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赜

2022-04-09 19:07: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赜》,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思维,应用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赜

作者:杨惠君

来源:《成才之路》 2020年第5



杨惠君

(甘肃省临洮县教育局,甘肃 临洮 730500

要: 语文的知识点具有内容涵盖面广、琐碎难记等特点。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归纳与整理知识点,对语文知识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记忆,以致影响学习效果。思维导图是一种能帮助学生整理和记忆知识点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增强学生对文章脉络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应用;记忆;文章脉络;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5-0034-02

一、前言

语文是义务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点,更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众所周知,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涉及面比较广泛,而且很琐碎,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很多。在教学程中,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效果不理想,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的概念是在上世纪60年代被提出来的,如今,因其独特的魅力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教学工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拓展资源整合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管理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思维导图应用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改善教学现状,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思维逻辑等各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思维导图利用丰富多样的色彩和图形以及多元化的形式,能够把语文教学中枯燥、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立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它富有条理和逻辑性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点间的关系;它富有趣味的教学模式,能够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应用思维导图,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初中语文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记忆的常识。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事倍功半,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这些琐碎的知识点之间常常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知识点的共性与差异,就能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条理清晰的概念图,从而轻松地记住知识点,并形成系统的记忆。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增强学生的记忆。

对于一些学生而言,文言文的学习是最头疼的。文言文的知识点众多,如一词多义、实虚词结合等,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吃力,而且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记忆,通过连线和节点把各类知识点连起来,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


块,再把知识块变成有条理的知识网,让知识网在学生的脑海中有序储存,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比如,一词多义是文言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考试的重要知识点。因此,学生需要准确记忆字词的含义。在记忆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准确理解字词的多种义项,然后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准确确定字词的含义。这时,学生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发散来加以记忆。如学习“之”这个多义词的含义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识记方法。首先,记住“之”初中语文中的含义,如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动词“到、往、去”等。然后,理解“之”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与解释。如:“水陆草木之花”和“忘路之远近”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中的“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陋之有”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具答之”中的“之”是代词,代指“他们”;“渔人甚异之”和“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中的“之”是指示代词,代指“这件事”;“辍耕之垄上”中的“之”是动词,可翻译为“到”。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绘画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自如地记住这些知识点,使教学做到事半功倍。

2.应用思维导图,增强学生对文章脉络的理解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很重要的部分。无论是精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应要求学生清晰把握文章的脉络与结构,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文章主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增强学生对文章脉络的理解。比如,教学《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阶段构建思维导图,使学生对文本形成初步感受,如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自主预习文章中的字词句、了解文章讲述的大致内容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文本。思维导图如下:









入学习《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捋清文章的脉络结构。文章围绕“背影”这一中心主题,主要描写了“接到父亲来信,引发对父亲背影的难忘之情”“回忆往事,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结尾紧扣主题,再次回忆父亲的背影”三部分内容。其中,在回忆往事部分,作者又从“奔丧”“买橘”“分别”三部分进行阐述。接着,作者对“买橘”这一部分从父亲的肖像和体态动作上进行详细描写,刻画了父亲的背影。在父亲的体态动作描写中,作者运用了“探、穿、爬、攀、抱、放”等动词,生动表现出父亲的年老体衰、行动艰难,更凸显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最后,教师可以用线把“引发对父亲背影的难忘之情”和“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这两部分连起来,并标注倒叙手法,再从“引发对父亲背影的难忘之情”引申出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与结尾“再忆父亲背影”首尾呼应。这样的教

学,可以让学生很快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增强课堂乐趣。


3.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常面临无内容可写、结构杂乱无章、离题等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思维能力,没有全局意识。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避免学生写作的盲目性。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题目,如“一件难忘的事情”。然后,让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事情”和“难忘”。“事情”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或者有趣,或者有意义,而且肯定是发生过的。所以,文章要用回忆的方式来撰写。教师以此为思路,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掌握大致的写作思路。这样,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走出写作困境,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付诸笔端,有条理地表达出来。由于有了大致思路的引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避免“离题千里”,从而提高写作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能让学生从传统的线性思维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形成放射性的网状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将思维导图应用语文教学中,无论对增强教学效果,还是促进学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以其灵活、丰富多样的形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尝试、多总结,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庄萍萍.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中的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2018.

[2]魏幽探.初中现代文阅读的思维导图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05).

[3]张讯.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2016(06).

[4]刘丽.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实用性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6391d7b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fe.html

相关推荐