮。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航徽标志由一朵抽象化的大红色木棉花衬托在宝蓝色的飞机垂直尾翼图案上组成,航安徽色彩鲜艳,丰满大方。在南方人的心目中,木棉象征高尚的人格,人们赞美它、热爱它,广州市民把它推举为自己的市花
木棉树 琼中黎母山 090329 琼中考察时拍摄。
12
(三)发现、利用地方文献
图书馆收藏的地方志保存在图书馆。
要留意只能在当地才能见到的地方文献资料,包括: 1,博物馆档案、博物馆、展示室收藏文献; 2,碑刻;
3,家谱、族谱; 4,图像符号。
附录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女性服装上的“文字符号”
13
骨刻历算器记载了壮族先民使用的天文历法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鸡卜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四)调查传承人 注意口述史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的重要对象。 深入调查传承人,应当注意采用口述史的记录方法。
附录
"口述史" 英文对照
oral history dictating history history of statement
14
口述史_百度百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中,民间文学基本上都是 口述记录。其他类的许多原始资料也来自口述记录。
对于传承人,我们不仅要记录讲述的“技”、“艺”,还要关注他们个人生活史、传承史。
(五)发掘、发现新资料
实地调查,是发现新资料的源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调查中,要有敏感性,发掘、发现新资料、新项目。
举例
羌族 图画《刷勒日》 扯索卦
自2004年底至2006年11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阮宝娣先后5次到羌族地区进行羌族民间信仰的田野调查发现:
《刷勒日》(六十甲子年中算来)
释比用于算卦、唱经等的折叠式画卷,用麻布或丝质布类为夹心,上涂一层白色粉末或裱糊上一层白纸作为画底,正反两面绘彩色画。内容包括祭祀、大葬、婚配、幸运、箭位、生肖、神灵、鬼怪、驱邪等。释比在做法事前,按照生肖、六十花甲子、唱经内容等,把要推算的人事内容按照时空进行对照,能够解读出画面中的包含的意思,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法事。
15
《刷勒日》之一(汶川县绵虒乡 羌锋村王合民)
《刷勒日》之二(茂县沟口村肖永庆)
前人有记录,第一次发现实物。
扯索卦
进行法事活动前,进行占卜的工具。由6根绳索、一块长方形红布、一袋有象征意义的物品、画出一张象征占卜意义的图画符号。6根绳索由羊毛拧成,全长约62厘米,绳索的两端系着红、黄、蓝、绿、白等五色布条;长方形红布上,画着三列、十三行的格子;一袋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内容包括玉米籽、竹片、牛皮块、子弹壳、尖木棍、红豆、黑豆等。释比根据羊毛绳结出的疙瘩样式,在不同的格子里摆放代表疙瘩意义的物品,然后按照算卦人本人、全家人或全村人的属相及一张图画符号的内容,推算出要算卦者的各方面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法事活动来穰解。
16
(茂县沟口村肖永庆)
前人有记录,第一次记录、拍照全过程。
水密隔舱
17
2006 年12月, 在福建泉州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培训班 讲课期间,参观海交史博物馆,看到图片发现,“水密隔舱”造船技术还有“活的传承”。
晋江深沪考察 2005年,在福建省福龙中国帆船发展中心中心理事长、台北帆船协会
理事长刘宁生先生倡导下,海峡两岸航海界热心人士决定采用古代福建造船法在晋江市深沪港 复原建造一艘明代样式的中华传统帆船——“太平公主号”。
18
传承人陈芳财 造船工匠陈芳财为总设计师、造船师。他年轻时从一位叫柴坤的老师傅
那里看过一本关于古代造船共艺的古书记住了里面一些独特的造船工艺。
《西山杂志·王尧造舟》 泉州发现清代文献。
天宝中,王尧于勃泥运来木材,为林銮造舟。舟之身长十八丈,次面宽四丈二尺许,高四丈五尺余。底宽二丈,作尖圆形。桅之高十丈有奇。银镶舱舷十五格,可贮货品二至四万担之多。舟既好,泊舟之深处后湖之渊,有百仞矣。
19
漳湾考察 福建省宁德市 漳湾传统民间造船技艺已有500多年历史,是传统水密隔舱木船制造的“活化石” 。
福建宁德漳湾水密隔舱造船技艺的三代传承人: 刘妹双 94岁 ,刘登福 64岁 ,刘朝伟 35岁。
2008,6 国务院公布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21 Ⅷ-138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福建省晋江市、宁德市蕉城区
2009,3 进入中国申报联合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 推荐名单。
20
坡芽歌书
2006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发现的“坡芽歌书”。
(六)记录、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实物
举例:
21
090327 海南省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番道村 黎族织锦
22
(七)问卷
民族学实地调查属于定性调查。在社会学中,定量调查是主要方法。抽样调查是一种最常用的量化调查方法,它是选取整体对象中的一部分为代表进行调查分析,由此推断整体的状况。
在抽样调查中,问卷设计的成功与否是一项关键性的程序。
在进行实地调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同时采用问卷调查。
问卷是工作性的“民意”调查有效方法,主要了解社区群体的意愿、意向和价值取向。
参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查问卷- 孙昊亮的个人空间- 法学空间社区门户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传统知识)保护调查问卷我们是西北政法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小组”。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理论和实践 ... lawyer.nwupl.cn/space/?uid-8-action-viewspace-itemid-213 - 43k -
(八)调查报告
实地调查结束后,最重要的是完成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反映调查研究成果的一种文体。有二种类型:一是记录式调查报告,二是综合性调查报告。
