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等三首诗

2022-04-01 17:15:3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商隐《无题》等三首诗》,欢迎阅读!
李商隐,首诗,无题
李商隐《无题》等三首诗

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二首》其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 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图》 二、简介李商隐及诗作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然而,在当时朋党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李商隐现存诗歌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他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他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或以诗中两字为题做为此类诗的题目,后人就把无题诗作为爱情诗的别称。其实李商隐的无题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晦朦胧的爱情诗。诗人的对象和恋情在当时是不能公开的,写相思又无法直说,所以写得迷离恍惚。另一种则是借恋情而寄托激愤,抒发感慨,就象他自己所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无题二首》(其一)

这是一首恋情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这一句为千古名句。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


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写宴会之热闹。这里的宴会既可以理解为昨夜的宴会的情景,也可以为今宵诗人对意中人的想象之语,写出了诗人此刻的凄清寂寞。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无限惆怅之情。良辰美景令人心醉,但毕竟已经过去。 课外练习

3)请你谈谈两首诗的同中异,并鉴赏其表达技巧或评价其思想情感。 杨柳枝词

白居易 李商隐 一树春风千万枝, 曾逐东风拂舞筵, 嫩于金色软于丝。 乐游春苑断肠天。 永丰西角荒园里, 如何肯到清秋日, 尽日无人属阿谁? 已带斜阳又带蝉。 同中异:

1、吟咏对象--柳

白诗--春柳;李诗--秋柳 2艺术手法--对比 白诗--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 李诗--春柳之美与秋柳之衰

【赏析一】开篇写柳,一棵大柳树沐浴在春风里,条条柔软如丝的柳枝迎风飞舞,柳色嫩黃似金。将无形春风凝固在有形柳树之上,极言柳树之美丽婀娜。第三句笔锋一转,西荒园渲染出荒凉冷漠的气氛,前后对比鲜明,反差极大,充满活力的柳树与死气沉沉的环境的不协调,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对所咏的永丰柳树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也是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是一篇难得的咏物言志的佳作。

【赏析二】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句句写柳,而全篇不着一个字;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暗示的手法)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6c7974be518964bcf847c2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