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2023-01-01 05:06: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圆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反思,认识,教学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一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我的教学思路是先借助图片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我立足从知识与生活两个角度指导学生进行探索。 我主要采用如下教学策略和方法:1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和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采用“设问-思考-小组讨论-动手验证-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2、实践法。3、小组合作讨论法。

上完这节课,我感受比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1、目标是教学的灵魂。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在制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对教材进行反复阅读,查阅了大量资料,充分考虑了小学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确立教学目标。

2、体验是成功的基石。 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在课前自学的研究中自己建构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想象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引领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在对话交流中使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3、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课的开始,通过屏幕显示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圆,如钟面、车轮、硬币等,接着又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圆形的物体。课的结尾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的,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


学习的积极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4、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圆的认识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6、本节课,计算机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存在不足: 当然,“理想的课程”如何转化为“现实的课程”,这当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深切关注的话题。就拿本课教学而言,实施下来,应该说,学生对于“圆”这一冰冷图形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的、文化的特性的感受还是十分真切的,然而,作为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后的反馈中也确实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部分学生对于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对于直径、半径及其与圆之间的关系的掌握不够透彻等。

因而,今后我们在数学课堂演绎数学文化数学精神等层面的同时,如何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活中有实,实中见活,应该还是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753032f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3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