记录式调查报告多用于反映报告人(调查对象)讲述的某一主题,经调查者整理,多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综合性调查报告是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类整理,认真分析而形成的科研成果。
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一)导语
主要说明调查缘由、调查者队伍组成、调查任务主题、调查时间、调查地点、陪同人员及向有关人员致谢语等。
导语 要简短精练。
23
(二)正文 叙述调查内容,即调查的材料。可以时间序、过程序排列,也可以分类排列。 调查者分析寓于材料之中 (三)结语
简明扼要阐述调查者的看法、体会及提出的问题。 也可省略。
注意:规范性 。
调查报告是一种应用性问题,以叙述为主,文字要求朴实无华,准确无误。
四忌:
(一)忌空洞; (二)忌浮夸; (三)忌抒情;
(四)忌含糊。调查对象身份、调查地点的时间,调查事项的来龙去脉一定要具体明确。
例:
含糊:海南黎族上年纪的歌手。
王[女不]大(1923年12月出生),女,黎族,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鹦哥岭脚下的什运乡什运村,黎族民间歌手。
调查报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及名录申报工作的基础性成果,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性成果。
普查结束,重点专题调查深入进行之际,整理、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完成的实地调查成果,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浙江走在前头。
附录
浙江省文化厅关于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查成果汇编工作的通知
浙文非遗〔2008〕8号
各市、县(市、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经过文化系统广大干部的辛勤工作,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果,积累了大量的普查资料。为了有效保存普查资料,充分展示普查成果,进一步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各地应认真做好普查资料整理和普查成果汇编工作。现就市、县、乡三级普查成果汇编内容及要求通知如下: 一、普查成果汇编形式
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以乡镇(街道)为重点,县(市、区)在乡镇(街道)汇编的基础上,进行有重点的汇编;市级汇编本以反映普查工作总体状况为主,形成乡、县、市三级相互配套、相互衔接的全省非遗普查成果汇编系列。 二、普查成果汇编内容 (一)乡级汇编本内容: 1、乡(镇、街道)行政区域图;
2、乡(镇、街道)概况,包括历史渊源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概况(1000字内);
24
3、各村(社区)非遗普查线索汇总统计表;
4、18个门类非遗调查项目分类统计表(参照县统计表自行设计制表); 5、18个门类非遗调查项目分类一览表; 6、18个门类非遗项目调查表; 7、非遗普查相关资料实物登记表; 8、乡(镇、街道)非遗普查工作总结报告; 9、乡(镇、街道)非遗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10、乡(镇、街道)非遗普查人员登记表。 (二)县级汇编本内容: 1、县(市、区)行政区域图;
2、县(市、区)概况,包括历史渊源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概况(1500字内); 3、各乡(镇、街道)非遗普查线索汇总统计表; 4、18个门类非遗调查项目分类统计表; 5、县(市、区)非遗重点项目调查表; 6、各乡(镇、街道)非遗调查项目分类一类表; 7、县(市、区)普查工作总结报告; 8、县(市、区)非遗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9、县(市、区)非遗普查工作领导机构及工作机构名单; 10、全县(市、区)普查人员登记表。 (三)市级汇编本内容: 1、市行政区域图;
2、市概况,包括历史渊源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概况(1500字内); 3、《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统计表》(表一至表三);
4、《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统计表(四)》(所辖各县(市、区)非遗调查项目统计表); 5、市非遗普查工作总结报告; 6、市非遗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7、市非遗普查工作领导机构及工作机构名单。 三、汇编本封面与装订要求
(一)各级普查成果汇编本的封面,由各市、县(市、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自行设计,要求简洁大方,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封面应体现相应元素,包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编印单位、编印日期等。 (二)各级汇编本内容按上述要求顺序排列。汇编本开本按A4纸规格,竖式装订,书脊应标写与封面相应的文字。
(三)各级非遗普查成果汇编本应报送省非遗办各一份。
二00八年九月十九日
主题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查 汇编 通知
抄送:文化部办公厅、非遗司,国家非遗保护中心,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 相关附件:
主题词:主题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查 汇编 通知
做好调查,写好调查报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起点,又是非物质
25
文化遗产研究的起步,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专家成长的摇篮。
有志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业工作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问”就在你身边,实地调查研究的“专家”,就在你们当中。
2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78860f3a6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