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元互补论下多角度赏析《清明》不同英译版本》,欢迎阅读!
多元互补论下多角度赏析《清明》不同英译版本
对于译作来说,要判断其价值,不能只运用一种标准去衡量,而是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估其多重价值。众多翻译任务中诗歌翻译一向是个难题。本篇所选的唐代杜牧的《清明》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好诗,当代不少翻译名家都曾翻译过此诗的英译版本。本篇文章将从多元互补论的翻译标准出发,对《清明》的几个译本进行对比赏析,多角度的分析不同译法对诗中不同意境的传达。 关键词:多元互补论、意象、清明
一、古诗词英译研究理论简要概述与多元互补论
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翻译家着眼于西方诗歌而忽略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古诗词英译各理论才开始觉醒,九十年代中期各个翻译理论才在诗歌英译领域找到立足点并逐渐繁荣。在这段时间对于早期的诗学范式,人们普遍不认同散文体译诗方法,也不完全支持“音、义、形”三美的格律派译诗观。刘重德认为:用格律诗译格律诗,如能讲求格律,又无损原意,自属上乘,于必要时,在“韵体译法”行不通的具体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改用散体来译,免得“因韵害义”(刘重德 2000)。进入21世纪以后,各种路径的研究趋于系统化,辜正坤教授就曾提出“翻译标准的多元互补论”(辜正坤 2003)。无论诗学范式还是语言学范式都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一种范式要想不断完善和成熟,就要借鉴其他范式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多元互补论”首先强调一种立体思维模式。辜正坤教授认为,翻译标准的多元化本身就意味着翻译标准的互补性。而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不只是用来解决翻译方面的理论性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用来解决翻译实践上的问题。 二、《清明》及其背景介绍
对于古诗词赏析第一步是要了解诗歌的内容以及背景,这样能在赏析译文的时候不偏离其总体意境。杜牧是一位既悲叹自己生不逢时又立志报国、力挽晚唐颓废之势的有识之士,这位陕西人20多岁便出游各地,体察民情,在他途经杏花村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诗。本文选择了三个英译版本进行赏析。 吴钧陶: The Pure Brightness Day
It drizzles thick and fast on the Pure Brightness Day, I travel with my heart lost in dismay. "Is there a public house somewhere, cowboy?" He points at Apricot Village faraway. 许渊冲: The Mourning Day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The mourner's heart is going to break on his way. Where can a wineshop be found to drown his sad hours? A cowherd points to a cot 'mid apricot flowers.
杨宪益、戴乃迭: In the Rainy Season of Spring
It drizzles endless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in spring, Travelers along the road look gloomy and miserable. When I ask a shepherd boy where I can find a tavern, He points at a distant hamlet nestling amidst apricot blossoms. 三、《清明》英译版本与“三美论”
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曾提出古诗英译的“三美论”标准,即意美、音美、形美。中、英文诗歌讲求的首先是能给读者带来美感,我们可以看到许渊冲和吴钧陶的英译版本注重了音韵的美感。许的这个译本押联韵,但是可以看到其译本为了韵律美而增加了意象,有的是不影响意境而有的添加却不一定适当。如 “A drizzling rain falls like tears on the Mourning Day”, 此句中
加了“眼泪”,就整体意境而言是没有影响的。而第三句使用了被动句式,这一点似乎不太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吴钧陶的译文整体上同样选用了押尾韵的方式,却并没有过多地增加意象,而且还利用了问句的方式,这与原作的形式是相同的。在此问题上,杨宪益、戴乃迭的版本没有体现音韵美这个角度,但在最后一句中,勾勒的意境却是很美的,“hamlet”指英国那种没有教堂的小村落,能让目的语读者体会出安然恬适之美。并且“nestling”一词运用现在时态,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美感。“amidst apricot blossoms”不禁使人生出杏花深处的酒坊所酿之酒肯定甘醇美味之感。
四、古诗中各意境的转达与取舍
在《清明》这首诗中有很多不同的意象,而在翻译过后原文的意境是否能够再现是评价译文质量的一个重点内容。首先对于题目的翻译就有很多。例如The Day of Mourning for the Dead, All Souls’ Day, Day of Tomb-Worship等。但是在这里要考虑到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有所取舍。例如All Souls’ Day这个意象在目的语中是指十一月二日的“万灵节”,该节日为罗马天主教为亡灵祈祷超度的节日,这与清明节相比只有在纪念死者这一点上相似,而且宗教色彩太浓,时间上更不统一。再拿上文三个版本来说,吴的版本采用直译的手段,其它两个版本采用意译的手段。清明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文化词,翻译应当采用异化的策略。从传播中国文化的这个角度看,许老的译文更好。接下来是“酒家”这个意象,在这里杨、戴译的“tavern”其实有客栈的意思,偏古语,给人印象是行人要投宿,而非欲借酒消除心中哀愁之意。而对于另外两个译本,其实我们会在英国的机场发现很多酒吧餐厅都叫作“Airport Public House”,与原诗的“酒家”意象是不符的,在这里wine shop却是契合意境的。另一个重要的意象就是“牧童”。在中国古诗词中,牧童早已转化成了一种精神象征。其中cowboy首先能看出其联想意象是不对应的,cowboy一般代表一种美国典型的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跟这里的牧童是完全不等同的。为了突出牧童的活力shepherd boy是完全符合的。而cowherd只是表达了牧羊人的意思,可以是青年甚至中年人,却没有什么意境可言。 五、总结
古诗词英译版本赏析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以后的中国诗词英译。在我看来,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中国古诗这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学形式,其简短却又意境优美才是译者应该传达的。所以在异化策略的适当运用过程中,还要尽力做到形神兼备,这是每个译者应该着力做到的。 参考文献
辜正坤. 中西诗比较鉴赏及翻译理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刘重德. 漫话中诗英译[J]. 山东外语教学,2000
卢军羽. 汉语古诗词英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外语学刊,2009 李明. 翻译批评与赏析(第二版)[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722b42f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